關鍵詞:鑒 鑒于 有鑒于 施為主語 韻律詞
摘要:文章旨在辨析“鑒”“鑒于”“有鑒于”這三個詞的異同,并考察它們在歷史形成中的 糾葛。結論如下:1.“鑒于”和“有鑒于”。從現(xiàn)代漢語的使用情況來看,“鑒于”和“有鑒 于”意義和用法高度一致。從歷時發(fā)展來看,第一,“鑒于”和“有鑒于”的功能在歷史上也 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第二,“有鑒于”動詞性用法和虛詞用法的使用都晚于“鑒于”;第 三,“有鑒于”很可能是受到了“鑒于”等形式的類推而形成的。無論從共時分布還是歷時 發(fā)展來說,“有鑒于”早就成為結構凝固、語義明確的一個詞;它既區(qū)別于“有利于”等松散 形式,又獨立于“有鑒于此”這一習語。鑒于以上考慮,“有鑒于”宜作為“鑒于”的一個同 義詞,收錄到詞典中。2.“鑒”和“鑒于”?,F(xiàn)代漢語虛詞“鑒于”的直接來源,并非承自上 古漢語里作為句法組合的“鑒于”,而是近代漢語正式語體中作為韻律詞而存在的“鑒 于”?!拌b于”這個例子,對于我們追溯現(xiàn)代漢語正式語體中的一些非組合性雙音詞的來 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有些非組合性雙音詞,看似來自句法上的跨層結構詞匯化,其 實不是。這種詞匯史上的“睡美人”現(xiàn)象值得引起重視。
辭書研究雜志要求:
{1}文題一般不宜超過30個字,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主要的特定內(nèi)容。避免用副標題。文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
{2}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的稿件請在稿件中聲明,編輯部保留對不同意刪改稿件進行撤換的權力。
{3}本刊有權對來稿進行必要的刪改,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說明。請作者自留底稿。
{4}來稿需附作者簡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籍貫、性別、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學歷,作者詳細的聯(lián)系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5}摘要應避免用語不規(guī)范。摘要中不要出現(xiàn)生冷偏僻、自己杜撰的名詞、術語或符號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