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南帕米爾 韌性剪切帶 地球化學
摘要:帕米爾西構造結經歷了古生代—中生代多個地體的復雜拼合過程,又遭受了新生代印度-亞洲碰撞的改造,在整個青藏高原構造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該地區(qū)中生代構造演化的研究仍然相對較少。通過研究南帕米爾一條北西—南東走向寬約1.5km的韌性剪切帶中野外和顯微變形特征,判定剪切帶為左行剪切,剪切以走滑分量為主,兼具部分逆沖分量,韌性變形呈現中心強,邊緣弱的特點。根據剪切帶中花崗巖巖株的形態(tài)、變形、巖石地球化學特征以及與區(qū)域其它巖體的對比,判定其為同構造花崗巖。該同構造花崗巖中測得的兩個鋯石U-Pb同位素年齡為(233.2±1.8)Ma和(235.7±1.4)Ma,代表韌性剪切帶形成于晚三疊世初期,指示南帕米爾地塊內部在乳山洋閉合初期已經發(fā)生明顯的構造變形。
地球學報雜志要求:
{1}中文題名不應超過20個漢字。并應譯成相對應的英文題名,英文題名僅僅第一單詞的第一字母大寫。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共用的縮略語。
{2}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3}來稿須所在單位進行內容審核及保密審核,須附單位介紹信,并聲明未一稿多投。
{4}插圖的數量:圖應精心設計,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幅)。
{5}來稿如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設立的研究基金或課題資助,務請列出基金名稱及編號。對項目論文本刊原則上優(yōu)先刊發(fā)。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