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美國 刑事立法 模范刑法典 犯意 死刑制度
摘要:美國刑事立法的一些獨特屬性增大了研究者解讀其演進之內(nèi)在線索的難度。本文的分析聚焦于兩個領域的最新變化:第一是美國刑法對犯罪構成要件中犯意證明要求;第二是死刑在美國各級刑事立法中適用的條件與范圍。在第一個問題上,美國刑事立法與司法領域存在兩種觀點:犯意證明要求可免說和必需說。近年來,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通過一系列判例,再次重申了其必要說立場,扭轉了在美國刑法過罪化發(fā)展趨勢中犯意證明的邊緣化問題。在第二個問題上,隨著20世紀90年代死刑擴張趨勢的終結,美國最高法院改變了其對死刑適用的寬松態(tài)度,在一系列判例中收集對死刑的限制,推動了近年來各州立法對死刑的進一步限縮。通過對美國刑事立法的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啟示:明晰的司法權與立法權職能分工有助于立法體系的完善;在立法中應堅持實用主義司法觀與刑事一體化思想的辯證統(tǒng)一;對美國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必須正視其靈活性與復雜性。
國外社會科學雜志要求:
{1}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nèi)某一特定內(nèi)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序號在注釋處右上角用阿拉伯數(shù)字①②等表示。
{2}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所有作品,無論發(fā)表與否,作者對其均享有著作權。
{3}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nèi)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
{4}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lián)系方式,以便及時聯(lián)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5}文中圖、表請順序標號,且應有名稱;若系采用于其他資料,請注明資料來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