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結構 形式 意義 共時研究 歷時研究
摘要:民間敘事的結構主義研究充滿了張力與爭議。通過聚焦于與結構主義密切相關的結構與形式、共時形態(tài)與歷時意義研究的爭論,簡要梳理了結構主義理論及其對中國民間敘事研究的影響。認為普羅普與列維-斯特勞斯二人都不否認形式、內容與意義的不可分割性,普羅普強調應該按照形式--歷史--意義的順序進行研究;而斯特勞斯則在二元對立的模式中將表層與深層結構相統一,最終達到對意義的追尋,二人殊途同歸。中國學者借鑒結構主義理論對民間敘事進行結構形態(tài)分析時,始終面臨文本與語境、共時形態(tài)與歷時意義兩種研究范式如何兼顧的挑戰(zhàn),這也是民間敘事研究者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