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個體人 公共人 公共品格 道德教育
摘要: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教育在強化人的主體意識與自由個性的同時,也在不斷削弱個體與他者、個體與共同體的緊密聯(lián)結,加劇了學校教育中的競爭性個人主義、占有式學習方式,從而導致了孤獨化、分裂化的"個體人"的產生。顯然,"個體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社會所需要的人格形態(tài),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質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會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擔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全人格發(fā)展的同時,推動民主法治社會的建設?;诖?道德教育應開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價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動的教育,對人作為一種"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應,實現(xiàn)"公共人"的培育。
教育科學雜志要求:
{1}如獲得基金資助的研究項目,請務必標明基金來源及編號。
{2}來稿須觀點正確,立意獨特、新穎,文理通順。
{3}自收稿之日起,三個月內作者如未收到用稿通知,文章可自行處理。本刊不對未采用稿件提出意見,敬請諒解。
{4}關鍵詞一般要求3~8 個能反映文章主題內容的詞(組)。
{5}作者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籍貫、學位、職稱、現(xiàn)工作單位、主要職銜、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科研成果、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傳真、E-mail等重要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