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成AV在线下载|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久久av免费这里有精品|大香线蕉视频观看国产

    <style id="akiq1"><progress id="akiq1"></progress></style><label id="akiq1"><menu id="akiq1"></menu></label>

          <source id="akiq1"></source><rt id="akiq1"></rt>

          文武分途與文武互濟——王夫之與維柯的文武關系論(下)

          陳安民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重慶400715

          關鍵詞:王夫之 維柯 文教 武功 

          摘要:王夫之與維柯作為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對于文武關系也有相當系統(tǒng)的歷史考察與深刻的思辨審視。正是在對于中國文武關系的思考之中,維柯初步認識到中國文明文武互濟的總體特征。二者雖根植于各自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不過其文武關系論多有相通之處與彼此參照的價值。最值得道及的相通之處在于,都注意到暴力工具與戰(zhàn)爭手段的階級性質及其對于族群存續(xù)的意義;都意識到文教與武功的辯證關系,故于己則強調文武并重、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培養(yǎng)全社會積極健康的尚武精神以振興武備,對敵則又都提倡禁止文教與軍事技術外泄,嚴詞批評為異質文化與敵對族群服務的人;都對野蠻征服與文明同化及其關系有長時段視角的觀察和思考,觸及了民族盛衰的規(guī)律。最具悲劇性的相異之處在于,維柯論科技革命與軍事變革的應對之道具有突出的近代色彩與世界意識,王夫之則拘于古、泥于儒且昧于世界大勢。以維柯此論觀照王夫之所言,有助于洞悉此后中西武功盛衰、國勢逆轉的認知障礙所在。在戰(zhàn)爭根源未曾徹底消失、民族國家界限尚未真正泯滅之際,他們充盈著理性思辨的教訓揭示抑或經驗總結、謀略推演、規(guī)律洞悉,仍然具有思想啟迪價值與現(xiàn)實借鑒意義。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雜志要求:

          {1}文中圖表要精選,具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xiàn),統(tǒng)一連續(xù)編號。圖形中文字、符號和數(shù)字應與文中表述一致。

          {2}來稿由本刊編輯部初審,并邀請相關專家擔任論文審讀人;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適當修改,有關意見將反饋作者;審稿期三個月,作者可隨時郵件咨詢,三個月內未接到用稿意見,可自行處理。

          {3}中文標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4}參考文獻序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標出序號的位置(右上角標)。

          {5}摘要應在200—300字以內,能準確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觀點。關鍵詞在3—5個以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

          CSSCI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4人評論|1人關注
          服務與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