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成AV在线下载|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久久av免费这里有精品|大香线蕉视频观看国产

    <style id="akiq1"><progress id="akiq1"></progress></style><label id="akiq1"><menu id="akiq1"></menu></label>

          <source id="akiq1"></source><rt id="akiq1"></rt>

          網絡學習匯報模板(10篇)

          時間:2022-04-30 23:25: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網絡學習匯報,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網絡學習匯報

          篇1

          午汲鎮(zhèn)南馬莊村位于武安市城南十公里處,學校座落在南馬莊村北。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不完全小學。學校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90平方米,覆蓋人口1460人。學?,F(xiàn)有七個教學班,其中小學一至四年級共四個教學班,學生61人;三個幼兒班,適齡兒童44人;共有教師8名,其中本科學歷3名,大專學歷5名,學歷達標率100%。下面就學校在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研方面幾點做法向大家匯報一下:

          一、遠端校網絡教研產生的背景

          前幾年,南馬莊學校是全鎮(zhèn)硬件配備最為薄弱的學校之一學校沒有電腦、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網絡、也沒有懂信息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長期處于“一根粉筆一張嘴,一根教棍一本書”的原始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的沒勁,學生學的沒趣,一節(jié)課下來有時會一無所獲,大大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再提教研活動,長期以來,我校一直延續(xù)教師包班教學制,在學校內,教研活動形同虛設,即使組織起來搞教研,他們各教各的年級,沒有“同類項”,坐在起搞教研實際上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學區(qū)教研效果也不理想,間周一次的區(qū)域教研活動,教師須騎車到幾公里之外的中心校去,交通安全是第一大隱患,況且鎮(zhèn)區(qū)本來名師就少,組織的教研活教師從中獲益甚少,遠不能真真正正地提升教師教學素質和教學效果。

          學校教師全部為包班制,教師到三四年級時面臨七八科的教學任務,教師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僅在熟悉教材方面,也會顧此失彼,部分教材不精通,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在藝術學科,有的教師在音樂課上就是放放錄音機,聽聽歌,美術課上就是“照葫蘆畫瓢”,組幅畫照著畫就行,沒有一點專業(yè)知識,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施網絡化教學和教研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武安市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電教設備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學四個教學班全部配備了65英寸大屏幕互動電視,三個幼兒班安裝了50英寸液晶電視,接通了100兆廣電光纖,與市區(qū)光明小學、富強小學等十多所市內名校、幼兒園建立信息化教學共同體,校園實現(xiàn)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全部教師配齊筆記本電腦,實現(xiàn)無紙化辦公;每個班都能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隨時輕松、便捷地收看市內名校的課堂直播,并與市內名師開展網上互動教研,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共享。以上辦學條件的全面改善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辦學聲譽的提高注入了強大動力。

          硬件設施已經達到全鎮(zhèn)一流,可是學校教師的“軟實力”遠遠滿后,學校教師平均年齡近45歲,教師相對老齡化是信息化應用和普及的主要瓶頸,過硬的硬件設施配備后,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迫在眉睫。自2016年以來,鎮(zhèn)中心校多次安排溫高超、梁曉陽等專業(yè)人員到教育局儀器站參加操作能力培訓,培訓后,他們親自深入我校對教師進行手把手二次培訓,對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xiàn)場解答,解決教師的各種困惑。其次,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區(qū)學校進行學習取經,深入課堂面對面學習操作方法,結合自身在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和市區(qū)學校教師進行交流學習,直到學會、學透為止。再次,學校教師和儀器站技術人員建立學習交流群,適時在群中向專業(yè)人員進行請教學習。為把操作技術學會、學精,學校教師克服重重困難,犧牲很多假期,盡自己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學到了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各項操控水平已完全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二、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優(yōu)點

          (一)、網絡為遠端校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學?;騻€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志,以及圖書室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為狹窄。網絡的明顯優(yōu)勢在于其擁有無限的信息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搜索查詢資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會時代,網絡已經是教師知識來源的主要窗口,網絡資源是教師最大的參考書,網絡電子文本資源具有數(shù)據量極大、數(shù)據內容異彩紛呈等優(yōu)勢。在網絡上有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電子書籍、教育專題網站等。而且網絡資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數(shù)據的完善與新鮮。這些不是書本這種古老的傳媒載體所能比擬的。

          (二)、網絡能營造和諧、民主、互動的教研氛圍

          網上教研教師間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寫帖、讀帖和回帖的方式進行,交流是互動的,讀帖回帖之間就如言來語去一樣的直接。隨著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貼出來的,可以用“悄悄話”來實現(xiàn)交流,還可以借助聊天的工具如微信、QQ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一樣。但這種交流不同于現(xiàn)實中的交流?,F(xiàn)實中面對面的交流不可能給你過多的時間去思考,容不得你縝密地去組織自己的語言。而網絡教研卻不同,讀帖之后,有感要發(fā)有話要說,可以斟酌好了再寫帖發(fā)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說話”,只瀏覽。網絡學習和交流是非常輕松隨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過程中,沒有校長、主任,大家都作為朋友進行交流,因此更顯得和諧、民主。

          (三)、網絡為大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

          平時我們的教研范圍僅限于同組的老師之間,范圍再擴展一些,也只能是鄉(xiāng)鎮(zhèn)同年級、同學科。網絡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教研天地,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便可參與全市名校的學科教研。

          在全市教育平臺上,集結著來自全市名校的一線教師,也有市教育專家、名師、教學骨干。我們可以聽他們的講課藝術,實地觀看他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聽他們對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觀點和論述,同時,我們教師可現(xiàn)場通過平臺進行面對面對話交流,咨詢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的困惑。教師們在與“名師”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在交流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信息。

          三、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形式

          學校信息技術多元化主要目的就是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全體師生,減輕教師、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是農村教學點和市區(qū)學校相比有諸多不足,如教師全部為包班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學生認知能力也遠不如市區(qū)學生,為此,學校采取“三同步、一跟進”的方式進行互動教學。

          一是同步備課。各年級教師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和市區(qū)對口學校對接,直接參加市區(qū)名校的集體備課活動,在備課中遇到問題直接參與討論交流,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優(yōu)秀教教師請教解決方案,提高備課的適用性。

          二是同步上課。課堂上,對于專業(yè)性強的學科采取全程同步課堂,和市區(qū)小學“同上一堂課”,共同分享市區(qū)名師的精彩講課,相關活動在班主任指導下和市區(qū)小學保持一致,大大減輕了包班教師的課業(yè)負擔。

          三是同步教研。各年級教師定期參加市區(qū)對口學校的網絡教研活動,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觀課或講課,觀課可直接學習市區(qū)名師的精彩課堂,講課可向對口教研組展示自己的課堂風采,然后再通過網絡教研互動平臺進行評課,既可在同科教師的精彩點評中從不同角度提升自已,又可把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 向同科教師咨詢,尋求更佳途徑去解決,從互動教研中快速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四是跟進式教學。根據城鄉(xiāng)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差異,同步課堂許多學生會跟不上節(jié)奏,所以對于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采取網絡跟進式教學,儀器站把市區(qū)對口學校教師的教案、課件和課堂實錄視頻等教學資料全部上傳公共資源網,本校教師結合各項教學資料,進行二次備課,精選教學實錄視頻中的重難點部分進行精準地加工剪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己授課為主,結合本年級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地適時點播,合理把控,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

            

          篇2

          1教學基本情況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要求理解各種形狀、藝術字等的特點,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標要求能熟練設置各種對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種版面,能編輯制作表格。素質目標要求增強信息素養(yǎng)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團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為圖文混排,表格編輯。教學難點為表格編輯與數(shù)據處理。教學資源為超星云平臺、教學課件及教學視頻。辦公軟件為Office2010辦公軟件、模擬測試軟件。信息手段為超星云平臺、微信公眾號、超星學習通。社交軟件為QQ群、微信群、網絡直播。

          2教學實施過程

          篇3

          1教學基本情況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要求理解各種形狀、藝術字等的特點,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標要求能熟練設置各種對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種版面,能編輯制作表格。素質目標要求增強信息素養(yǎng)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團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為圖文混排,表格編輯。教學難點為表格編輯與數(shù)據處理。教學資源為超星云平臺、教學課件及教學視頻。辦公軟件為Office2010辦公軟件、模擬測試軟件。信息手段為超星云平臺、微信公眾號、超星學習通。社交軟件為QQ群、微信群、網絡直播。

          2教學實施過程

          篇4

          (一)教學目標

          1.收集不良上網的案例并說明其危害性,了解常見不良網絡行為和理解健康上網意義;

          2.舉例說明網絡的兩面性,理解網絡的工具性質;

          3.能夠舉例說明《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中的行為規(guī)范,形成網絡行為規(guī)范意識。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是學生在學習了“網絡改變生活”及“構建身邊的網絡”后展開的,學生對“什么是網絡和網絡的意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和態(tài)度,這構成了學習的基礎。作為數(shù)字原住民,網絡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一定的網絡行為規(guī)范意識和網絡信息甄別能力,但往往認識比較簡單和片面,往往陷入困惑和迷茫。同時,此階段學生愛沖動,好幻想,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誘惑。這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В欣麑W習者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三)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

          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向導,是自主學習階段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的目標是否清晰明確、任務是否有趣、難度是否適宜等直接關乎自主學習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本文中,以金陵提出的“任務單”結構為模板,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進行了詳細設計,具體形式和內容如下表1所示:

          (四)課堂活動設計

          1.答疑解惑(10’)

          師:談話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綠色上網-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并根據學生課前PPT報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和解釋,挑選出一份做的比較規(guī)范的PPT,由這個小組代表在全班展示。

          生:小組代表匯報自學成果并作簡要說明;其他學生聽取學生代表的報告,并思考自己的問題

          師:留出3分鐘學生進一步思考和修改課前任務,并引導其思考“網絡的利弊”。

          生:根據教師在自己小組PPT上給與的建議及對優(yōu)秀小組報告的思考,修改充實自己的報告

          2.情境任務:辯一辯――網絡利弊面面觀(20’)

          (1)提出研究問題,小組討論,形成初始觀點;(2)展示匯報:小組匯報,師生提問;(3)再次小組反思交流,升華觀點。

          二、翻轉課堂之《健康上網》教學設計反思

          (一)“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在翻轉課堂中,首先,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和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前自主學習,學習時間和地點都由自己選擇,同時師生之間可以通過QQ、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化交流平臺進行溝通,對有困惑的學生一對一的指導;其次,由于學生課下已基本理解本來課上教授的內容,師生就有更多時間針對存在問題深入探討,對部分學困生予以更多地關注,這也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需求。

          (二)關注學生對信息文化的深刻理解

          為了加深和拓展學生對不良上網的危害及網絡行為規(guī)范的認識,促使網絡行為規(guī)范轉化為學生自覺的行動,首先,筆者在本課的的答疑解惑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真實的問題和困惑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讓學生匯報自主學習成果PPT的完成情況及困惑,并適當?shù)慕o予指導;其次,在情境任務環(huán)節(jié)設計了“辯一辯:網絡利弊關系”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帶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分析并將小組內達成的觀點及理由向全班分享,而其他學生要對其進行點評,最終通過多次的討論、分享、評價等過程促進學生遠離網絡不良行為,自覺遵守網絡行為規(guī)范。

          (三)重視學生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就本節(jié)課而言,筆者主要在情境任務環(huán)節(jié)采用了課堂討論的協(xié)作策略。有效的討論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責任感,幫助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使學生有機會養(yǎng)成以尊重、信任、合作和關愛。為了促進有效的討論,本節(jié)組織的討論活動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則:

          ①圍繞已確定的主題設計可以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

          ②設計能將討論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xù)問題;

          ③教師要考慮如何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提問引導討論;

          ④關于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xiàn)要適時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四)強調學生反思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一種反省自己思維活動和評估個體學習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學習的始終。它的重要性和意義正如W.Gagnon,Jr.和Micgelle Collay在《建構主義學習設計》一書的“反思”一節(jié)中所言:“反思讓學生和教師有機會重新思考他們個人和集體的學習,有機會開始用現(xiàn)有知識整合新的學習,有機會計劃新知識的應用,也讓他們有機會在很多的情況下為下一個學習情節(jié)設計策略”。就本課而言,筆者主要是通過設計“觀點記錄卡”來支持學生的反思。在情境任務重學生展示觀點和理由時候是以“觀點記錄卡”中的記錄為依據的,這有助于學生呈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而調控自己的思維,同時其他學生也可根據匯報學生的情況反觀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并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lián)時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篇5

          龍婷是重慶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輔導員。她還是學生時,就開始接受“青年紅色根據地”的熏陶。后來,她留校成為輔導員,從受教育者變成教育者。龍婷說,現(xiàn)在要當好輔導員,已經離不開這塊“根據地”了。

          類似于“根據地”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平臺,在高校并不少見,但以宏觀指導見多。而重慶工學院的“根據地”,卻具體、實在,既有靜態(tài)的理論知識,也有動態(tài)的論壇區(qū),是一塊真正的根據地。最初提議創(chuàng)辦該網站的蹇福闊向記者介紹說,“根據地”建有組織生活專區(qū)、理論學習專區(qū)、素質拓展專區(qū)等,從2005年6月開始運行后,以實名和學號登陸的注冊用戶,已超過1400人,網頁瀏覽量已超過633萬次。

          “當我把思想匯報掛在網上后,壓力更大了,那些背后盯著我的眼睛,促使我前進?!敝芟⒂钍遣牧峡茖W與工程學院05級的學生,她現(xiàn)在已經是一名預備黨員,每一個月都會把思想匯報掛上“根據地”的思想匯報專欄。

          以前思想匯報材料只寫給老師看,老師事務繁忙,不可能細看,偶爾寫寫大話、套話,老師也不會批評,思想匯報,形同思想“編”報。周息宇說,自從把思想匯報掛上網絡后,那可“摻不得假水”了。在“根據地”上,老師和同學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學們朝夕相處,自然會把你說的和做的進行對比,稍有假大空,就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2007年6月2日,周息宇把5月份的思想匯報貼上網絡。一個小時后,同學陳鵬就在后面跟了一帖:“加油,周息宇,05933班的同學永遠是最棒的?。。。?!”輔導員龍婷也發(fā)表意見:“從你每次的思想匯報都能感覺到你的進步,你自我要求很嚴格,這點一定要堅持,但關鍵還是在落實哦,加油!”陸陸續(xù)續(xù)地,老師和同學們也針對周息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周息宇說:“這樣的建議總會收到很多,我會在一段時間后,把這些建議歸納起來,進行一次總結?!?/p>

          篇6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6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CHENG Zijua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New Energ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is is an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course. The course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In this test,we select parts of the curriculum.Experimental group uses a network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bining with exquisite cours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knowledge, exa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the observation, interviews, reports and other means of teaching.The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shows that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0 前言

          關于自主學習,學術界觀點眾多,其中對自主學習的解釋有比較深遠影響的是美國的Zimmerman,①他認為,一個人是否處于自主學習狀態(tài),最重要的依據是個體怎樣管理和支配自己的時間。自主學習,是指通過一定手段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讓學習者主動學習并且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善于學習。②自主學習理論是建立在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認知心理學,③建構主義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產生的。這三大心理學都重視學習者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主體意識。將自主學習看成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那么必定包含學習動力,學習計劃,學習執(zhí)行,學習監(jiān)控和學習評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國內外自主學習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多集中在英文,教育,醫(yī)學中,對于理工科的研究鮮見。上世紀下半葉,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將網絡作為學習中必需的工具,研究方向集中在網絡對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網絡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自主學習的關系等方面。

          從嚴格意義上講,學校教學完全轉換為自主學習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針對自主學習,可以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班級討論、辯論、案例研究等教學策略來促進自主學習。④如通過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師角色的轉換等方式,增加學生回授這一方式,結合精品課程建設,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環(huán)境,改變單一教學方式,采用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課堂學習成果展示,培養(yǎng)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⑤

          “高電壓技術”課程是電氣類專業(yè)課程之一。從目前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看,該課程理論教學時缺乏現(xiàn)場認知條件,知識點眾多,單一以教師為主體授課容易導致學生對該課程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本文以高電壓技術課程的網選班級為對象,隨機分組,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試驗組采用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結合教學方法的適當變革,通過知識考察,考試方式比較兩組的學習效果;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探索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進度管理、溝通合作等方面的影響。

          1 教學方法變革

          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將知識系統(tǒng)灌輸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學習、生活,學生易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能力。自主學習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體,變?yōu)閷W生學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高電壓技術”課程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學生同步學習進一步的知識。如傳統(tǒng)講授氣體放電理論,知識點很多且抽象,學生難以掌握相關知識。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將其中如何利用氣體放電相關理論去解決實踐問題這一部分知識以任務布置下去。如提高氣體擊穿電壓的方法很多,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匯報的方式進行學習,采用分組,遇到疑問,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并就不懂的問題在網絡上與教師進行交流。通過PPT匯報方式,每組進行匯報學習成果。學習成果不限于教材,盡可能將一個問題能細化、知識面拓展深化。將此也作為匯報成果,成績考核的一個因素。

          采用翻轉課堂,網絡在線學習等方式,改變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學,并以分組方式完成任務,以成果匯報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建設

          上述教學方式的改革中,可以結合現(xiàn)有的網絡平臺如三峽大學課程建設平臺“求索學堂”,在網絡平臺中增加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如,在課程網站中增設任務布置、互動平臺、成果提交等欄目,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資源,如,全部課程的教學視頻,研究方向及最新動態(tài)等。

          在任務布置一欄,將任務布置的同時,說明任務擬達到的目標,并給出任務完成的截止時間。如,在2016年春季教學中,第3~4次課應上到電暈放電這一節(jié),可在第二次課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學習此節(jié)內容,并提出需要掌握電暈放電的概念、現(xiàn)象以及應用,要求學生在第3次課能完成成果展示,在展示成果之前需要在網站中提交成果。這些要求的提出均可在課程建設網站給出詳細要求。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亦可采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流,所交流的問題其他學生可見,可探討,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在網站中學生成果提交后,將由教師給出相關建議和分數(shù)。這一平臺的建設可以讓學生與教師進行課下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對課堂教學起到反饋作用。

          3 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的結合

          高電壓技術涉及知識點較多,氣體放電內容較多,而液體和固體放電則與氣體有較多原理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氣體放電又分為短間隙和長間隙、超長間隙放電。絕緣試驗由于有實驗,在理論授課中理論學時亦不會采取很多學時。在過電壓及保護中,雷電放電及防護占較多課時,導致暫時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及絕緣配合只能采取較少的課時。根據這些教學內容及特點,將有原理相似或思路相似部分的內容交由學生自學,并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以此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刹捎门c實驗結合的自主方式,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自學,并網上提交學習成果,在實驗時采取提問考核方式檢驗。對于暫時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以采取自學方式,提供視頻和網絡資源,采取PPT展示及課堂考試方式進行學習效果檢驗。

          通過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的結合,通過網絡課程建設,可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時間管理,對于課時較少,知識點多的現(xiàn)象,采取這種方式,可以使得教學有重點,學生亦能學會舉一反三,總結等學習方法,且通過分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4 學習效果分析

          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將一部分內容交由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完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時間管理觀念。對高電壓技術課程的班級進行傳統(tǒng)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課堂改革方式,分為傳統(tǒng)教學組和試驗組。試驗組采用任務分組方式,結合PPT和論文匯報方式,并要求完成一定量自主學習內容。傳統(tǒng)教學組按照課時教學,完成相應教學大綱要求內容。在最終測驗考試中,采用相同的試卷,成績統(tǒng)計如下:

          通過表1數(shù)據分析,可以看出,經過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改革后,學生的整體成績得到了提高,而且優(yōu)良比例得到明顯提升。為調查該改革的成效,對實驗組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1)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進度管理和溝通能力的影響。(2)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認可程度。(3)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用。

          從調查結果顯示,92%的學生滿意自主學習的模式,并認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了進度管理和與教師和同伴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 總結

          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是2013年湖北省教育廳研究確定的16所本科試點改革高校之一,以“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進行了積極的教學改革探索。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和增加學生回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的改革,經探究,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注釋

          ① 杜秀云,李環(huán)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湖南中學物理,2016(1):5-8.

          ② 文鑫.基于“自主式”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篇7

          營養(yǎng)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健康-營養(yǎng)-食物關系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應用性和社會性,與國計民生的關系密切,在增強人民體質、預防疾病、保護和提高健康水平起著重要作用[1]。營養(yǎng)學也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他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從理論知識角度分析營養(yǎng)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是醫(yī)學基礎知識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以及食品科學知識的綜合應用,這必將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將其有機的結合起來應用于營養(yǎng)學課程的教學。

          隨著我國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醫(yī)學科學的進步,大量前沿學科研究成果不斷地被吸收到營養(yǎng)學課程內容中來。所以,營養(yǎng)學課程的知識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在不斷地更新,其教學內容也涵蓋著營養(yǎng)學發(fā)展的最前沿的科學知識體系。營養(yǎng)學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自然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一名稱職的營養(yǎng)學課程教師,無疑需要不斷提高學習營養(yǎng)學知識力度,時刻關注并掌握營養(yǎng)學知識更新的進程,不斷探索和尋找營養(yǎng)學課堂教學的最佳教學模式。

          1 WebQuest教學模式的構建

          WebQuest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伯尼?道格和湯姆?馬奇教授在1995年首創(chuàng),是基于問題、基于資源、基于協(xié)作、基于研究、基于發(fā)現(xiàn)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方法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引導,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2]。一個完整的WebQuest由六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他們分別是:緒言、任務、過程、資源、評估、結論。緒言環(huán)節(jié)是介紹主題的背景信息,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的基本框架,明確學習的方向;任務環(huán)節(jié)是WebQuest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呈現(xiàn)給學生的,通常是一個需要完成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的任務,它是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資源環(huán)節(jié)是提供有助于學習者完成任務的信息資源,主要是網絡資源 (如:網址、信息搜索鏈接等),有時還可以利用非網絡資源(如:圖書館的資料),學生以此為定位,迅速利用網絡資源獲取有關信息,并且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過程環(huán)節(jié)是將完成任務的過程制成"導航",即將任務分解成循序漸進的若干步驟,并就每個步驟向學習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議。評估環(huán)節(jié)[3]是采用評價測評表來考察學生完成任務的不同方面(如結果、過程、態(tài)度和情感等等)。結論環(huán)節(jié)是總結學習內容和經驗,提示學生已經學到什么,鼓勵他們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將學習經驗拓展和推廣到其它領域,且在WebQuest的任務和過程中,應該體現(xiàn)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和策略。

          2 WebQuest教學模式在營養(yǎng)學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以營養(yǎng)學課程中"幼兒營養(yǎng)"為主題,應用WebQuest教學模式,設計4學時教學內容,嘗試營養(yǎng)學教學課程改革。

          2.1緒言 上海市六一幼兒園保健科老師,曾和我們分享過一個案例:有位小班的小朋友,平時吃飯時只有搭配榨菜才愿意吃,其他的菜肴都不喜歡吃,曾一度被稱為"榨菜小朋友",家長和老師為此都感到頭疼,并為他的營養(yǎng)和身體健康狀況擔憂。小朋友存在什么飲食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為什么大家會擔心這個小朋友的健康呢?應該怎樣為這個小朋友改善飲食行為?

          2.2任務 通過資料查閱,整理幼兒的飲食營養(yǎng)與健康的信息,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探討這個小朋友的飲食改善方案。全班同學分為5組,去收集、整理、研究信息資源。

          2.2.1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組 調查與采集目前幼兒存在的一些不良飲食行為,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方案,最終形成一份總結報告,并且以PPT形式匯報。

          2.2.2幼兒膳食營養(yǎng)需要 幼兒的營養(yǎng)需要原則,膳食食譜制定的要求,網絡資源中有關幼兒全日食譜摘抄6個,根據營養(yǎng)需要和生理特點,對其進行評價,最終形成一份總結報告,并且以PPT形式匯報。

          2.2.3幼兒營養(yǎng)與健康組 文獻查閱有關目前幼兒的營養(yǎng)健康狀況,幼兒的生理變化,并分析其原因,最終形成一份總結報告,并且以PPT形式匯報。

          2.2.4幼兒營養(yǎng)宣教組 搜集可以為小朋友做營養(yǎng)宣教的圖片和視頻,要求生動,有趣,根據搜集的內容和專業(yè)知識,請團隊合作制作出一份大約20min的幼兒營養(yǎng)宣教計劃,并能當場匯報。

          2.2.5綜合組 查閱資料,并綜合以上3組的分析報告,請為"榨菜小朋友"提出一份可行的改善計劃,最終形成一份總結報告,并且以PPT形式匯報。

          2.3過程

          2.3.1課前準備工作 ①分組,選出組長和組員;②小組討論工作方案,明確組長和各個組員的工作。

          2.3.2查找資料 資料來源可以參照老師提供的如下"資源"中。①密切聯(lián)系各組的任務,互聯(lián)網、書籍、期刊等查找資料; ②參考資料請記錄,請注明來源。 2.3.3整理資料 全組討論,綜合整理。

          2.3.4匯報研究成果 ①各組各派1名代表匯報研究成果;②匯報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演講、powerpoint演示、圖片展示、課程中心資料版和討論版等等;③請各小組的其他成員將各組的研究成果綜合起來。

          2.4資源

          篇8

          xx公司工會群監(jiān)會井口接待站由5人組成,由一名正科級干部任站長。

          2005年中,井口接待站在公司工會群監(jiān)會的領導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安全第一方針,認真履行職責,熱情接待,指導和督促群監(jiān)員加強現(xiàn)場安全監(jiān)督檢查工作,切實做到了群監(jiān)員組織網絡化,接待工作制度化,履行職責規(guī)范化,安全生產學習宣傳教育經?;φ諛藴驶罕O(jiān)井口接待站考核標準自檢得分為95分。主要事跡介紹如下:

          一是群監(jiān)組織網絡化。群監(jiān)站由一名正科級干部任站長,專職接待員4人,16個群監(jiān)小組98名群監(jiān)遍布各生產輔助單位的班組。版權所有

          篇9

          《供用電網絡設計》是供用電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學習領域課程、供用電網絡電氣設計員崗位證書課程,引入了電氣設計員職業(yè)技術標準(規(guī)范)。本課程的作用是促使學生掌握用供電網絡設計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技能,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供用電網絡電氣一次、二次系統(tǒng)設計工作。

          課程培養(yǎng)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掌握供用電網絡電氣一次設計的方法;(2)掌握供用電系統(tǒng)二次回路和自動控制系統(tǒng)基本設計的方法。

          能力目標:(1)能夠對供用電網絡一次系統(tǒng)進行初步設計計算;(2)能夠對供用電網絡二次系統(tǒng)進行初步設計計算。

          素質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決策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緊急應變能力;(4)具備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供用電網絡設計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設計準備、確定本專業(yè)設計技術條件、進行專業(yè)配合、編制設計文件、專業(yè)內校核和專業(yè)間會簽、設計文件歸檔、技術交底、施工配合及驗收、工程總結。其設計階段的具體內容包括: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技能,我將課程分為兩個情境共包含七個項目進行,最后安排一周的課程設計,具體安排如下表:

          本課程采用四步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相結合的方法授課,主要依據設計指導書進行。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我們還安排了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實訓條件及網絡教學資源。

          在實施過程中課時比較緊張,我們將相應的同類型綜合在一起進行匯報。各個情境的實施可能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進行檢查,整體設計部分也在一周的課程設計當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供用電網絡設計》是一門新開課程,由于其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技能,因此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成四部分:資訊、決策與計劃、實施和評估,更充分體現(xiàn)了本門課程的核心技能。它是在學習了《供用電網絡運行與維護》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基本知識與基礎技能都在先修課程中講解過,本門課程主要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能,包括一次設計和二次設計。

          我們根據任務編寫了輔助教學資料任務書、工作單和評價表,并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位組長。在每一任務開始前我們下發(fā)任務單,讓學生拿到任務單之后做相應的準備,下一過程是進行基礎知識講解,也就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資訊部分。資訊部分完成之后下發(fā)工作單,每組同學分別討論并合作完成工作單的內容,即決策與計劃和實施的過程,最后下發(fā)評價表,首先由學生自我評價,占總比重的10%,其次是組長根據平時表現(xiàn)對小組成員進行班組評價,期中組長的評價由其他組長完成,占總比重的40%,最后是教師評價,占總比重的50%。每項任務完成之后,每組成員都要制作匯報課件,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展示在課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匯報課件進行評價,指出其不足與可取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忘記了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教師適當?shù)靥砑踊A知識進行講解,在資訊知識講解過程中加入大量案例進行講解,工作單中也加入設計的題目讓學生加以練習。由學生自己進行的評價難免會遇到不夠客觀的情況,但是最后由教師評價的部分可以適當進行調節(jié)。學生首次進行匯報課件的制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對辦公軟件的不熟悉、小組成員配合不好等,有時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協(xié)調,而后面的問題學生就能自行解決。

          教學改革的實施從各個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使用辦公軟件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4-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Cui Xuemin

          (Weifang School of Economics,Weifang262234,China)

          Abstract:Through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to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this paper build the model of activities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Network".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Activities teaching

          一、引言

          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高職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程。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而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然采用以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并輔助以適量的實習實訓,這種教學方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我們需要改變舊有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活動教學強調活動在人類發(fā)展中的作用,學生發(fā)展的最佳途徑與手段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各項活動?;顒咏虒W以活動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合理的利用學習工具與學習資源,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職業(yè)能力和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符合高職教育培養(yǎng)日標。

          二、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現(xiàn)狀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課堂教學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一次理論課一次上機實踐課);二是多媒體演示加練習的方法;三是理論加實習與實訓。

          這三種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角色錯位。在教學過程中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完全由教師主宰,而學生只能作為觀眾,被動的接受知識,嚴重忽視了學生認知主體的地位,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2)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缺少獨立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和動力。(3)對計算機網絡實驗的真正作用認識不足。一直以來,人們觀念中的計算機網絡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實驗課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內容不夠系統(tǒng),形式松散,隨意性大,結果使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學以致用。學生迫切希望教師以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來傳授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在學科教學中更自覺地推進素質教育。

          三、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活動教學設計

          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活動教學設計模式中,我們把整體的教學過程可分為三個過程: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

          (一)活動前(學習活動的分析與設計)

          活動前主要分成兩個階段:

          階段一:學習活動需要分析階段;主要包含是學習目標的制定,活動要素的分析。學習活動要有一定的目標導向性,教師在教學開始前,提前進行學習活動導向性設計,即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目標、學習活動的思路及方式等進行總體性的規(guī)劃,并提出相應有效的策略和建議?;顒右胤治鍪侵笇顒又黧w(學習者),活動客體(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的分析。

          階段二:學習活動任務設計階段;主要是學習活動系列設計,本階段的設計分為學習活動任務設計,學習環(huán)境資源設計,學習活動規(guī)則的設計。活動任務的設計是學習活動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主要是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的選擇、收集和整合。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老師與學生應該共同遵守的必要行為規(guī)范構成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規(guī)則。

          (二)活動中(學習活動的實施)

          在實施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將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任務方案進行實施,將設計方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實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各種信息資源。教學的效果的好壞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設計方案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變動,但基本思想保持不變。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記錄學習者的各種反應,對學習者的反應給予及時必要的評價,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三)活動后(學習活動效果反思)

          活動后不等于我們學習的結束,我們在活動后還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匯報與展示學生學習活動成果,二是進行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活動的反思。學習活動成果的匯報與展示主要是匯報與展示學習者完成學習活動項目與學習活動任務的情況。一般由各個小組或個人進行演示與匯報,師生共同討論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教學活動反思是指教師依據評價原則,按照規(guī)定的評價標準和發(fā)展目標,主動對自己的知識、能力、道德品質、教育教學工作等做出評價的活動。學生學習活動反思表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過程肯定學習中的成功之處,找出學習中的不足,為今后的學習積累經驗。

          四、意義

          本文構建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活動教學設計模式。通過研究、探索該模式的教學效果,其主要意義如下:

          (一)有利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