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成AV在线下载|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久久av免费这里有精品|大香线蕉视频观看国产

    <style id="akiq1"><progress id="akiq1"></progress></style><label id="akiq1"><menu id="akiq1"></menu></label>

          <source id="akiq1"></source><rt id="akiq1"></rt>

          心力衰竭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16 17:31: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心力衰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心力衰竭論文

          篇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haracteristicandtreatmentofagedpeoplewithcardiafailure.Method45agedpatientswasanalyzedandtreated.ResultItisdifficulttohavetheintendedeffectonlybysymptomatictreatmentwithdrugs.Albuminandfructose-1,6-diphosphatecanimproveheartfunctionmarkedly.Theresultsshowedthatsystemicstatusfunctionwasamelioratedobviously.

          【Keywords】Cardiafailure;Agedpeople

          就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的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進行分析。探討老年人心衰的特點和治療,以供參考。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45例均為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68.8歲。心衰類型及功能分級:左心衰28例,右心衰9例,全心衰8例。心功能(NYHA標準):II級21例,III級18例,IV級6例。

          1.2基礎疾病冠心病23例,肺心病10例,高血壓病6例,風濕性病心臟病2例,心肌病2例,其他2例。

          1.3臨床表現咳嗽咯粘液痰,肺部濕性啰音21例,心悸、氣促乏力,拍胸片提示:胸腔積液4例,腹脹、惡心、納差、顏面、雙下肢浮腫或腰骶部浮腫10例,心律失常(早搏、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8例,神志異常2例。

          1.4實驗室檢查心電圖異常44例(97.7%),其中竇性心動過速11例,心房顫動8例,頻發(fā)房早10例,頻發(fā)室早6例pt-fvl:-004mm·S18例;合并心肌勞損24例(54.5%),血尿素≥9.2mmol/L30例(66.6%),低鉀21例(46.6%),低鈉8例(18%),二氧化碳結合力≤20mmol/L11例(25%)。

          1.5治療及轉歸臨床癥狀緩解出院者34例(77%),無效死亡10例(22%)。

          2分析討論

          2.1臨床特點①癥狀不典型:由于年齡大,感知遲鈍,合并癥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組以咳嗽、咯痰誤診肺部感染等10例(22.2%)后經胸片檢查呈心臟擴大,肺淤血確診心衰。由于老年人有腦動脈硬化,故心力衰竭時容易出現腦缺血癥狀,表現為神志異常,嗜睡甚至昏迷本組有2例(4.4%),不同尋常地出虛汗(顏面及頸部),甚至大汗淋漓,可以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時,惡心、嘔吐、腹痛等消化道癥狀較突出,本文有9例(21.1%)。有竇房結退行性病變的老年人,發(fā)生心力衰竭時心率增快可不顯著,患者可首先表現為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的癥狀,如果問診及體格檢查不仔細,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②氮質血癥多:本組血尿素氮9.2-25mmol/L57例(63.3%),≥26mmol/L3例。③病死率高:本組病死率60-90歲為41.8%,70-90歲為52%,≥80歲為82.1%。

          篇2

          本文共選取被確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41~74歲,平均年齡(60.3±1.3)歲;患者均經臨床B超、心電圖檢查確診。臨床癥狀表現為發(fā)作時呼吸不暢,呼吸困難,入院時面色慘白,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和大汗,咳粉紅色泡沫痰。

          1.2方法

          1.2.1搶救措施

          ①吸氧:為患者提供高流量吸氧,在吸氧過程中采用抗泡沫劑將肺泡內泡沫清除。②嗎啡:起到一定的鎮(zhèn)靜效果,同時減輕心臟負荷,舒張小血管。③使用利尿劑:發(fā)揮拓展靜脈、利尿的功效,減輕肺水腫癥狀。④使用血管擴張劑。⑤使用洋地黃制劑。⑥氨茶堿:發(fā)揮正性肌力、解除支氣管痙攣、利尿、擴張血管的作用。

          1.2.2護理措施

          1.2.2.1心理護理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突然,變化迅速,病情危急,使得患者高度恐懼,產生緊張甚至消極悲觀的情緒,不配合相關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應留意觀察患者,適當撫慰,如果患者出現不良情緒,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其進行交流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構建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的醫(yī)患關系。護理人員在搶救過程中不得慌亂,沉穩(wěn)操作,降低患者和家屬的緊張情緒。

          1.2.2.2吸氧和心電監(jiān)護

          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心電監(jiān)護和持續(xù)高流量吸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功能損傷嚴重,使得組織嚴重缺氧,如果患者血氧飽和度低于95%時立即提供高流量鼻導管吸氧(6~8L/min)。病情嚴重的患者給予面罩加壓給氧,給氧時留意乙醇濕化情況,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該降低乙醇濃度。如果患者同時出現氧氣和二氧化碳時,需要進行低流量持續(xù)給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并發(fā)癥,遵照醫(yī)囑進行全方位心電監(jiān)護,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心律失?,F象。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急,變化多端,需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有助于治愈急性心力衰竭。

          1.2.2.3用藥護理

          ①嗎啡:采用時需要留意患者是否出現血壓驟降、惡心、心動緩慢、呼吸不暢等。有顱內出血、呼吸衰竭、神志模糊、慢性肺疾病、休克、低血壓患者不得使用。②氨茶堿:室性心律失常、休克、低血壓、猝死等均為不良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靜脈注射必須緩慢,將0.25g氨茶堿溶入到40mL質量濃度為0.5g/mL的葡萄糖液中,并必須將靜脈推注時間控制在15min內;氨茶堿具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因此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者不能使用,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使用時需要減輕劑量。

          1.2.2.4與日?;顒又笇?/p>

          大多數患者都是急診住院,病情危急,發(fā)病時盡量臥床,采取半臥位緩解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盡力幫助患者清潔皮膚、進食服藥、洗漱、排便、日常護理,并與家屬一同幫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現并發(fā)癥;危急癥狀逐漸消失后鼓勵患者進行適當鍛煉。住院治療過程中必須食入刺激性小、易消化的食物,不得攝入鈉鹽,預防低鈉血癥的出現。

          1.2.2.5出院指導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數都還需要做好出院指導,指導內容包括藥物、運動、飲食等方面,引導患者及家屬了解有關發(fā)作誘發(fā)因素,避免急性心力衰竭復發(fā)。

          2結果

          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搶救成功,6例死亡,搶救成功率為91.18%。同時,68例研究對象中30例非常滿意,16例比較滿意,14例滿意,不滿意8例,護理服務滿意度為88.23%。

          篇3

          從2001年~2009年本院共收治了7例低血糖合并左心力衰竭,男3例,女4例,年齡64~75歲;本組的7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8~20年;為5例口服降糖藥物所致,注射胰島素所致1例,注射并口服降糖藥所致1例。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3例,冠心病有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腎病4例。

          1.2癥狀及體征

          本組的7例患者在臨床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及端坐呼吸等病癥。7例患者中3例表現為煩躁不安,3例表現為意識朦朧,1例患者昏迷;7例患者的血壓均有增高,3.37~2.95/2.08~1.65mmHg,5例患者的心率明顯變快,105~142次/min,2例患者心率增快不明顯80~92次/min,肺部聽診有干、濕啰音。

          1.3輔助檢查

          6例患者便攜血糖儀測毛細血管葡萄糖濃度(毛糖)均低于3.0mmol/L,同時抽靜脈血實驗室檢查血漿葡萄糖濃度(血糖)在(1.5±0.6)mmol/L,另外1例患者主要是在抗心力衰竭治療療效不明顯之后才檢測毛糖。白細胞(15.3±5.0)×109/L,血鉀(4.5±0.9)mmol/L,尿素氮(17.7±9.8)mmol/L,肌酐(266±132)μmol/L,心電圖均顯示心肌勞損、左心室肥厚。

          1.4治療和轉歸

          本組的7例患者,當確診為低血糖誘發(fā)急性左心力衰竭,囑給患者半坐臥位,高流量鼻管給氧,立即給患者靜脈滴注50%的葡萄糖溶液60~80ml,靜脈推注20mg的呋塞米、0.2~0.4的毛花甙丙,10~20mg的地塞米松等藥物,并靜脈滴注5%或者是10%的500ml葡萄糖溶液維持,硝酸甘油微泵減輕心臟負荷。同時積極控制感染,補充能量,維護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2結果

          篇4

          2辨證分型及治則治法

          2.1臨床分型

          目前,臨床上基本上是根據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將本病分為三型,分別為氣陰兩虛、氣虛血瘀以及陽氣虧虛血瘀。

          2.2常見的治法

          2.2.1溫陽逐水活血法。孫武等通過對比研究對照組(強心劑、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等西藥治療)與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溫陽活血法治療),發(fā)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溫陽活血法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2.2.2補益心氣法。牛曉明等以補益心氣法治療本病30例,觀察常規(guī)治療組(西藥治療)和實驗組(補益強心片治療)治療效果,發(fā)現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比組,且基于對比組治療基礎上使用補益強心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以及心功能。

          3驗方專方

          常用的中藥口服制劑有芪藶強心膠囊、通心絡膠囊、利心丸、穩(wěn)心顆粒和麝香保心丸、芪參益氣滴丸等。陳、董等用麝香保心丸聯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心衰,總有效率分別為92.45%、89.3%,方用人參益氣扶正、培元固本,麝香、蘇合香、蟾酥、肉桂理氣散結、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氣旺、水去、瘀散、痰消之功。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射血分數,改善肺瘀血及(或)體循環(huán)瘀血。

          4藥理研究

          真武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的影響,發(fā)現真武湯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CHF具有協同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同時能改善CHF的心室重構,證明了真武湯對血清水平的抑制可能是其發(fā)揮治療作用的機制之一。溫陽活血利水方能夠明顯降低NT-proBNP水平,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與抗心衰基礎治療結合應用療效顯著。

          篇5

           

          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由于心臟本身疾病、勞累、感染導致心排血量明顯下降,以致不能滿足組織器官代謝的需要,從而表現出心悸、氣短、呼吸困難和淤血、腫脹等一些列癥狀。目前發(fā)病率占心臟病的20%,但死亡率高達40%。因此,其預見性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F對1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5―2009年收住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男性81例,女性71例,年齡58―70歲,平均年齡64歲,其中心力衰竭61例,左心衰竭58例,全心衰竭33例。

          2 病情觀察

          2.1癥狀觀察 150例患者有61例明顯表現出疲乏、頭暈、失眠、嚴重的呼吸困難、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左心衰的癥狀。58例患者均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肝脾腫大、尿少、雙下肢浮腫等右心衰竭癥狀。另外33例患者均有上述左心衰竭的癥狀。

          2.2誘因分析 發(fā)生心衰的患者有誘因者達90%,如能及時識別這些誘因,及早加以預防控制,可減少心衰的發(fā)生,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改善預后。

          2.2.1 感染 體力勞動與情緒激動,冠脈供血不足,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齊,肺栓塞,均有可能發(fā)生心力衰竭。如不及時控制肺部感染,很有可能導致肺水腫而發(fā)生死亡。

          2.2.2 鈉鹽攝入過多,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平衡失調,停用洋地黃使用過量,均有可能導致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另外,治療配合不當,如親屬不能細心照料,漏服藥和中斷用藥,體力活動未限制,這些因素也可能誘發(fā)心力衰竭。

          3 護理對策

          3.1一般護理 緩解呼吸困難,幫助患者采取半臥位及氧氣吸入。氧流量2―4L/min,肺源性心臟病者1―2L/min,心衰I°和心衰II°患者增加臥床休息時間,減少活動中國。心衰III°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作肢體的被動運動,防止靜脈血栓的形成。當病情好轉恢復起床活動時,活動應循序漸進護理論文護理論文,如果出現胸悶、心悸、氣短、心率加快等不能耐受征象時,應立即臥床休息,并抬高床頭。

          3.2飲食護理 應給低熱量、低鈉、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不脹氣飲食,如水果、蔬菜、牛奶、瘦肉、魚等。根據血鉀水平調整飲食中鉀的含量,保持大便通暢,用力排便時,可增加心臟負荷和誘發(fā)心律失常,飲食可增加粗纖維食物。必要時,給緩瀉劑或肛塞開塞露,避免用力并增加心電監(jiān)護。

          4 藥物治療的觀察及護理

          4.1洋地黃藥物 可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其治療和中毒量很接近,且用藥的個體差異較大。護士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方法、時間,用藥前后監(jiān)測心率、心律。給藥前詢問患者有無惡心、嘔吐、乏力、色視等聽心率、心律,若心率過快、過慢,節(jié)律變?yōu)椴灰?guī)則或規(guī)則心律突然變?yōu)橐?guī)則,為洋地黃中毒表現。應立即做心電圖檢查,并報告醫(yī)師處理,不宜與奎尼丁、心痛定、抗甲狀腺藥物合用,以免增加毒性,定期測定血中地高辛濃度,靜脈推注速度要慢。

          4.2利尿藥物 能抑制鈉水的重吸收,使體內過多液體排出,減輕或消除水腫,減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用藥期間要觀察利尿劑不良反映,查血電解質注意脈搏和血壓變化,及時發(fā)現低鈉、低鉀、低鎂的臨床表現,報告醫(yī)師處理。

          4.3血管擴張藥物可減輕心臟前后復合,改善心功能。用硝普鈉時須用微量泵,且避光,嚴格控制輸入速度、濃度并監(jiān)測血壓及心率,避免低血壓發(fā)生。

          篇6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臟病的終末階段,病情常迅速惡化,預后極差,嚴重損害了廣大病人的身心健康?,F代治療重點在于防止和延緩CHF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降低病死率。慢性心力衰竭按常規(guī)治療,多數能達到治療目的。但本病多數為老年人,因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肝腎血流量減少,對洋地黃藥物反應性和耐受性差,利尿劑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血管擴張劑容易引起低血壓等,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我科采用銀杏達莫注射液聯合生脈注射液與西藥配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一定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72例冠心病患者,其診斷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和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齡55~75歲,平均65歲。對照組35例,與觀察組情況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休息,限鈉,強心,小劑量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及硝酸酯類;治療組除上述藥物外,加用銀杏達莫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150ml(或生理鹽水)中靜滴,生脈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或生理鹽水)中靜滴,每天1次,治療10~14天。

          1.3療效標準療程結束后,心絞痛消失,心電圖ST段缺血性改變消失,心功能糾正至1級,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為顯效;心絞痛明顯減輕,心電圖ST段缺血改善>1mm,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而未達到1級,各項檢查明顯改善為有效;心絞痛無改善或加重,心電圖無變化,心功能無明顯變化,加重或死亡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表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2.2不良反應治療組在靜脈滴注過程中出現3例頭痛頭昏,2例腹部不適,減慢滴速后癥狀消失,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水電解質及血糖無改變。

          3討論

          銀杏達莫注射液系由銀杏提取物(銀杏黃銅、銀杏萜內酯)和雙嘧達莫組成。銀杏葉提取物對缺血心肌有保護作用。動物實驗發(fā)現銀杏提取物對動脈有輕度擴張作用,并可減少紅細胞聚集,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細胞壁彈性,從而改善缺血組織的灌注,即銀杏達莫具有確切的擴張冠狀動脈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生脈注射液由紅參、麥冬、五味子三味中藥組成,其富含人參皂苷、糖、多糖、有機酸、微量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這些有效成分能增強機體器官活動能力,調節(jié)和促進新陳代謝[1]?,F代藥理實驗證明,生脈注射液能抑制細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Ca2+內流增加,提高心肌收縮力,有類強心苷作用,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細胞代謝,降低心肌耗氧量,且有明顯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防止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心肌損傷[2]。故兩藥聯合可以增強其擴張冠狀動脈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所以采用生脈注射液和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與西藥配合有協同的作用,可彌補其不足,增加療效,建議推廣使用。

          篇7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選標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年齡在37~80歲的,符合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功能分級制定的II、III級標準;病史至少3個月以上,病情穩(wěn)定,病因主要為高血壓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冠心病;超聲心動圖證實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55mm(女)或>55mm(男),左室射血分數(LVEF)≤0.40。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2.4歲;其中高血壓心臟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18例,冠心病34例。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36例和阿托伐他丁組3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心功能分級和疾病構成比上以及服用降脂藥物劑量進行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對照組3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39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61.5歲,均經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無器質性心臟病。

          1.2方法

          1.2.1用藥方法

          常規(guī)治療組給予地高辛,每日0.25mg;血管轉化酶抑制劑(個體目標耐受量);利尿劑(視液體儲留情況調整)等。阿托伐他丁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服阿托伐他丁每次20mg,每天一次。治療觀察均為24周。

          1.2.2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測定

          進行心臟結構和功能測定時采用美國惠普SONOS5500彩色多普勒二維超聲顯像儀,設定其探頭頻率為2.0~2.5MHz。所有入選患者心臟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24周時進行測定。

          1.2.3標本采集與檢測

          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24周時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別取其外周靜脈血,對腦鈉肽(BNP)水平進行測定。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計量資料同一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q檢驗,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結果

          2.1兩治療組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的變化

          心衰兩治療組患者在治療4周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與治療前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24周時上述指標與治療前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1),阿托伐他丁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較常規(guī)治療組上升更明顯(P<0.05)。

          2.2腦鈉肽(BNP)水平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5

          慢性心力衰竭兩治療組患者治療前腦鈉肽(BNP)水平分別是常規(guī)治療組288±67.5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285±65.5pg/m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38±9.9pg/mL;兩組治療4周后腦鈉肽(BNP)水平分別為常規(guī)治療組265±36.9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238±25.5pg/mL,與治療前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1);兩組治療24周后腦鈉肽(BNP)水平分別為常規(guī)治療組165±26.3pg/mL,阿托伐他丁治療組93.5±15.5pg/mL與治療前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1);阿托伐他丁組治療后4周、24周與常規(guī)治療組同期比較腦鈉肽(BNP)水平下降更明顯(P<0.05)。

          2.3腦鈉肽(BNP)水平與左室收縮功能指標(LVEF)的關系

          兩治療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BNP)水平與治療24周后測定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呈負相關。

          3討論

          BNP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的天然拮抗劑,參與血壓、血容量以及水鹽平衡的調節(jié),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利鈉利尿,擴張血管,降低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及血漿容量,這些均起到維護心功能作用。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負荷過重或擴張時增加,因此反映心室功能改變更敏感、更具特異性。

          篇8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應用改良鼻塞CPAP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衰竭36例,男26例,女10例,均為出生30分鐘~21天的新生兒,其中早產兒28例,足月兒8例,體重1000~1500g5例,~2500g24例,>2500g7例,均符合新生兒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

          1.2方法利用呼吸機根據胎齡、體重選用合適的硅橡膠鼻塞經雙鼻孔正壓給氧,空氣和氧氣經過空氧混合儀混合,經過流量儀和加溫濕化器,通過連接管道輸送給患兒。呼出管道插入水封瓶內,其插入液平面的深度即為所需的壓力(cmH2O)、氣流量為4~5L/min,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調節(jié)加溫濕化器,使吸入氣體溫度達到35℃~36℃,濕度達到飽和。根據原發(fā)病不同,肺部病變的輕重程度及血氣的變化調節(jié)FiO2和壓力。應用時間48~168小時,平均70±4小時。

          1.3結果本組36例患兒因病情過重經氣管插管后直接使用呼吸機治療4例,自動出院2例,死亡2例,其余28例全部治愈,總治愈率為77.8%。

          二、護理

          2.1保持正壓的持續(xù)性有效而持續(xù)的壓力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首先應避免患兒哭鬧及鼻塞脫出,使患兒安靜以保證氣道密閉,保持有效壓力??筛鶕t(yī)囑使用鎮(zhèn)靜劑,各項護理操作集中進行,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同時加強鼻塞的固定,可用3m彈性敷料,松緊要適宜,防止過緊壓迫鼻中隔處引起局部皮膚壞死,過松則導致鼻塞脫出。

          2.2加強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盡量保持頸部輕度仰伸位,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拍背時由外側向內側,由上而下。在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下吸痰,動作要輕柔、敏捷,同時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若痰液較少可適當減少吸痰次數;痰液多而粘稠時報告醫(yī)師,根據醫(yī)囑加用抗生素霧化吸入并增加翻身、拍背、吸痰次數,以達到徹底吸痰的目的。

          2.3加強病情的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有無紫紺、呼氣性、吸氣性三凹征,患兒哭聲、反應、血氣分析等情況,發(fā)現異常時報告醫(yī)師并根據病情隨時調節(jié)壓力及吸入氧濃度。若調整后癥狀無好轉,發(fā)紺加重,頻繁出現呼吸暫停應及時行氣管插管后改用機械通氣輔助呼吸。

          2.4加強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使用心電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密切觀察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變化。根據血氧飽和度調節(jié)吸入氧濃度及壓力,使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5%~95%,<85%時逐漸加大氧流量。在氧流量達6~7L/min時,SPO2仍<85%,經血氣分析檢查提示低氧高碳酸血癥時,逐漸增加水封瓶液面下管道的深度,但不超過10cmH2O。

          2.5加強管道的管理硅橡膠管進入水封瓶處要固定好,不能隨意移動,不可進入過深,更不能堵塞鼻塞后段硅橡膠管,造成氣道壓力升高,甚至造成氣胸,壓力一般維持在6~8cmH2O。貯水器內的水應及時傾倒以免進入鼻腔,發(fā)生水中毒及酸堿平衡失調。水封瓶、濕化器內的滅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換,CPAP管道及鼻塞每天更換消毒。

          2.6保證營養(yǎng)及熱量的供給按醫(yī)囑給予全靜脈營養(yǎng)治療,選擇較粗的頸外、肘部、手足背等處靜脈進行留置針留置,使用輸液泵控制補液速度。在輸液過程中防止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皮膚壞死,同時密切監(jiān)測血糖情況,維持血糖在2.2~7.0mmol/L范圍內。

          2.7保暖及基礎護理早產兒及體溫不穩(wěn)定的足月兒可置于遠紅外搶救輻射床上,先將遠紅外輻射床溫調至適宜溫度,把體溫探頭固定于患兒腹部,探頭金屬面貼緊皮膚,根據皮膚溫度調節(jié)輻射熱量。同時加強各項基礎護理,尤其重視加強口腔護理,每日用4%蘇打水清潔口腔兩次,防止致病菌繁殖。

          2.8并發(fā)癥的防治我們選用的鼻塞為硅橡膠管所制,質地柔軟,根據患兒體重及鼻孔大小選用合適的鼻塞,一般不會發(fā)生損傷。腹脹在CPAP使用中較為常見,在進行CPAP治療時應常規(guī)置胃管行胃腸減壓,最好不要經口喂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應控制FiO2避免氧中毒。

          三、討論

          呼吸衰竭的特征是低氧血癥,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癥,及時有效地改善氣體交換,增加氧供,緩解低氧血癥是逆轉病情的主要手段。本組36例均在普通氧療方法不能加以改善后應用改良鼻塞CPAP,與簡易CPAP相比多了空氣壓縮機的氧氣調節(jié)裝置,減少了吸入高氧的時間,降低了因吸入純氧導致新生兒氧中毒、慢性肺支氣管纖維化、早產兒視網膜癥的發(fā)生。連接的加溫濕化裝置可使吸入氣體經加溫濕化處理后提供適宜的溫濕度,可減少呼吸道水分的丟失及每日輸液量,從而減輕心臟負荷;適當的濕度可保護呼吸道黏膜及纖毛運動,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維持呼吸道暢通。與單純使用呼吸機相比,避免了氣管插管,保護了氣道完整及氣道防御機制,增加了患兒的舒適感,改善肺泡氣體交換而減慢心率,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總之,改良鼻塞CPAP為新生兒呼衰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衰竭;護理;重癥監(jiān)護

          NursingComprehensionaboutIntonsiveCareofNeonatalRespifatory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drawaconclusionaboutnursingexperiencei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40cases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wereacceptedinourICUdepartment,allwereexperiencedby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edABGandused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curativeeffectwasexcellent.Results22casesusedIMV,6casesusedHFOV,12casesusedPPAV,2neonatediedofgiveup,Otherswereacceptable.Conclusio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shouldhaveappropriate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ABGanduse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

          Keywords:Neonate;RespiratoryFailure;Nttrsing;Intensivecare

          由于新生兒的解剖及生理特征,呼吸衰竭(NRF)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將我院ICU室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0例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重癥監(jiān)護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新生兒呼吸衰竭40例,最小者出生3d,最大22d,男27例,女13例,平均監(jiān)護治療14.75d,治愈38例,死亡2例。其中吸入綜合征17例,肺出血11例,肺炎合并NRF7例,肺透明膜病變5例;40例NRF中合并心衰、中毒性腦病7例,伴DIC4例。均由新生兒科或產科直接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監(jiān)護治療。

          2一般護理

          2.1環(huán)境

          患兒均安置在新生兒ICU病房,各種搶救設備齊全,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濕拖地面2次,紫外線照射2次/d,通風2次/d,每周空氣培養(yǎng)1次,疑有傳染病者盡早隔離。

          2.2安靜休息

          讓患兒充分休息,既可減少耗氧量,又能減輕心臟負擔。治療護理應盡量集中進行,可適當使用鎮(zhèn)靜劑。

          2.3眼睛、口腔、臀部的護理

          眼部可用氯霉素眼水滴眼,3次/d,用油紗布敷蓋;口腔抵抗力低下,可致鵝口瘡,將制霉菌素片壓成碎末狀涂抹3次/d;保持臀部清潔干燥,輕輕按摩背部,每次便后涂油保護,一旦發(fā)生紅臀可用紅外線燈照射2次/d。

          2.4加強喂養(yǎng)

          因硅膠管管細不堵塞整個鼻腔,對呼吸影響不大,替代胃管效果理想,特殊者可用經口下鼻飼管喂養(yǎng),以供給機體足夠的熱能,增加抵抗力。

          2.5嚴格控制液體速度,記錄出入量

          新生兒輸液時,尤其在心衰及多臟器衰竭時,嚴格限制輸液量,一般不用含鈉液,可用輸液泵維持液體速度5滴/min以內,觀察大小便是否正常,詳細記錄出入量,注意的變化。

          2.6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神志,監(jiān)測動脈血氣變化

          隨時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神志,至少4次/d~8次/d。監(jiān)測動脈血氣,動脈穿刺定位要準確,取橈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為進針點,嚴格消毒后操作者用拇指、食指分別暴露固定好穿刺點皮膚,進針時針體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5°,見回血后固定針頭位置抽取足量血標本后快速拔出針頭并用棉棒或滅菌紗塊按壓穿刺點10min,取下紗塊觀察皮膚有無特殊變化。

          3癥狀護理

          3.1保持氣道通暢

          讓患兒頭頸盡量后仰,使氣道伸直。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需勤吸痰。新生兒尤其早產兒鼻腔狹窄,我們用硅膠管吸痰效果較好。新生兒吸痰時負壓不宜過大,吸痰動作輕柔,每次持續(xù)時間不能超過15s,吸痰時輕拍背部以將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消毒。

          3.2吸氧及呼吸機輔助呼吸

          吸氧的目的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換氣功能。多用面罩、氧帽法給氧,流量可根據患兒的呼NRF度調節(jié)。對肺出血、肺透明膜病變新生兒可適當運用呼吸機輔助正壓通氣,在使用正壓通氣的過程中,氣胸出現的幾率為20%~40%[1]。因此,應及時監(jiān)測動脈血氣變化,根據肺順應性的變化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遵醫(yī)囑及時使用鎮(zhèn)靜劑或肌松劑,減少人機對抗,吸痰過程中使用抱球呼吸,避免壓力過高導致氣胸的發(fā)生。觀察患兒有無煩躁,突發(fā)青紫,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下降,胸廓不對稱,不隨呼吸機節(jié)律活動,呼吸音降低,心音遙遠或移位等氣胸癥狀出現,如有及時通知醫(yī)師[2]。

          3.3超聲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可稀釋痰液,促進炎癥吸收。霧化吸入多用于痰多、粘稠不易排出者,藥物為慶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2次/d。霧化后吸痰,用過的面罩及管道用15%過氧乙酸液浸泡后清潔消毒。

          4討論

          NICU護理要求護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熟練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責任心,以便能及時預防、早期發(fā)現、早期處理各種危重病例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患兒的痛苦及增多的醫(yī)療費用。

          NRF是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障礙導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以換氣障礙為主,血氣檢查一般示二氧化碳分壓升高,氧飽和度降低,伴有嚴重的酸中毒?;純憾嘁郧嘧?、三凹征、明顯呼吸暫停為主要表現。改善通氣功能是搶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血氣分析是重要的監(jiān)測指標,動脈穿刺在剛出生的嬰兒尤其棘手,常因穿刺困難而影響治療[3]。本組40例患兒采用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采血標本,成功率高達97.7%,深受護理人員與家長的歡迎。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嚴格執(zhí)行各項消毒隔離制度,治療室每天定期消毒擦拭并做好細菌監(jiān)測。操作人員嚴格執(zhí)行技術操作規(guī)程,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和嬰兒護理觀察,熟悉抽血的方法及部位選擇。執(zhí)行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新生兒反應,穿刺部位按壓不少于10min是防止出血和感染的關鍵。要做到動作輕巧準確到位,安全有效,本組40例未發(fā)生穿刺部位感染。

          吸氧及呼吸機輔助呼吸是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多用面罩、氧帽法給氧,流量可根據患兒的呼衰程度調節(jié),22例使用間歇指令通氣(IMV),另6例經高頻振蕩通氣(HFOV)治療。對18例肺出血,肺透明膜病變新生兒12例運用呼吸機輔助正壓通氣(PPAV),8例經科學有效的護理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出現氣胸4例。4例氣胸中2例在胸腔閉式引流下繼續(xù)使用IMV平均47h后氣胸消失;另2例因為合并DIC自動停止治療而死亡。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1-02

          1心力衰竭

          1.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臨床上以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淤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種病因所致心臟病的終末階段。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心臟因疾病、過度疲勞、排血功能減弱等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1.2誘因。

          1.2.1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臟機能下降,從而導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臟所輸送的血液很難滿足身體自身的需求,從而引發(fā)相關的疾病,諸如性肺梗塞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可能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同時,妊娠期間的婦女、過度勞累的體弱者、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人群均屬于加重心臟負擔的群體,皆有可能誘發(fā)心力衰竭。

          1.2.2冬春季節(jié)天氣寒冷、溫度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并由此患上肺部感染,這恰恰是引起心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肺部感染會加重心臟的負擔,使心臟跳動的頻率加快。人的體溫每升高1度,心跳會增加16次左右,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臟本身所需求的養(yǎng)分增加,但心臟的功能卻不能提供,這種惡行循環(huán)的結果就是導致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過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情緒激動都會誘發(fā)心衰的發(fā)生。人們都知道,劇烈活動以及情緒過度激動,易導致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發(fā)生腦出血、心肌梗死,也會導致心力衰竭。

          1.3早期癥狀。心力衰竭主要以老年人為最多。隨著增齡心血管系統(tǒng)及其他系統(tǒng)在形態(tài)與功能上均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即所謂“生理性老化”。同時老年人又常有多系統(tǒng)、多器官疾賦存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性發(fā)生變化??共∧芰?。

          早期心衰的表現并不典型,有的患者會在進行較為劇烈的活動時出現氣短,上樓時胸悶、氣短,休息后即可緩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氣戟胸悶,需用好幾個枕頭墊高才舒服,每晚雙下肢浮腫、疲乏無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除上述臨床表現外,還可進行一些常規(guī)檢查如心臟超聲,它是目前診斷心衰最準確、最簡便、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還有一些隱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覺特別異樣,如不是心臟超聲等檢查表明其心臟增大、功能減弱,這些患者幾乎與最佳的治療時期擦肩而過。

          2心力衰竭病人護理的注意事項

          2.1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從而保證足夠的睡眠,在飲食方面,在鹽的攝取量上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清淡為主,這樣可以防止水在體內長時間的滯留,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為宜。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過飽,因為如果攝取的食物量過多,會導致身體器官承受過多的負擔,尤其是在心臟機能下降的情況下,很容易誘發(fā)心力衰竭。保證病室的安靜舒適,空氣新鮮,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著涼。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在加強對其皮膚護理,保持床鋪整潔,防止褥瘡的發(fā)生。患者便秘的情況下,要使之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勿用力,嚴重這可服適量緩瀉劑。呼吸困難時,給半臥位,低流量吸氧。如發(fā)生急性肺水腫應給予端坐位,兩腿下垂,減少回心血量,減輕肺水腫,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氣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酒精。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心率、心律、脈搏、呼吸及血壓等,做好認真記錄。而且需要嚴格掌握輸液速度,以15-20滴/分為宜,同時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同時,需要根據病人的特點制定帶有預見性的護理計劃,加強夜間尤其是上半夜對患者的巡視。

          2.2在治療心力衰竭中洋地黃類的藥物屬于常用的有效藥物。但是因為該藥物的有效治療量同中毒量變準的含量相進,極易導致中毒現象的出現。因此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變化,并且詢問患者是否有其不適。從而針對出現的狀況,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還要注意病人有沒有其他疾病,從而可以在藥物治療前為醫(yī)生作出最科學的治療方案提供基礎保障。在使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壓寧定、硝普鈉等藥物的病人,要嚴格聽從醫(yī)生的囑托。嚴格控制用藥量,而這類藥物使用微量注射泵靜脈療效最好,但是護理人員在患者使用期間要加強巡視,關注患者的體重變化。因為體重和排尿量都是觀測患者體內水負荷變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護士也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托在相應的時間對患者的體重、腹圍進行測量,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同時要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心電圖,了解病人在這方面的平衡狀況,從而及時糾正病人出現的問題。

          2.3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加強心理護理,態(tài)度和藹,給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從而更好的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有報道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護士可以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囑咐,講述禁忌事項與家庭護理的知識。對于一些病程相對較短的患者,要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更要加強他們對健康的認知教育。只有提高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才更有助于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從而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同時要讓他們明白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出院后對后期治療的連貫性和科學性,以減少疾病加重和復發(f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