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35: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效語文課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想做到的。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首先要對什么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效”都談不上,何出“高效”呢?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qū)W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蔽覀冇纱说贸鼋Y(jié)論,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才有可能打造高效課堂。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怎樣做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從這些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我總結(jié)了一些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一、“擲地”有聲,激起漣漪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睂W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主動配合,那么這堂課學生無論如何也學不好。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把他們帶入課堂氛圍之內(nèi),效果才會好。如講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時,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把學生帶進了音樂的殿堂。學生在學唱這首歌的同時也學會了這首詞,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起到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古詩文教學的內(nèi)涵和空間, 創(chuàng)設了一種“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氛圍,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使語文學習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二、尊重學生,構(gòu)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內(nèi)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重要前提。教學實踐中的大量事實證明,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他的教學水平,還跟他與學生的情感息息相關。只有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才會寬松、民主。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也才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注意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難處,寬容學生的錯誤。教師應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權(quán);多一些幫助,少一些說教,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感覺受到教師的關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學習的興趣自然高漲。
三、精心剪裁,節(jié)省力氣
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學習知識的高效。這里所說的“節(jié)省力氣”,是指在課堂上我們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時,必須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有些教師備課不充分,對課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上課,講到某個地方,翻開某張幻燈片隨便說上幾句,其實這幾句話大可不必說,因為連自己都覺得“隨便”,學生又怎會買賬?這樣的“隨便”話既耽誤了時間又打亂了課堂節(jié)奏。所以,我們要想在課堂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必須精心備課。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一句話:“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标P于備課,我們要精心,要做足“點”上的功夫。即找準“切入點”,挖掘“著力點”。
所謂“切入點”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突破口,找準最佳切入點就等于牽住了課堂教學的“牛鼻子”,它能夠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著力點”是指教學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語文教學最大的著力點就是解讀文本。小到一個字、詞、句,大到一個段、篇、章,以致立意布局等等,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誦讀和默想中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是我們備課時的著力點。
備課時,我們精心剪裁,大膽取舍,才能保證課堂上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四、課堂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是關鍵。學生以小組學習取代了個人學習,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參與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以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教師可以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整合教材資源,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講《孔乙己》時,教師可引出問題“孔乙己叫什么名字?為什么一個人活在世上連名字都沒有?”在《藤野先生》的學習中教師可提問:“從東京到仙臺所經(jīng)地方很多,魯迅只記住了日暮里和水戶,記住水戶的原因可參見課本注釋,記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說明?”這些問題如石投激浪,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上采用討論、辯論、競賽、搶答等教學活動,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評價依據(jù),人人參與,熱鬧非凡,興趣盎然。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guī)熒谛〗M內(nèi)相互討論、評價、啟發(fā)、激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開發(fā)了潛能。
五、尋找聯(lián)系、調(diào)動情緒
《馬說》的作者韓愈是河南河陽人,但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我們學校就在河北昌黎,教師和學生絕大多數(shù)也都是本地人。所以,教學《馬說》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導語:
同學們,昌黎這塊風水寶地,人杰地靈,地處交通要塞,我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駐足昌黎。今天,我們學習位居唐宋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世稱韓昌黎的韓愈的傳世名作《馬說》。
1.“說”是什么樣的文體?2.你認為標題中的“說”是什么意思?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說馬呢?難道只在于說馬嗎?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寫的呢?
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讓我們走進課文,聆聽他的不平之音。
上課伊始,學生一聽到這位大作家祖籍竟是昌黎,就有了一種自豪感,學生的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了,自然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許多學校都在嘗試使用并且初見成效。我相信,語文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很好地實踐上述幾點,走近學生,增加趣味,精心剪裁,就一定能夠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黃水珍.尊重學生個體 激活語文興趣[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4).
[2]張金凱.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2).
一、撰寫論文的緣起
縱觀古今中外的語言教學研究,著述頗豐,其教學經(jīng)驗也燦如明星。但其經(jīng)驗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從語文教學的某個角度出發(fā),這樣雖然可以更深入的發(fā)現(xiàn)某個方面的問題并細致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當然,也有些學者和科研人員能抓住重點,聚焦課堂,系統(tǒng)而完整地創(chuàng)造出課堂教學模式。所以我在借鑒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根據(jù)校情和學情以及學科特點,初步探索出一種高效的語文新授課模式。筆者以為,這融合了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的優(yōu)點,是真正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
“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減負”和“高效課堂’等詞匯人們并不陌生。黨和國家的重視、廣大人士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促進了人們對教育改革的關注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的哲學思考》(《職教通訊》,1997、12)、熊和平《知識經(jīng)濟與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的嬗變》(《求實》,1999、07)、《深刻理解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培養(yǎng)合格人才》(沈金生、吳連英,《邯鄲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03期)、《開放教育模式下素質(zhì)教育構(gòu)成淺析》(《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期)、《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之我見》(陳小飲,《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04期),還有名聲在外的“271”高效課堂模式等等??傊?,人們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他們對素質(zhì)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處就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其核心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語文高效課堂模式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編制導學案。導學案是我們實施高效課堂的主要載體,有“自主預習”(文學常識和時代背景的介紹、字詞注音和解釋、疑問)——“合作探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授課重點難點而設置的問題)——“延伸拓展”(課外相關內(nèi)容的補充)——“鞏固練習”(相關內(nèi)容的習題)。課前教師要集思廣益、討論通過,力求科學適用。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導學案,根據(jù)學習成績層次的不同而要求各異:成績?yōu)锳層的學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學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課是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一般的環(huán)節(jié)是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和點評——質(zhì)疑——延伸拓展——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jié)。其中,自主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組討論首先是同層次的一對一進行,之后是全組討論并專人負責記錄問題答案,再推舉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和點評其它組的回答。實踐證明,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達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發(fā)展。而且,點評和加分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jié)緊密結(jié)合高考實際,旨在夯實基礎并提高解題能力。因為素質(zhì)教育不是不要分數(shù)。例如,上《荷塘月色》這一課,開始就叫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并點評。接著布置學生討論“合作探究”中設置的問題(1、2組完成第一題,3、4組完成第二題,5、6組完成第三題,余下三組負責點評)。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齊讀,加深對散文的理解。而“鞏固練習”就是教師講解并傳授相關的解題技巧。當然,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更是一門語言藝術,它具有人文性、文學性和思想性。我們不能忽視語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們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我們不應拋棄富有語文特色的朗讀和背誦教學法。
(三)、至于課外小組培訓,它既是高效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更是高效課堂得以實施的保證。因此,我們必須對學科班長和語文學習小組長的培訓。培訓內(nèi)容主要是培訓他們的管理檢查和輔導本組組員的能力。例如,要求他們在課前檢查各組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并板書各組得分,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并合理安排上課內(nèi)容——完成得比較好的題目可以一筆帶過,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時間進行詳細講解,多練習強化。另外,這也可以促進導學案的優(yōu)化。與此同時,為了培養(yǎng)尖子生,還要對其進行學科知識的指導,使其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實踐證實,這是培養(yǎng)尖子生的有效途徑。培訓通常在課外活動進行,每周兩三次。
綜上所說,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點評——延伸拓展——質(zhì)疑等為主要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發(fā)展學生自主合作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高效語文課堂,它是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渠道。當然,它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周玉琴,周成義.對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的哲學思考[J].職教通訊,1997(12).
[2]熊和平.知識經(jīng)濟與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的嬗變[J].求實,1999(07).
[3]沈金生,吳連英.深刻理解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培養(yǎng)合格人才[J].邯鄲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03).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392-01
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做到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自如,課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做到以下幾點:
1.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創(chuàng)造出融洽、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使雙方盡快進入智慧交流的狀態(tài),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常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主動靠近他們,聊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加入他們的行列與之一起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少一些懲罰,多一些寬容。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你,才會認真聽你的課。從我們的教學實際不難看出,學生哪一門功課好,往往就是從喜歡這個老師開始的,學會讓學生喜歡你,與之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是老師要有無私的愛。讓我們的手在責斥時變得輕纖,在時更加溫柔,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真誠地和他們交朋友。班里有一名從外地轉(zhuǎn)來的學生,剛到這個班時,他對一切感到是那么的陌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顯得畏手畏腳的,特別是對老師更是敬而遠之,聽課時總是心不在焉。于是,找到了他,聊他的家鄉(xiāng),他的朋友,他的興趣等,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與他談心,并不時地鼓勵他,推倒了他心靈上的圍墻,使他很快進入了狀態(tài),聽課效果也隨之漸入佳境,并能主動地去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習成績很快就進入了班級前列。
教師更要重視對個人魅力的鑄造。博學多才的教師能從靈魂上征服學生,讓他們接納。從知識上,教師必須要"凌駕"于學生之上,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學識是淵博的,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在師生課堂教學和交流的過程中,這種落差是始終存在的,而且這種落差的廣度、深度越大,對于課堂教學就越有利,對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的更新就會越有成效,特別是語文教師,豐厚淵博的知識儲備更是尤為重要,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別重視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積極閱讀古今書籍,不斷嘗試練筆,本著"與學生一起學習"的思想,力求達到教學相長。
2.精心備課和精于設計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要以最少的時間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一方面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去鉆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知識的實際情況。從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入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只要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就是好方法。例如,筆者在準備《社戲》一課的教案時,設計了這樣的思路: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那夜"的豆其實不過是普通的羅漢豆;"那夜"的戲也并不精彩,作者為何在結(jié)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入探究。通過點撥,讓學生閱讀有關詞句、文段,點導結(jié)合,使學生悟出:作者懷念少年時代的生活,眷戀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情誼,向往擺脫封建束縛的自由快樂,而這便是小說的主旨所在,備課時注重細節(jié)和關鍵性語句的把握,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只有充分閱讀教材,吃透文本,才能走進作者的思想,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來理解文章,對文章的重難點把握才能準確。對主題的理解才能夠上升一個層次。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就會有的放矢,讓學生少走彎路。如《臺階》一文,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于指導學生把握父親形象,讀懂父親對尊嚴的追求,對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落后的現(xiàn)狀給予思考。教師應該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那么引導學生通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父親形象,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
語文是一個貼近生活,內(nèi)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的學科,為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創(chuàng)造。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如《綠》一文,在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時候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文章中的比喻句構(gòu)成的相似點是什么?你還能把一潭綠色比喻成什么?同學們各抒己見,發(fā)揮想象,勇于表達,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激烈的討論,不但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比喻這種修辭的認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教讀詩歌課時,主要以學生自己朗讀、品析、學后聯(lián)想等環(huán)節(jié)展開,真正將課堂給了他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改以后增設的綜合性學習這個板塊,更是一項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鍛煉他們搜集提煉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切切實實提高學生能力的內(nèi)容,讓學生受益終生。在七年級《馬的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筆者讓學生課下搜集關于馬的成語、歇后語、俗語等,讓他們嘗試著講關于馬的小故事,編演關于馬的小品,結(jié)果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收獲很大:積累了很多生活中有意思的俗語,如"馬脖子上掛鈴鐺――叮當響","猴子騎馬――一躍而上"等;從深層次理解并掌握了成語"指鹿為馬",因為他們很好地將這個成語轉(zhuǎn)化成了小品,更為可喜的是學生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編了新版的"指鹿為馬",讓趙高栽了一個大跟頭。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所以教師不但要重視綜合性學習這個新鮮事物,并且可以不局限于書本,而是適當?shù)卦鲈O一些內(nèi)容,比如將一些課文變成課本劇,或者教師自己巧設一些內(nèi)容,讓學生以各種形式展現(xiàn),如請學生編一場"孔乙己與范進相見時的戲",制作放大以后的"核舟",展開關于《黃河頌》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都能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語文的學習由課上延伸到生活實際當中。
4.有行之有效的學法指導
很多學生成績較差或不理想,大多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沒有學習方法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懶于思考、觀察;缺少學習興趣;不喜歡課前預習;不會總結(jié)歸納知識;沒有自學能力等等。學語文,就應該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文字的書寫、工具書的使用、課外閱讀到觀察生活、隨時練筆、積累資料、思辨感悟,可以說,在課堂上學法指導無處不在。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精當?shù)脑u價語、靈動的評價方式能夠為一節(jié)課增添不少亮色。小學語文課堂的評價應該豐富而生動,以真實打動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以真誠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成為學生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聽過公開課的老師應該經(jīng)??梢钥吹竭@樣一種現(xiàn)象:每當老師一提問,全班學生的手臂就會像樹林一樣舉起,回答時都是一呼百應,對答如流,毫無半點差錯。甚至于有些學生高水平的回答往往連我們這些聽課教師都自愧不如。這樣的一節(jié)課看上去熱熱鬧鬧,師生之間一問一答或一問齊答,學生可以不動腦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預先設計好程序的機器。試問,這樣的熱鬧,這樣的對答如流,又有多少價值呢?如果師生從中體驗不到快樂,那么,這種課還有什么意義?應該說,在加強“社會主義誠信觀”的今天,展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的過程,遠比展示“完美”的結(jié)果重要得多有意義得多。所以,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真實地展示教師自我,應該教出教師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提一些學生經(jīng)過思考能夠回答的,能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對課文的理解有幫助的,甚至是一些臨場突發(fā)的,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給學生感悟與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成為有思想的人。所以,筆者以為,要做到“以人為本”,就是要求老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即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教學過程不應只是課程的簡單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參與課程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的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展示學生發(fā)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2評價要有針對性
現(xiàn)在很多老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都存在模糊性,沒有很明確的導向性。所謂模糊性評價就是指對學生的回答即思考成果不置可否,不論高下,不予導向,讓學生難以從教師的評價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確方向,領悟方法。新課標強調(diào)對學生的尊重、賞識,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些課堂評價多以鼓勵為主,只要課堂回答,概以“很好”、“正確”、“不錯的”籠統(tǒng)模糊評價。的確,課堂上堅持正面引導,注重鼓勵學生,這本沒有錯,但如果課堂無論學生回答的如何,只有“好”、“你真棒”,甚至對學生的錯誤結(jié)論都不加以糾正,只能導致課堂教學的表面熱鬧,但學生思維的深度不夠,學生腦海中的概念還是模糊不清的。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探究上的膚淺。這種情況在我們新教師剛剛參加工作時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由于自身評價語言的匱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某一個問題有多種想法,這其中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我們往往并不會就其進行必要的評價,只是會說“恩,回答的不錯。”“還有嗎?”“其他同學有什么想法?”“還有其他意見嗎?”等等類似的話語,這樣表面看似整個教學活動生機勃勃,學生也參與的齊樂融融,但深入的想一想,如果教師能夠就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評價,效果則要好的多,但我們往往缺乏這樣的評價思維。如當某個學生朗讀課文后,有的老師總喜歡這樣評價:“讀得不錯,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兒呢?學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們這樣評價:“讀得正確、響亮又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好語氣就更好了?!边@樣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評價,不僅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的正確估計,還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3評價要飽含真情
在新課程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有明確的文本意識。對學生而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關鍵是通過對教材的閱讀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從教材選編的角度講,語文教材是專家根據(jù)課程標準,依據(jù)語文知識和能力目標選編課文,而不是依據(jù)具體學情選編課文。這樣對教師來說,就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習的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刪繁就簡,確定每冊教材的教學篇目。根據(jù)學情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確定好每堂課合適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教學就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師應該在充分調(diào)查學情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以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杜絕無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教師要在教材內(nèi)容的挖掘和處理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語文課堂效率,教師就要在對文本的研讀上下功夫。教師不僅要對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爛熟于心,還應該在文本內(nèi)容的挖掘和處理上下功夫。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結(jié)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實際水平的問題,即能夠觸及學生思維神經(jīng)的問題,徘徊于知識十字路口的問題,樹立著思維導向目標的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能擴展學生思維時空的問題和能迸發(fā)出思維火花的問題。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不僅僅是個例子,它更應該是師生互動、放飛思想的舞臺。
《語文課程標準》給語文課的定性是“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驗檎Z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等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學會在教材內(nèi)容向教學內(nèi)容的轉(zhuǎn)換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思想,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因為“語文這種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這種工具,你不用它便罷,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賦予它自己的思想、觀點、感情?!痹谝惶谜Z文課上,語文教師如果能讓學生在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中,把能力訓練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那么學生怎么能不愛我們的語文課呢?
三、教師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學藝術上下功夫
要想使高中的語文課堂出效果,作為一名高中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還應該有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其實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師首先要用自己擁有的文化內(nèi)涵打造出自己的個性課堂。這種個性的課堂就是這位教師的精、氣、神,就是語文課的語文味。個性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的語言富有個性,是慷慨激昂、豪放灑脫的語言還是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連珠的語言,是民主商量的語言還是幽默風趣的語言……教師在規(guī)范引領下盡顯機智有個性的課堂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而且能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認同中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的個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課的魅力。教師要想使自己的語文課富有張力,讓學生感覺這節(jié)語文課好,那么我們就要在以下幾方面充分考慮:“一是教師語言的情感強度與學生言語欲求的關系;二是教師語言內(nèi)涵的文化容量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生成的關系;三是教師語言準確程度與學生言語感悟明晰程度的關系;四是教師言語靈活程度與學生思維、語言發(fā)展的關系。”
四、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能力的培養(yǎng)
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應該是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充分預習、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礎上,又帶著新的問題進入課堂的。這種有目的的預習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就會引發(fā)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的一種自我探究意識。這就是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在課堂上進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對問題的探究意識往往能夠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他在這一堂課中的位置和存在的價值,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意識。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整個課堂就會迸發(fā)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要在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上下些功夫。如果語文教師總是能讓學生覺著自己的語文老師有才學、有思想,總是對語文課堂充滿著一種憧憬,一種探究的欲望,那么我們的學生怎么能不在乎語文呢?聰明的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和有計劃地閱讀的習慣,在語文課堂上養(yǎng)成一種探究問題的意識、善于質(zhì)疑的習慣,在生活中養(yǎng)成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積累的習慣,讓學生能聽、會說、愛讀、愿寫。教師如果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課堂上和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味,這樣的語文還有誰不喜歡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31-01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雖然現(xiàn)在的職高語文課堂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更需要學生能夠會運用語言。作為職高語文教師,如何做才能讓語文課堂高效起來,必須從教師自身做起,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1 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
職高語文課堂應該具備開放性特點,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應該是活躍的,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教師不僅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當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了,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無拘無束的學習,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努力創(chuàng)造,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心凝聚在一起,才能離教學目標越來越近,才能使整個課堂更加和諧。
2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從我國時展的角度出發(fā),使語文課堂改革跟上時展的步伐,同時還要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們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語文知識,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理解語文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做到靈活應用,教師可以應用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封層教學法或者利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法,同時教師還要增加課堂和學生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思想去感染和教育學生,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堅持科學合理應用的基本原則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提高職高語文課堂高效起來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知識的好處,對于學生來說會應用語文知識來指導日常的生活實踐,是非常必要的。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程,這門學科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在新時期,職高語文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學會運用語文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參與實踐中,摒棄傳統(tǒng)語文教學觀念,將職高語文課堂的必要性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職高語文課堂比較重視應用文寫作,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重點,合理設置教學內(nèi)容。
4 教師要將情感滲透到教學中
在職業(yè)學校學習的學生常常會產(chǎn)生自卑感,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是職校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為了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就應該對學生既有愛心又有耐心,教師必須多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由于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心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所以教師就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要考慮學生的想法和看法,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多鼓勵和表揚學生。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身上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教師應該能夠捕捉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的是什么,這樣才能讓學生以更好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關心,只有在學習中,教師在學生身上傾注更多的情感,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才能在課堂上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5 利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將新鮮元素注入到語文課堂
學生在課堂上如果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課,那么整個課堂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為了使職高語文課堂更加鮮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中一些對話的片段運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通過多媒體,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體會課文中心思想和人物的刻畫情節(jié),通過聲音、圖片的結(jié)合,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欲望調(diào)動起來,而且還會增強學生的記憶,整節(jié)課下來,不僅教師會感覺充實,而且學生在學習中也能體會到輕松感。
因此,利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將新鮮元素注入到語文課堂,可以使職高語文課堂高效起來。
6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中,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己完成學習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有些學生認為語文課程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習數(shù)學學科和外語學科上面,其實不然,語文作為各學科的基礎,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都有著重要作用,如果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非常差,那么在做數(shù)學題時,學生就很難理解數(shù)學問題,同樣,在寫英語作文時,如果學生沒有語文學習基礎,那么就不會有華麗的語言。
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關鍵的,自學職高語文課程,學生可以反復的閱讀語文課文,將不懂的詞語、生詞都用筆做上記號,然后做語文練習題,在教師上課時,學生就可以對不懂的語文知識認真聽老師分析,在課上做好學習筆記,在課后加強課堂學習鞏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引導學生長期的堅持,要做到在沒有任何人督促的情況下都能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 結(jié)語
綜上所述,要想使職高語文課堂高效起來,就應該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堅持科學合理應用的基本原則、教師要將情感注入到教學中、利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將新鮮元素注入到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總之,作為職高語文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學習特點出發(fā),在教學中靈活的應用教學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課上勇于表現(xiàn)自己,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新,讓學生將學到的語文知識更好的應用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另外,教師還要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和學生必須一起努力,才能將高效的職高語文課堂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 鄭岱.讓職高語文課堂高效起來[J].新課程學習(上),2013(9).
[2] 王國棟.怎樣讓職高語文課堂“活”起來[J].文教資料,2010(2).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要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必須構(gòu)建一個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中,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才能達到高效,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點滴做法:
一、系統(tǒng)把握教材,切實提高備課時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xiàn)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要準備些什么呢?一是教師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zhì)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認真?zhèn)浣滩?、備教法、備學生。二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系統(tǒng)把握教材,熟練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xiàn)有的課本與課外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三是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jù)學生特征選擇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問題讓學生提出,內(nèi)容讓學生總結(jié),方法讓學生歸納。四是教師要根據(jù)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3lsI/lrabor63mlofor75kAiM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0NSTkuK3lrabnlJ/oi7Hor63kuqTpmYXog73lipvnmoTln7nlhbsk5Lit5a2m55Sf6Iux6K+t5Lqk6ZmF6IO95Yqb55qE5Z+55YW7ZAIk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DYw5r+A5Y+R5Z+55YW75a2m5Lmg5Yqo5py65o+Q6auY5pWw5a2m5pWZ5a2m5pWI55uKMOa/gOWPkeWfueWFu+WtpuS5oOWKqOacuuaPkOmrmOaVsOWtpuaVmeWtpuaViOebimQCBQ9kFgRmDxUBDOahiOS+i+aVmeWtpmQCAQ8WAh8BAhoWNGY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0NyHlh6DkvovmnIDlgLzpl67popjnmoTluLjop4Hop6Pms5Uh5Yeg5L6L5pyA5YC86Zeu6aKY55qE5bi46KeB6Kej5rOVZAIB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Dg56K665pWZ5biI6KeS6Imy5oSP6K+G77ya5YaF5ra144CB57uT5p6E5LiO5Lu35YC855qE5oCd6ICDOeiuuuaVmeW4iOinkuiJsuaEj+ivhu+8muWGhea2teOAgee7k+aehOS4juS7t+WAvOeahOaAneiAg2QCAg9kFgJmDxUEAA16a2p5MjAxNDEyMTQ5J+a3seWFpeW8gOWxleWMluWtpuaOoueptuaVmeWtpueahOaAneiAgyfmt7HlhaXlvIDlsZXljJblrabmjqLnqbbmlZnlrabnmoTmgJ3ogINkAgM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1MDDkvJjljJbljJblrabkvZzkuJrorr7orqHln7nlhbvlrabnlJ/mgJ3nu7Tlk4HotKgw5LyY5YyW5YyW5a2m5L2c5Lia6K6+6K6h5Z+55YW75a2m55Sf5oCd57u05ZOB6LSoZAIE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TEn5Yac5p2R5Z+656GA5pWZ6IKy55qE5pS56Z2p5o6q5pa95YiG5p6QJ+WGnOadkeWfuuehgOaVmeiCsueahOaUuemdqeaOquaWveWIhuaekGQCBQ9kFgJmDxUEAA16a2p5MjAxNDEyMTUyJOmrmOS4ieaVsOWtpuWPmOW8j+aVmeWtpuaooeW8j+aOoueptiTpq5jkuInmlbDlrablj5jlvI/mlZnlrabmqKHlvI/mjqLnqbZkAgY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1Mz/ku6XplJnor6/liIbmnpDkuLrkvovorrrlj43mgJ3mgKfmlZnlrablnKjoi7Hor63or77kuK3nmoTlupTnlKg/5Lul6ZSZ6K+v5YiG5p6Q5Li65L6L6K665Y+N5oCd5oCn5pWZ5a2m5Zyo6I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二、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早就告誡我們:“硬塞知識的辦法經(jīng)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边@句名言為我們指明了新課改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在這方面我做了如下嘗試:一是強化預習指導。我每一節(jié)課都要求學生認真進行預習: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畫出疑問、標出感悟,讓學生對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學生的自學目標和要求明確了,自學起來也就順暢自然,效果也很好。如:我教四年級語文《美麗的集郵冊》一課時,學生通過預習,已經(jīng)識記了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認讀生字詞和課文時,學生非常積極踴躍,個個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自信十足。對識記生字的方法,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做到了一字多記,增添了濃厚的興趣。課堂上他們滔滔不絕地互相答辯,有聲有色地朗讀、表演課文內(nèi)容,已經(jīng)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指導者,課堂學習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的求知欲非常強烈,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二是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情景。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學習時間、空間和相應條件,讓學生獲得參與的主人翁意識和興趣。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講、精講,有些問題稍加點撥,多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y(tǒng).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 monitor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67X(2014)08-063-01
高中語文課,很多的學生都是用來調(diào)節(jié)身心的,他們普遍認為,語文課聽和不聽沒有什么區(qū)別,聽多聽少相差不大,考試成績的高低與以前的“老本”關系最密切。因此語文課成了最不受重視的科目。語文老師精心準備的一節(jié)課往往也成了獨角戲,缺乏認同感和成就感。那么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愛上語文課,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精神的補給站呢?那就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 強調(diào)自主學習。預習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老師可以給與一定的預習要求和適當?shù)姆椒ㄖ笇?,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同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并倡導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求異思維。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睂W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他們就會以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
2. 加強小組合作探究。既要獨樹一幟也要百花齊放??梢愿鶕?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成績、特長搭配起來分配小組,盡量做到各個小組力量均衡。小組內(nèi)部分工協(xié)作,共同探討,小組外部又能形成競爭勢頭,在評比中促進每個人的成長。“合作學習”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老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
二、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
一部精彩的電影離不開一位出色的導演,一節(jié)高效的語文課同樣也離不開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短短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這幾十分鐘顯得尤為重要。
1. 課前老師要充分備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上課前要認真的預習,老師更要充分地備課?!敖虒W目標要有預設性”。沒有充分準備的課,肯定是低效或無效的。根據(jù)教學目標和任務,仔細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fā)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币虼苏Z文教學要建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要突破“文本”,發(fā)現(xiàn)文本潛在的內(nèi)涵。仔細研讀文本,有整體觀念,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不僅要用好、用實、用活教材,拿捏好細節(jié),還要善于拓展課外閱讀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和習慣。
2. 課堂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老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進行思想教育主要通過語言,而學習興趣則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上課時,老師穿插一些發(fā)人深省的成語、典故和一些妙趣橫生的故事等,可以增強感染力,開啟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3. 教學方式要優(yōu)化、多樣。不同類型和教學目標的課,不同基礎和個性的學生要求老師在上課時可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靈活地采用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各種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高效性,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對于一些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也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音頻,普通話好的老師甚至可以范讀,讓學生在讀與聽的結(jié)合下,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領悟文章的主旨。
4. 課堂問題設計要新穎、有趣。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老師要啟迪學生的思維,必須提出目標明確、難度適中、新穎有趣、精巧的問題,教給學生思考的方向和線索,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一些質(zhì)量不高的,重復的,與教學目標距離遠的問題要能簡則簡,能刪則刪。簡而精,抓中心。
5. 要有真摯的情感。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所以老師要用真情實感向?qū)W生傳遞知識。這就要求老師自己做一個感情豐富、充滿正能量的人,并將這種能量傳遞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另外。老師只有真心誠意地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把你當真朋友,愿意與你相處。信任你、依賴你。
6. 重視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波斯納曾經(jīng)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經(jīng)過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專業(yè)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zhì)和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學內(nèi)容要比其它學科豐富得多。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地了解有關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豐富知識,比較全面地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能切實提高我們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
[ 參 考 文 獻 ]
語文教師本身要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通過語文的文化積淀為學生打上一層精神底色。走進新課標教學課堂,對中學語文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嚴格。教師想要教好學生,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教材及課堂教學,必須博覽群書,博聞強識,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要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深感興趣,教師必須把學生引進語文教學的趣味境地,也必須有高超的教學藝術,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腹有詩書課自雅。一個語文教師讀書多,知識豐富,他的課堂定會生動有趣,讓人如坐春風;反之,課堂只會枯燥無味,讓人昏昏欲睡。筆者覺得語文教師的首要素質(zhì)應該是:好讀書,會讀書,多讀書,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語文課的明凈,語文課的絢麗,語文課的平和,語文課的千種滋味由教師特長、學生特點和文本本身蘊藉的情感決定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用厚重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受到文化的浸潤和熏陶,這樣就會有利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反之,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教師是上不出豐滿厚重的語文課的。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簡約
一堂好課,應該從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宗旨出發(fā),課堂上真學、真思、真練、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師生互動,交往自然、和諧、融洽。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樂于接觸社會環(huán)境中的學習信息,愿意談論某些學習話題,敢于用自己的真實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活動、交流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交流空間和開放性問題,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是有差別的,不可能都能夠把教師所教的知識全部全面掌握。有的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學了一些知識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樣的做法,不但使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違背了循序漸進的教育規(guī)律,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把原來的練字、周記、作業(yè)納為一體,都在一個作業(yè)本上完成。要求下面墊方格墊紙,書寫一定要認認真真。教師隔天閱一次,兩個班交替,即教師每天只閱一個班的作業(yè),可以余出很多備課、學習的時間。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約
追求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用性是教案設計的原則,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中摒棄繁瑣的過程和過多、過細的課堂活動形式。在編寫教案和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高屋建瓴,構(gòu)建知識骨架,不宜于對有關知識性的東西寫得過細,限制得過多,否則就會制約了課堂教學的發(fā)展。簡約教學設計過程不是說教師不要精心備課、敷衍應付。而是教師要精線條地設計,靈活機動地運用課堂教學情境。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前提,要在深入研究好教材、分析學生現(xiàn)狀、總結(jié)課堂教學得失的基礎上,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課標》設定教學目標。同時,要研究如何使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提出實現(xiàn)目標所采取的方法,目標達成度的預測等。
教師精心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必須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語文這一學科來說,知識點都隱藏在課文中,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多讀課文,深入鉆研課文,把握課文中的重難點,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解讀課文,讓學生學好、學懂、學透。教師在課前需要準備好相應的導學案。所謂導學案即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教學的導入等問題。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背影》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備課時,首先應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讀準字音,掌握詞義,通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線索、結(jié)構(gòu),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確教學的重點是“由感知到揣摩與探究字里行間的父子間的濃濃深情”??梢赃@樣導入“‘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賈平凹《關于父子》)’父親是一顆星,陪我放飛童年的夢想;父親是一把傘,為我撐起無雨的晴空;父親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無知和;父親是一座橋,渡我從悲傷飛向快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起感受父子間的濃濃深情?!薄〈_定教學的主線: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這篇文章采用什么記敘順序?本文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本文想通過“背影”表達一個什么中心?
二、多進行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既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f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基本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還是教師控制教學過程以及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提問需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只有合理精心地去設置問題,向?qū)W生提問,才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強調(diào)教師對知識的灌輸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環(huán)節(jié),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極大地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即是多進行課堂提問,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課堂提問不是盲目地提問,而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一定要精心設置問題,把握問題的梯度,循序漸進地提問。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背影》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讀完全文后,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本文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并試著仿照老師的例子概括一下。教師舉例: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開頭,是作者惦記父親時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們可以概括為:懷念父親,惦記背影。這樣去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吃透課文。再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中《蘇州園林》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完全文后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么?劃分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引導學生能夠從整體層面上理解文章。再進行深一層次的提問,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筑聯(lián)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或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課堂提問不僅僅局限于對一個學生進行提問,也可以由教師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