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化療患者健康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什么是化療
化療是惡性腫瘤的化學藥物治療,這些藥物能在癌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時期抑制或殺死癌細胞,達到治愈好轉的目的,從面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2010年8月至11月,我科共收治化療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35-75歲;其中肺癌7例,食道癌4列,胃癌5例,乳腺癌4例。
2.2健康教育的內容
2.2.1建立護患關系:護士有責任幫助患者對疾病以及化療有正確的認識,耐心講解化療的目的、作用,針對腫瘤患者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患者樂于接受的方式,使患者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增加護理人員的親合力,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
2.2.2心理指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化療知識以及化療前后必要的檢查及相關注意事項,檢查目的如肝、腎功能,血象檢查等以便準確地了解病情,制定更科學的治療方案。
2.2.3給藥途徑:抗腫瘤藥的給藥途徑包括靜脈給藥、肌內注射給藥、口服給藥、腔內給藥、動脈給藥等,其中靜脈給藥為最常用的給藥方法,護士靜脈穿刺時,多建議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PICC 、CVC等,給藥前、中、后都必須注意評估血管及局部情況,化療藥注射完畢后,繼續(xù)滴生理鹽水沖洗靜脈,給藥過程中要傾聽患者的主訴,如局部有無刺痛或者燒灼感等,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
2.2.4飲食指導:腫瘤病人一方面因體內癌細胞生長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另一方面因化療所至的胃腸道反應,影響營養(yǎng)的攝入,應鼓勵病人進食高蛋后、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少食多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2.2.5毒副反應的預防:惡心嘔吐:惡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的胃腸道反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應及時評估患者惡心嘔吐的因素,進餐前做好口腔護理,靈活掌握進餐時間,必要時及時使用止吐藥;口腔炎:化療藥可直接作用于粘膜細胞或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而引起口腔炎,指導病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進食后30分鐘即用碳酸氫鈉漱口,多飲水;脫發(fā):告知患者頭發(fā)大量脫落是可逆性反應,化療結束后,頭發(fā)可再生,化療前可頭顱置冰帽或嚴緊的充氣止血帶,用藥結束后10min除去止血帶,采用這種措施可減輕脫發(fā)。骨髓抑制:化療藥抑制骨髓以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最為明顯,因此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減少探視,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個人衛(wèi)生,當白細胞≤3.0×109/c,血小板
健康教育以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和社會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因素。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多萬婦女患有乳腺癌。但男性患乳腺癌的機會比女性要少100倍。目前,外科手術仍為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基礎與臨床研究均證實,乳腺癌在臨床確診時50%~60%已有微小轉移灶存在。單純的手術治療無法將乳腺癌根治。而作為全身治療的化療,日益被重視,術前化療可以促使乳腺局部腫瘤和轉移灶的退縮,擴大手術適應證及縮小手術范圍。還可降低癌細胞的活性。預防術中腫瘤細胞的播散,控制臨床上未發(fā)現的微小轉移灶,降低乳腺癌的轉移,以及提示腫瘤對所用化療方案的敏感性藥。實踐證實術前化療具有降低分期的優(yōu)勢,欲使化療順利進行。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問題
1.1 恐懼 100%的患者都有恐懼心理,患者的恐懼心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受社會上“癌癥=死亡”的錯誤認識的影響,大多數人錯誤地認為,癌癥是不治之癥,得了癌癥就等于判了死刑或死緩。這種對癌癥的恐懼主要來自對死亡的恐懼。二是化療的不良反應恐懼。由于化療可能引起嘔吐、脫發(fā)、局部皮膚壞死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大多數患者錯誤地認為化療藥物是一種毒藥,這種恐懼主要來自對化療藥物的不了解,化療知識的缺乏及對化療后的自我形象的擔心。
1.2 焦慮 患者的焦慮主要來源于知識缺乏,因大多數患者錯誤地認為,手術是治療疾病的唯一方法,手術越快越好,而術前化療使等待的手術時間延長,患者焦慮的情緒會隨之增加。
1.3 憂郁 這種情緒主要來自家庭條件較困難的患者。對家庭經濟的擔憂及強烈的責任感,會使患者產生憂慮,由于術前化療使其等待手術的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患者焦急憂慮的情緒也會隨之增加,而不良的情緒,對預后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2 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每個患者的情況,制訂健康教育處方,使每一位患者身心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接受治療。
2.1 消除患者對癌癥的恐懼 坦誠回答患者的疑問,耐心地給患者講解癌癥的有關知識,告訴患者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有許多癌癥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復正常生活,根據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適當解釋病情,告訴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及預后的影響。給患者講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還應適當對患者進行死亡教育,以減輕患者對死亡的恐懼。
2.2 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 耐心細致地給患者講解術前化療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2.3 消除患者對化療不良反應的恐懼 根據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給患者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3 化療健康護理
3.1 一般護理 化療前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充分了解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現不良反應時做出相應的處理。
3.2 口腔護理 指導注意口腔衛(wèi)生及鼓勵患者進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協助患者制訂合理食譜。
3.3 胃腸反應 胃腸反應是患者自述的最嚴重且最憂慮的化療不良反應,故化療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消除房間異味,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化療中出現惡心、嘔吐應及時處理,嘔吐嚴重者,應給予靜脈營養(yǎng),不宜在飽餐后或空腹時行化療。在飯后2~3 h應用化療藥物最佳,飲食宜少量多餐,化療期間不宜食過飽及過油膩的食物,防止因胃腸反應,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97(2008)06-092-01
1 健康教育的條件
作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護理人員首先要認識到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貫穿于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全過程。其次,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注重自身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牢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臨床中。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心理護理
2.1.1 掌握患者心態(tài)
患者到醫(yī)院就醫(yī)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危險。大部分患者都希望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對醫(yī)護人員的囑咐非常重視。護理人員要利用患者求醫(yī)的迫切心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
2.1.2 增強病人信心
小部分患者在化療幾個療程后,對化療的副作用難以忍受,治療信心不足。針對這部分患者,護理人員應予以耐心細致的解釋和開導,使其了解樂觀開朗的心情對改善病情、減輕副反應的作用。并給病人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病人對我們的信任及對治療的信心,使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化療。
2.1.3 提高病人對癌癥的認識水平
我們運用黑板報、宣傳資料、錄象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病人介紹癌癥的發(fā)病原因、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法及愈后情況,使病人認識到自己患上癌癥后也有治愈的希望,從而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面對化療。
2.1.4 做好病人家屬及單位的配合工作
癌癥患者常有焦慮、恐懼、孤獨等不良情緒。如有家屬在場,能將積壓在心頭的怨氣和心理負擔傾瀉出來,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就會有所緩和,求生欲望就會增加;如能得到單位領導的支持及同事的關心,其孤獨感就會消除,治療疾病的信心也隨之增強。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家屬積極參與、協助病人的治療,同時還要給家屬予以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解決陪護中的實際問題,如設置便民服務設施等,以減輕家屬的壓力,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2.2 飲食護理
癌癥化療患者的主要消化系統不良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化療前加強飲食指導,為病人的化療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具體方法:①鼓勵病人進餐前食用果汁、山楂片等開胃飲料和食物,囑咐家屬帶些色、香、味俱全且合乎患者口味的飯菜,增強患者食欲,增加營養(yǎng)攝入量;②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餐前先喝一小碗湯,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過飽;進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平時多喝水和果汁,多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③消除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避免同時攝食冷熱食物;避免粗糙生硬及刺激性強的食物和飲料;避免高脂肪和太甜飲食,否則都將成為嘔吐的誘因。
2.3 預見性護理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癥恐懼是全球性的,因其意味著極度痛苦和衰弱,患者甚至面臨死亡?;熓侵委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腫瘤本身對患者的身心是一個重大的刺激,加上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的心理發(fā)生各種變化。這使得化療期間科學的護理,有效的指導患者心理康復成為保證化療能順利完成的關鍵。農村患者文化水平較低,獲取健康知識較少,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限的經濟條件和保健意識,醫(yī)療保健服務缺乏,腫瘤的發(fā)病率病死率更高,健康教育對農村腫瘤患者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筆者對30例農村腫瘤化療患者進行全程系統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了農村腫瘤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0歲-72歲。文化程度:高中或中專以上4例,初中或小學18例,小學以下38例。均為新發(fā)或術后首次進行化療的患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及一般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觀察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guī)護理外,給予了全程系統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2.1心理健康教育
農村患者以家庭條件較困難的患者為多見,主要擔心后續(xù)治療的醫(yī)療費及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應勸導患者身體康復后仍可再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選用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的治療方案,盡量縮短住院時間,調整好患者的心態(tài),利于化療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另外,由于化療知識的缺乏、對化療后的自我形象的擔心及癌癥=死亡的錯誤影響,有些患者甚至相信鬼神之說,極易使患者抑郁、恐懼。應根據患者的理解承受能力,給患者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不良反應措施,使其有心理準備。做好其家屬思想工作,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照顧,用親情來緩解患者壓力。給患者講述以前成功的病例,邀請義工隊人員進行同病種患者現身說法,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化療健康教育
2.2.1選擇好教育方式才能事半功倍。文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病人的接受能力。農村腫瘤患者總體文化素質較低,接收能力差,因此,應采用合理的、多樣式教育方式,如囑化療病人多喝水,可指導病人每天飲水一熱水瓶以上,而不說是2000 ml,便于病人掌握。注意選擇合適的教育時機,如入院時,晨間護理時,做具體治療時,將所要宣教的內容分段向病人講解,多次重復,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效果。對于老年患者,采用直觀形象教育的方法,抓住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少而精的教育,一次不可講述過多的內容,同時要采用強化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切忌任務式,把健康教育的內容一次性的灌輸給病人,而不管病人是否能接受。
2.2.2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保持室內整潔、安靜,營造舒適而輕松的環(huán)境。農村患者喜歡聽戲,可以聽聽自己喜歡的戲曲,聽聽廣播,分散注意力,減輕化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2.2.3化療知識的介紹。首先應明確告訴患者化療預防腫瘤復發(fā)的重要性,幫助患者了解化療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項,并告知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和減輕的,每項操作盡可能向患者解釋清楚,使其放心。
2.2.4飲食指導。胃腸反應是患者最難以忍受的化療不良反應?;熐皯龊贸浞值臏蕚涔ぷ?,告知患者化療當日7:00之前進清淡、易消化食物,進食量為平時的1/2,禁食有刺激性及易產氣食物,避免空腹,在接受化療前30min內避免進食。3-4h后進行化療,中晚餐限制在平時量的2/3,并要求進食高熱量、高營養(yǎng)高維生素食物,避免同時食入涼、熱食物。告知患者嘔吐后仍需堅持進食,因嘔吐后進食可中和胃酸,促進腸蠕動,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每次嘔吐間歇期進食以新鮮水果、蔬菜為宜,進食后最好協助患者半臥位休息,以免食物返流,引起惡心嘔吐。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尿量在2000 ml/d。
2.2.5口腔護理??谇火つ兪腔熯^程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有時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況,最明顯的是患者不能正常進食而產生心理障礙。因而在化療期間應該常規(guī)為患者做口腔護理,指導患者每天清晨用淡鹽水漱口,經濟易于接受,且臨床效果好。
2.2.6皮膚護理?;熎陂g患者易出現皮膚變黑、粗糙、色素沉著,農村患者皮膚防御能力強,癥狀不明顯。如皮膚搔癢或出現蕁麻疹時,囑患者不能用手撓抓或用過熱的水洗澡,以免破潰造成感染,局部可以涂些膚輕松軟膏。
2.2.7脫發(fā)的護理。某些化療藥物可以引起脫發(fā)。脫發(fā)將會給患者心理造成傷害,甚至會放棄化療,因此,化療時應讓患者明白并認識到脫發(fā)是暫時的,停藥后會再生,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消除顧慮,并囑患者減少梳頭的次數,避免使用刺激性洗發(fā)劑;每日晨間護理時對床上的脫發(fā)清掃干凈,減少刺激,減輕心理不適;選擇合適的帽子,以盡可能糾正因形象紊亂而導致的負性情緒。
2.3化療后護理?;熀笞o理主要針對某些藥物產生的遲發(fā)性毒性反應,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較為重要。由于化療大多數分周期進行,患者完成一個周期化療后要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后再進行下一周期的化療。一般可以采用電話隨訪和上門服務兩種形式,目的是讓患者在醫(yī)院外同樣能夠享受到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從而增強其安全感和康復信心。轉貼于
3 結果
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t檢驗、p<0.01具有顯著性差別意義。
兩組農村化療患者健康教育結果比較,見表。
注:觀察組中包括2例65歲以上的文盲患者,對照組放棄者中1例為50歲初中文化患者,余3例為60歲以上文盲患者。2組比較差異顯著性p<0.01。
4 討論
通過我科60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可見,觀察組的患者心理狀態(tài)良好,情緒平穩(wěn),化療不良反應少,100%完成化療規(guī)定療程,無短期復發(fā)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進腫瘤病人的健康行為。臨床實踐中發(fā)現,農村病人對健康知識的缺乏,接受能力差,經濟條件有限,易產生悲觀、失望心理,甚至放棄治療,文化素質越低情況越嚴重。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和錯誤的求醫(yī)行為,都不利于腫瘤病人的治療和康復。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病人可掌握正確的信息,使病人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從而改善腫瘤病人的生存狀態(tài),盡可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我國新時期衛(wèi)生工作方針第一條就是以農村為重點,當前更是大力發(fā)展新農村合作醫(yī)療,因此農村患者這個群體對衛(wèi)生服務的需求更具重要性。對農村腫瘤病人及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其目的是使其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最終達到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徐霞,薛曉英,程惠玲.我院實施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方法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7,12.42-43.
臨床路徑( Clinical Pathway,CP)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診療標準化方法 [1],它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病人制訂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表格或路線圖,護理人員可依據健康教育路徑對病人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tài)、連續(xù)、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漏項[2],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yī)療護理質量。我科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運用臨床路徑對腫瘤化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將我科收治的172例腫瘤化療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87例,男49例,女38例,年齡20~87(平均53.5)歲;肺癌30例,胃癌21例,乳腺癌14例,結腸癌11例,鼻咽癌8例,惡性淋巴瘤3例;小學以下文化22例,中學文化31例,高、中專文化25例,大學文化9例;對照組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齡22~76(平均51.6)歲;肺癌28例,胃癌23例,乳腺癌13例,結腸癌10例,鼻咽癌7例,惡性淋巴瘤4例;小學以下文化20例,中學文化34例,高、中專文化23例,大學文化8例;兩組疾病程度、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徑方案 科室成立臨床護理路徑(CP)實施小組,由主治醫(yī)生、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依據??茦藴首o理計劃健康教育內容,結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教育路徑,(1)入院當日評估病人及家屬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接受能力,介紹主管醫(yī)生及護士,病區(qū)環(huán)境,相關制度,衛(wèi)生宣教,評估病人心理狀態(tài),指導情緒調節(jié)方法,解答病人和家屬想要了解的問題。(2)入院第二天 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的近期、遠期效果,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目的及注意事項(3)化療前一天 介紹擬實施的化療的目的、方案、療程及間隔時間,做好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為:清淡易消化,化療前2h進食。(4)化療過程中 介紹化療藥物的名稱、用法及注意事項,講解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和對策,示范如何保護血管,預防化療藥物外滲,必要時介紹深靜脈置管的目的、意義、優(yōu)點、注意事項,心理支持,自我護理指導。(5)出院前一天 出院用藥指導,休息,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化療間隙期檢查的目的、意義,復診指導。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有針對性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
1.2.2 方案實施 2組均在整體護理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護理人員利用各種接觸患者的治療護理機會,進行隨機教育;觀察組由責任護士或本組負責護士按照路徑上的指示,根據病人的需要反復進行評估、教育、評價,直到達到最終目標,即病人能夠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晨交班或查房時,護士長隨時在床旁檢查病人的健康教育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指導。每周組織1次健康教育專題查房,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病人出院前,對病人進行總結評價。
1.2.3 評價標準:(1)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內容為化療相關知識,包括患者化療使用的藥物、化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化療藥物的相關毒副反應等,共10道題,每題10分。由護士詢問患者(患者口頭回答),并進行評分。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進行測試,能復述有關知識和技能、得分≥90分的病人視為健康教育達標,否則不達標。(2)采用我院護理部自制“病人對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90分為滿意。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用SPSS軟件進行x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化療相關知識掌握的百分比:觀察組94.26%,對照組72.84%(P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是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路徑把健康教育內容制度化、標準化、具體化,護士只需按照路徑把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宣教,使護理人員有預見性、有計劃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患之間的打鉤簽名也起到了相互監(jiān)督的作用,從而保持了健康教育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使病人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對促進健康、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觀察組病人對化療相關知識掌握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3.2 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 從我們實施護理路徑后我科滿意度達到了97.7%,比普通健康教育時的滿意度要高21%,這充分說明護士按路徑的要求階段性地、主動地與病人進行交流和提供服務,增加了護患之間溝通的機會和次數,改善了護患關系,有利于化解護患矛盾,增進兩者之間的感情。
3.3 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護理質量 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使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預見性、有計劃性的工作,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為病人制訂了最全面的個體化服務流程 [3],讓護理人員工作規(guī)范化,避免工作遺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差錯事故的發(fā)生,起到了良好的監(jiān)督和引導作用,提高了護理質量,保證病人達到最佳護理效果 [4]。
參 考 文 獻
[1] Healy WL,Iorio R.Impact of cost reduction programs on short 2 term patient outcome and hospital cos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Bone Joint Surg Am,2002,84-A(3):384-393.
隨著我國腫瘤患者逐年上升及化療患者的增多,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普及,化療患者的護理需求及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重新認識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及健康教育在圍化療期患者中的重要性,以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調整與穩(wěn)定各自的情緒,提高飲食質量,全面提高生活質量[1],預防或減少圍化療期的不良反應,滿足患者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化療藥物的作用。本文對2005至2009年我科住院患者進行了跟蹤問卷調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47例,男118例,女119例;年齡28~76歲。對出院患者發(fā)放調查表,共發(fā)出247份,收回247份,全部有效。
1.2 方法
本組采用跟蹤問卷法。跟蹤問卷結合臨床具體情況自行設計,分住院時需求、應用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出院指導4個方面,做出評定。內容包括:(1)入院時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認識住院病區(qū)的醫(yī)護人員、了解病情、接受的形式有口頭、書面、圖片;(2)化療期間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如何保護血管、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3)指導化療期間的飲食營養(yǎng)、休息、心理狀況對化療的影響;(4)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導。
2 結果
住院時護士的熱情接待,主動介紹住院環(huán)境、制度及自我介紹,使患者縮短了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時間。治療期間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注意事項,飲食注意及飲食營養(yǎng)。出院時進行健康指導。根據對問卷調查統計表明,患者滿意度達95%,有效提高了患者對治療藥物的作用適應度及生活質量,愉悅心情得到很大提高。表1 住院護理需求及出院指導滿意度調查(略)
3 討論
3.1 熱情接待患者滿足患者需求
護士應積極熱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紹住院環(huán)境,縮短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地適應時間,使患者盡快適應病區(qū)環(huán)境。應適時適度地做好住院制度介紹,采用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的方法。主動介紹病區(qū)主任、護士長、主管醫(yī)生和護士,使患者有到家的感覺。在介紹過程中,要注意患者地反應、需求及講解時間,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和時機,而不是統一模式介紹,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如老年患者結合圖片耐心介紹,年輕患者口頭或書面熱情介紹。只有選擇適當的時機,不同的方法,才能滿足患者不同需求,達到積極配合治療的效果。
3.2 用藥指導
3.2.1 調整好患者的心態(tài):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在治療過程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護士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疾病因素,耐心地解釋患者提出的各類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行為問題,有針對地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化療。
3.2.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治療藥物效果:對首次接受化療的患者,護士應與建立指導合作型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詳細解釋化療或術后化療的目的與意義,使他們明確化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特別應強調化療必須足量、按期、有規(guī)律地進行[2],不能半途而廢。提高患者的自身防護意識,告訴患者應用化療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腹瀉、胃口不佳等胃腸道反應,告知相關的護理知識,從而減輕對不良反應的擔心和恐懼。對多次接受化療的患者,在治療中護患之間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護士應與之建立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由于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對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狀態(tài)有一定的認識,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治療效果。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肝腎功能損害等不宜過分強調,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3.2.3 防止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作用:化療藥物不同程度對血管的刺激作用,增加了患者治療中的痛苦,針對不同藥物的刺激性,我們針對性的指導患者如何保護血管,防止藥物滲漏。對刺激性較強的及滲出后造成組織損傷的藥物,指導患者配合治療給予中心靜脈置管。
3.3 飲食指導
3.3.1 藥物引起劇烈惡心、嘔吐的患者,應給予具體的指導,指導他們進食清淡,少油膩的食物。進食時間要避開用藥時間,不能因惡心、嘔吐而拒絕進食。進食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如瘦肉、魚肉等動物性蛋白。
3.3.2 藥物引起的便秘,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用藥期間多食含纖維素食物,嚴重便秘可應用通便藥物。
3.3.3 強調飲食、衛(wèi)生、休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對飲食休息作用等不夠重視,應耐心解釋它們在化療中的作用,幫助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和休息習慣,提高免疫力,減少并發(fā)癥[2]。
3.4 出院指導
3.4.1 健康教育貫穿始終:健康教育的持久性與延續(xù)性在保證化療的治療效果中起著重要作用。癌癥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體現出化療患者教育的持久性與延續(xù)性。不僅體現在住院患者的教育需求,而且出院患者同樣有教育需求,出院指導應切實可行,做到詳細、具體,如下次用藥的時間、化驗時間、注意事項、保健等健康指導。讓患者在康復期間能充分調整好身心,積極調動內在的積極因素,應對疾病增加信心,完成整個化療過程,保證治療效果。
3.4.2 提供支持:注重健康教育指導的延伸,化療患者的康復離不開家庭成員的支持與幫助,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會影響到患者。使之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隨之帶來配合不積極,甚至拒絕治療等后果。因此,家庭成員的教育也應列入健康教育的對象,幫助他們提高對疾病及化療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患者與家屬每位成員都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共同去應對問題,使之發(fā)揮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目前,惡性細胞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近幾年呈增高的趨勢,化療是當前治療癌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時間長,各種副反應重,對患者造成較大心理壓力和抵觸情緒。為此,我院血液科在2007年11月—2008月6月對25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療期間進行常規(guī)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對其家屬實施同步健康教育,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經骨髓象檢查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化療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22—60歲,身體一般情況良好,家庭經濟情況皆能接受此次化療,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基本內容 對于兩組病人化療的同時均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的患者則要求其家屬參與健康教育,一般選擇與患者最親近有責任心的家屬。在實施健康教育期間,采取護士以面談的方式一對一模式,有針對性的采用個案健康教育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讓每個家屬都能理解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每次教育結束后均需確認患者家屬已理解談話內容,并將運用于病人的護理。向患者家屬發(fā)放教育手冊,存在疑問及時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確保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不在同一病房,且兩組患者家屬之間無法互相交流。
1.2.2具體方法
1.2.2.1化療前 患者化療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小生化和HCG。決定化療前一天,選擇一位最親近家屬,針對該化療方案,對其和患者講解化療的重要性和化療后可能會出現的毒副反應,然后與家屬一起,幫助患者制定一份合理的化療健康教育計劃。
1.2.2.2化療期間 在化療的時候,根據健康教育計劃,護士經常巡視患者,觀察化療的毒副反應,對出現惡心、嘔吐的患者當場教導如何應對,家屬則長期在患者身邊給予指導,并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針對化療后3-7天開始出現骨髓抑制,因此在化療后的第四天和第七天,進行常規(guī)的血常規(guī)檢查。如果WBC
1.2.2.3化療結束 在患者結束化療的觀察期間,再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制定相應的家庭健康教育指導計劃。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接受了完整的化療療程,無中途退出治療者,化療后病情好轉。而觀察組在家屬參與健康教育的情況下,化療期間護理質量和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藥物副作用減少,化療后恢復時間較對照組縮短。
3 討論
3.1家屬參與腫瘤化療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減少化療副反應 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將極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治療痛苦,從而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家屬全程參與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對宣教內容的掌握和實施,利于發(fā)揮家屬的積極能動作用,利于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加強同步化療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將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化療后恢復以及預后產生積極的影響。
3.2同步家屬教育的注意事項 身為護理人員首先應掌握現代惡性細胞腫瘤的化療知識,對于化療方案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熟系化療期間的護理;其次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具備一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同時進行同步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根據家屬文化層次的不同,采用多種形式講解,從淺入深,使教育內容通俗易懂。
4 體會
家屬參與惡性細胞腫瘤的健康教育勢在必行,我們護理人員在其中起到很關鍵的橋梁作用,讓家屬意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減輕患者心中的恐懼,懂得如何鼓勵和護理病人,從而減少副反應,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的同時,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總之,在惡性細胞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同步進行家屬的健康教育,可增進家屬對患者的關心,堅定患者的信念,減少化療藥物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最終實現延長患者的生命。
胃癌是目前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該類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對化療的敏感性相對較高,然而臨床現有化療藥物的所具有的毒性及不良反應對該類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近年來在臨床醫(yī)學界對惡性腫瘤患者圍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方面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1]。本次研究中選取78例患有胃癌的患者病例,對應用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接受化療的該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F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抽樣患者為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就診的78例患有胃癌的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常規(guī)組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33至79歲,平均51.7歲;患胃癌時間5個月至7年,平均1.1年;干預組中男25例,女14例;年齡31至78歲,平均52.2歲;患胃癌時間7個月至8年,平均1.4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化療。常規(guī)組患者在圍化療期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圍化療期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化療前:相關醫(yī)護人員應耐心將化療的具體目的向其患者進行講解,使患者知道化療能夠有效阻止腫瘤細胞“死灰復燃”,使患者了解化療過程雖然是一個相對比較痛苦的治療過程,但該項治療同時也是戰(zhàn)勝癌魔的一個有力武器,能夠使胃癌的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將化療的作用、具體方法、實施方案、藥物的名稱、常見毒副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介紹。且該類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應該進一步加強,使利害關系向患者進行詳細說明。②化療中:護理人員應更加主動地對患者進行關心,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認識到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身體康復產生的不利影響。囑咐患者的家屬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的心情保持舒暢,精神愉悅,與談話時應該注意語氣和方式,引導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告訴患者悲觀絕望的情緒只會使胃癌的病情程度進一步惡化,而只有意志堅強,心態(tài)穩(wěn)定,以樂觀開朗的性格面對疾病,才能夠對治療和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病情已經明顯緩解的典型病例向患者進行介紹,使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顯著增強,鼓勵患者適當的參加體育運動。這對轉移患者對病情的注意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患者的不良精神狀態(tài)進行糾正,同時運動還可以激活患者機體的免疫機制,使其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強,對身體的康復具有促進作用,使其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③化療后:化療后患者機體抵抗力相對低下,應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且囑咐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以便使療效得意鞏固,特別是1周后對血常規(guī)進行復查,可以及時發(fā)現病情的變化情況,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恰當的處理。指導患者在術后一年以內應注意少食多餐,吃干一點的食物,防止攝入過甜的流質飲食,餐后應該至少休息半小時后再活動[2]。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
1.3 數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χ±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
2 結 果
干預組患者圍化療期內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狀況評分別為(90.42±11.64)分、(84.85±8.17)分、(73.18±7.14)分、(78.58±13.27)分;常規(guī)組患者圍化療期內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狀況評分別為(36.72±10.31)分、(19.41±9.83)分、(46.75±6.36)分、(13.22±6.04)分。兩組患者上述四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
3 體 會
通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護理措施,在患者住院接受化療期間對其進行反復干預并根據治療情況對護理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對患者及其家屬多次進行全方位健康宣教,使接受化療的胃癌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后在軀體功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心理狀況等多個方面有明顯的提高,使臨床對該類患者在化療期間實施健康教育干預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體現[3]。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437-02
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變化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及生命[1]。隨著現代醫(yī)療技術不斷的發(fā)展與進步,化學療法(化療)逐漸得到廣泛使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而長時間、多周期、反復住院接受化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應激因素,使患者經歷多種與疾病本身及化療相關痛苦的癥狀體驗[2,3]?;颊邔膊∠嚓P知識的缺乏會影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副作用的認知,健康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直接影響癌癥幸存者的生存質量[4]。國內有關婦科化療患者健康需求報道較少,若僅憑臨床護理人員的經驗及直覺來護理患者,無法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為了解婦科化療患者癥狀體驗與健康教育需求的狀況及關系,本研究對200例婦科化療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市婦科病房住院化療的患者。納入標準:(1)病理報告確診為婦科惡性腫瘤且正在接受化療者;(2)年齡≥18歲;③愿意配合完成調查問卷者。排除標準:(1)不知曉自己病情者;(2)存在溝通障礙,經解釋后對量表填寫方法及內容仍無法理解者。
1.2調查問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病程、疾病類型、BMI值、是否從醫(yī)務人員那里得到過有關疾病化療的健康宣教、是否需要健康宣教等。
1.2.2中文版記憶癥狀評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5]
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研制,為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評估患者癥狀體驗的量表,從癥狀的發(fā)生率、癥狀出現的頻繁程度、嚴重程度多方面評估患者的癥狀體驗。包括心理癥狀、生理癥狀、總困擾指數(GDI)、MSAS總分4個維度共32個條目,其中24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頻繁程度、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8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癥狀體驗越嚴重。
1.2.3健康教育需求量表
由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經咨詢相關專家并預調查后形成最終問卷。包括對化療方案及效果、化療不良反應及預防方法、希望獲取健康教育知識方式等。本研究測得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25。
1.3資料收集
經醫(yī)院科室同意后,遵循患者自愿原則,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患者填寫問卷。所有問卷經調查者檢查、糾正后當場收回,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客觀、真實性。本研究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有效198份,有效率99.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選取P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年齡(39.78±14.28)歲,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居多(56.68%);腫瘤分期Ⅰ期占46例(23.23%),Ⅱ期52例(26.26%),Ⅲ期100例(50.51%);1~3化療療程40例(20.20%),4~6療程65例(32.83%),7~10療程48例(24.24%),>10療程45例(22.73%);BMI
2.2患者癥狀體驗得分狀況
本次調查中,患者癥狀體驗各維度得分均處于較高水平,MSAS總分為(1.96±0.74)分。見表1。
關鍵詞 鼻咽癌同步放化療 健康教育路徑 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4
鼻咽癌是我國南部地區(qū)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及廣西西江流域一帶發(fā)病率較高1。放射治療目前仍然是治療鼻咽癌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其原發(fā)部位隱蔽,不易早期發(fā)現,病理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易呈浸潤性生長及早期轉移,很多患者就診時多屬晚期。對于晚期患者,單純采用放療,其療效不甚理想。已有資料表明,采用放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區(qū)域控制率,并降低遠地轉移率,從而提高總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2。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同步放、化療治療Ⅲ期及Ⅳa期鼻咽癌患者83例,按健康教育臨床路徑進行了護理,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83例鼻咽癌患者均經鼻咽部病理檢查證實為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齡29~71歲,平年齡45歲;根據2009年AJCC分期,Ⅲ期44例,Ⅳa期39例。全組患者均采用6MV—X線常規(guī)外照射,在放療過程中,所有患者每周均予奈達鉑40mg/m2同步化療。
方法:制定鼻咽癌健康教育路徑,并形成表格,由責任護士負責實施,包括一對一教育,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健康教育課堂集體授課等,護士長及護理小組組長評估效果,如發(fā)現患者有不正確的健康行為或有疑問時,隨時糾正不良行為或給予解答。
⑴入院第1天,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次日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
⑵入院第2、第3天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放化療流程。
⑶放療開始3天內介紹放療的不良反應,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功能鍛煉等方面知識。①放射性口腔、口咽炎的護理:口腔、口咽護理在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的治療中十分重要。治療后口腔和口咽部的放射性黏膜炎一般發(fā)生在放療后的3~4周,表現為口干、咽痛、口腔潰瘍等癥狀,并隨放療時間及劑量的增加而呈逐漸增加趨勢3,嚴重時可影響患者進食。囑患者餐前、餐后各用軟毛牙刷刷牙1次,每天用淡鹽水或漱口液漱口3次,黏膜反應重者應每天給予霧化吸入2次,并囑患者多飲水,以保持口咽濕潤,減輕疼痛,必要時予抗炎治療。劇烈疼痛者可在口腔黏膜潰瘍局部噴麻醉劑,以便能夠進食。②放射野皮膚保護指導:放射性皮膚反應一般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干性皮膚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及脫皮,但無滲出物,不會造成感染4。濕性皮膚反應則表現為照射區(qū)皮膚有濕疹、水泡,嚴重時可造成糜爛、破潰。對于損傷較輕的濕性皮膚反應,可給予三乙醇胺乳膏局部涂抹。為減輕皮膚反應,在治療開始時就交代患者穿棉質內衣,禁穿高領硬領衣服,勿使用刺激性清洗消毒劑、護膚品,防日曬、防冷熱刺激,剪短磨平指甲,出現皮膚瘙癢時勿撓抓,切勿洗脫照射野標記,保持照射野界線清楚及皮膚的清潔、干燥。③張口鍛煉指導:張口鍛煉3次/日,每次3分鐘,同時行扣齒錯齒、按摩牙齦、按摩顳下頜關節(jié)、鼓腮、伸舌彈舌、轉頸、抬肩鍛煉。
⑷化療前1天介紹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滴速要求,應對不良反應的方法、飲食指導、心理指導。①心理指導:患者對治療方案缺乏了解,而且由于治療后反應和預后的不確定性,往往出現恐懼、焦慮、懷疑、悲觀和失望的心理,很多患者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合心理5。因此,盡可能給予患者關心和照顧,多溝通,向患者解釋治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消除由于出現的這些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心理癥結,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使他們相互交流經驗,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爭取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②飲食指導:患者放、化療后常出現口腔黏膜反應及食欲不佳,進食量少,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以致影響治療和康復。因此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應戒煙酒,禁食辛辣及干硬、過熱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勵患者多飲水,使腫瘤壞死組織盡快排出體外,促進患者早日康復。③化療常見不良反應應對指導:胃腸道反應:用藥前使用止吐藥物預防,出現頻繁嘔吐需要給予補液治療。及時清理嘔吐物,嘔吐后漱口,取舒適,清淡飲食。泌尿系毒性反應:囑患者大量飲水,使尿量2000~3000ml/日以上,按醫(yī)囑使用利尿劑,輸液量3000ml以上,堿化尿液。神經系統毒性:防性低血壓,防冷刺激,按醫(yī)囑使用營養(yǎng)神經藥。骨髓抑制:臥床休息,口腔護理,空氣消毒及隔離,預防感染。
⑸出院指導:復查時間,放射野皮膚避免日照,注意口腔衛(wèi)生,堅持功能鍛煉,保養(yǎng)鼻腔,飲食指導等。
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