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成AV在线下载|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久久av免费这里有精品|大香线蕉视频观看国产

    <style id="akiq1"><progress id="akiq1"></progress></style><label id="akiq1"><menu id="akiq1"></menu></label>

          <source id="akiq1"></source><rt id="akiq1"></rt>

          焚燒秸稈的處理方法模板(10篇)

          時間:2023-12-18 11:34: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焚燒秸稈的處理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焚燒秸稈的處理方法

          篇1

          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yè)大省,隨著農業(yè)播種面積擴大,秸稈的產量也隨之增加。2014年,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1400萬公頃,其中玉米種植面積約為733.3萬公頃,全省秸稈資源總量9000萬噸(風干重)。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利用結構比例為3:3:3:1,其中炊事采暖利用約占30%;用于畜牧業(yè)飼料約占30%,焚燒或腐爛變質約占30%;用于秸稈還田、工業(yè)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約占10%。隨著農村地區(qū)社會生活水平提高,每年約60%的秸稈被廢棄,并在田間直接焚燒。

          1秸稈過剩焚燒原因分析

          秸稈大量過剩在田間被直接焚燒處理,分析其具體原因主要有如下因素所致:

          1.1能源消費結構發(fā)生變化

          隨著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日常生活燃料由起初的秸稈逐步被煤碳、電、液化氣取代,只有極少比例的家庭仍采用秸稈作燃料。

          1.2農村勞動力資源轉移

          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家中留守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秸稈收割勞動力明顯不足。

          1.3畜牧業(yè)利用率低。

          秸稈作為畜牧業(yè)草料使用率逐年降低。

          1.4秸稈收割耗時費力

          農忙時節(jié),農民為了省時、省力,大量秸稈被遺棄在田間,并直接焚燒處理。目前,黑龍江省農業(yè)生產產生的大量秸稈主要以燃燒的方式在農田內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方式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農業(yè)資源浪費,同時也導致了嚴重空氣環(huán)境污染,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對高速路、鐵路、航空等也帶來了交通安全隱患。雖然各級政府都很重視,每年都提早加大宣傳,并采取很多禁燒措施,層層開會,簽訂責任狀,甚至動用警力分片加以管制,但最終效果仍然收效甚微。

          2秸稈焚燒的主要危害

          2.1造成嚴重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

          大量焚燒秸稈不僅使空氣遭受嚴重污染,也給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不利影響,焚燒產生的濃煙氣中含有大量的TSP、PM10、PM2.5、CO、CO2和SO2等有害物質和氣體,每年焚燒大量的秸稈也加劇了溫室效應。焚燒秸稈會使土壤中原有的腐殖質含量減少,致使土壤板結,肥力下降。據測定,每焚燒一次秸稈往往使土壤有機質下降0.2~0.3%[1],土壤環(huán)境質量遭到破壞,影響農業(yè)正常生產。試驗表明,焚燒秸稈初期的土壤速效養(yǎng)分P、K含量高于秸稈還田處理,尤其是速效P含量遠高于秸稈還田;秸稈焚燒比秸稈還田除草效果好,且可使部分病蟲害減輕[2]。但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破壞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農田生態(tài)系統,影響作物對土壤養(yǎng)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會導致土壤沙化程度增加,使土壤保水性能減弱,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2.2對生命財產的危害

          焚燒秸稈不僅使空氣受到了污染,而且焚燒產生的煙霧容易長期籠罩在天空,長期呼吸可使人出現眼紅、流淚、咳嗽等癥狀,并容易誘發(f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形成較大的威脅。秸稈焚燒很容易引起火災,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秸稈露天焚燒導致火災事故也屢見不鮮,每年都會有因焚燒秸稈造成大量財產損失和人員在火災中喪命。

          2.3對交通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秸稈內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含碳量高,燃燒會產生大量的顆粒物,形成黑煙。焚燒秸稈產生大量的煙霧,造成了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濃煙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對交通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機場每逢農作物收割季節(jié)都深受秸稈露天焚燒的危害,有時機場能見度低于400m,嚴重影響機場航班正常起飛和降落,一旦導致事故,將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3解決當前秸稈焚燒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3.1政府部門應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政策扶持力度

          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政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眼于農民得實惠、企業(yè)增效益。

          3.2監(jiān)管部門應建立長效監(jiān)管機制,落實具體措施

          加強對地方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加強秸稈禁燒監(jiān)管,對秸稈禁燒等做出具體規(guī)定,充分發(fā)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實行群防群治;加大實時監(jiān)測和現場執(zhí)法力度,依法查處違規(guī)焚燒行為。

          3.3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質,實現其科學利用的一項有效途徑。秸稈在土壤中分解后能提供各種微量元素,秸稈直接還田在改良土壤性狀方面要比其它類型的有機肥料效果好。秸稈還田還可減少地表徑流,增加雨水入滲,抑制水分蒸發(fā);調節(jié)地溫,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促進土壤水分轉化與分解;保護土壤表層,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生長;秸稈腐爛后可增加有機質和腐殖質,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團粒結構,增加孔隙率,降低土壤耕層容重。

          3.4秸稈青貯

          秸稈青貯,棄物變飼料青貯技術就是把新鮮的秸稈填入密閉的青貯窖或大型塑料薄膜袋內,經過微生物發(fā)酵作用,達到長期保存其青綠營養(yǎng)特性的一種簡單、可靠、經濟的秸稈處理技術。秸稈青貯是處理秸稈的一項既經濟又環(huán)保的科學方法,該方法對選料、工序、設備等要求都不算高。

          3.5秸稈飼料

          秸稈飼料是將秸稈切短做成干草或制成青貯飼料供給牲畜食用,該方法不僅合理的利用了秸稈資源,避免了浪費和焚燒,而且也為牲畜飼養(yǎng)戶節(jié)省了成本。

          3.6秸稈建材及草編

          秸稈建材及草編是秸稈加工利用的新興領域,通過科學配方,產生化學反應,讓秸稈成為填充料。該種建材的特點是重量輕、安裝方便、防火、阻燃、防震、價格便宜。秸稈建材及草編合理的利用了資源,減少了樹木的砍伐,保護了自然資源。

          3.7秸稈發(fā)電

          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秸稈發(fā)電減少了煤炭的使用,合理的利用了資源。

          3.8秸稈氣化

          秸稈氣化是將農業(yè)生產中產生的像玉米稈等植物秸稈在缺氧狀態(tài)下通過熱化學反應,將秸稈中的碳轉化成可燃氣體的過程。產出的可燃氣體可供民用炊事、取暖、農產品烘干、發(fā)電等使用。該方法實現了秸稈向可燃氣轉化,由于技術含量高、設備工序復雜,投資大,需要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4結論

          通過對我省每年農業(yè)秸稈大量過剩實際情況,當前農民大量焚燒秸稈的普遍行為,以及秸稈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進行分析可知,解決當前農業(yè)秸稈過剩和焚燒問題意義十分重大,只有采取長效的解決對策才能將農業(yè)秸稈變廢為寶,實現秸稈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篇2

          二、秸稈焚燒的危害

          危害一:污染空氣環(huán)境,危害人體健康。

          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fā)生。

          危害二:引發(fā)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焚燒秸稈,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fā)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

          危害三:引發(fā)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

          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yǎng)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yè)收益。

          危害五: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嚴重破壞一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形象。

          危害六:污染土壤。

          一些農戶在向秸稈噴灑燃油后,才進行焚燒,使得燃油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遺留在土壤中,污染了土壤。

          三、秸稈焚燒的原因

          1 農民對秸稈焚燒還存在認識誤區(qū),有些農民憑經驗認為,焚燒后的秸稈是富含鉀肥的草木灰肥料,適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對來年種莊稼有好處。

          2 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許多農民認為不如一燒了之。

          3 科技轉化力度不夠,難以發(fā)揮秸稈的經濟價值。

          現實中,由于科技轉化力度不夠,導致實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稈做沼氣原料,在國家扶助政策實施前,建造一個沼氣池至少要花費三四千元,這筆費用讓農民望而卻步。

          4 農戶對牲口、燃料的需求減少,直接導致秸稈的使用量減少。

          隨著農業(yè)機械的快速普及,牲口大量減少,導致秸稈的使用量減少。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對燃料的需求減少,也會導致秸稈的剩余。

          四、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辦法

          1 機械化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機械將秸稈打碎,耕作時深翻嚴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將秸稈腐化分解;另一種是將秸稈粉碎后,摻進適量石灰和人畜糞便,讓其發(fā)酵,等變質腐爛后取出肥田。

          2 作為家畜飼料。

          將秸稈通過青貯、微貯、氨化、熱噴等技術處理,有效改變秸稈的組織結構,使秸稈成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好的優(yōu)質飼料。

          3 培育食用菌。

          將秸稈粉碎后,與其他配料科學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銀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決近幾年食用菌生產迅猛發(fā)展與棉籽殼供應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經處理后,仍可作為家畜飼料或作肥料還田。

          4 制取沼氣。

          篇3

          1秸稈焚燒工作現狀的分析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天然氣、電能進行取暖、做飯的方式來代替秸稈燃燒,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秸稈已經退出了燃燒來源的舞臺,被諸多地區(qū)農民視為無用之物,利用焚燒的方式來處理秸稈。秸稈焚燒,其實是有很多壞處的,比如秸稈焚燒容易引發(fā)火災事故,再比如秸稈焚燒所產生的大量濃煙會污染空氣。為了盡量避免秸稈焚燒造成一系列不良危害,一些政府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監(jiān)督管理秸稈焚燒,盡可能的降低秸稈焚燒危害的發(fā)生。與此同時,一些地區(qū)政府積極鼓勵農民進行秸稈綜合利用,將秸稈用在農業(yè)種植、禽畜飼養(yǎng)等方面上,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并且有效規(guī)避秸稈焚燒危害。但綜合來說,秸稈焚燒情況依舊頻頻發(fā)生,引導農民進行秸稈綜合利用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2秸稈綜合利用

          基于秸稈屬性,可以確定秸稈是一種可利用物質,正確、合理的應用秸稈,可以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較高的經濟價值。綜合當前我國秸稈利用情況來看,秸稈可以利用在以下方面:

          2.1農業(yè)方面

          將秸稈應用于農業(yè)方面,主要的應用是:

          2.1.1秸稈還田做肥料

          秸稈作為一種可回收利用物質,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可以應用到農田中,作為肥料,改善土壤質量,為良好的培養(yǎng)農作物奠定基礎。秸稈發(fā)酵處理或秸稈粉碎處理,將處理后的秸稈隨意的埋在土壤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發(fā)酵,能夠產生養(yǎng)料土壤所吸收,增加土壤養(yǎng)分含量。當然,要想使秸稈可以作為肥料,在對秸稈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農戶需要注意對秸稈進行發(fā)酵處理,并不是輪作休耕中,將秸稈隨意放置在農田,如若真是如此,秸稈將會影響農作物出苗;同時還要注意秸稈數量、發(fā)酵時間的控制,必要的情況下對農田進行科學管理,適當補充水分,保證秸稈能夠充分發(fā)酵,轉化為養(yǎng)分,以達到提高農田養(yǎng)分的作用。

          2.1.2秸稈覆蓋果園

          用完整的秸稈(如小麥稈、油菜稈、玉米秸、稻草等農副產物)覆蓋果園空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減少水分蒸發(fā)與徑流,防止水土流失,促進果樹生長,提高水果產量和優(yōu)質果比例,改善水果品質,增加甜度和可溶性物質。因為果園土壤長期曝露在空氣中,陽光爆哂,容易使土壤中的水分流失,相應的果樹根部難以吸收充足水分,會影響水果生長。而利用小麥稈、油菜稈、玉米秸等秸稈進行果園覆蓋,可以有效防范以上情況的發(fā)生。當然,在進行果園覆蓋的過程中,不要使覆蓋過厚,加大勞動力消耗。

          2.1.3秸稈作為飼料

          因秸稈是農作物成熟脫粒后的精業(yè)部分,是一種劣質的粗飼料。對秸稈進行精細化處理,可以將秸稈轉變?yōu)轱暳?,用于飼養(yǎng)家畜。對秸稈進行精細化處理,主要是對秸稈進行青貯、氨化、堿化護理,使秸稈進行雙重發(fā)酵,如此秸稈發(fā)酵中會產生微生物,對微生物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可以轉化為精細化的、養(yǎng)分充足的飼料,用于家畜飼養(yǎng)。但是,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對秸稈微生物進行處理。從國際農業(yè)技術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各個微生物處理實用技術推廣有限,而我國微生物處理實用技術正處于研究階段,這其中包括秸稈微生物處理。所以,基于目前技術發(fā)展情況,將秸稈轉化為高養(yǎng)分的飼料,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

          2.2技術應用方面

          在我國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利用科學技術的應用,對秸稈進行處理,可以實現秸稈袋食用菌技術、秸稈制沼氣技術以及其他方面的應用,創(chuàng)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2.2.1秸稈袋食用菌技術

          秸稈袋食用菌技術能夠得以實現且有效應用,主要是對秸稈進行磨碎等一系列工序的處理,設置成秸稈基料。在秸稈基料上栽培食用菌,并適當的控制溫度、濕度等條件,可以培育出良好的食用菌,獲得收益。由此來看,在食用菌培育方面,秸稈的有效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2.2.2秸稈制沼氣技術

          秸稈制沼氣技術應用,主要是對秸稈進行厭氧發(fā)酵處理,在此之后會產生沼氣、沼渣、沼肥、沼液。其中,沼渣可以用來喂魚、豬;沼肥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沼液可以作為種子浸和液。由此說來,秸稈制沼氣技術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環(huán)保還能夠創(chuàng)造較高的收益。因此,我國一些農業(yè)企業(yè)積極開發(fā)沼氣工程,利用先進技術、配套設備、科學工藝,加之技術隊伍的組建,以便充分利用秸稈來制造沼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農業(yè)方面所產生的大量秸稈將會在沼氣制造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2.2.3秸稈作為原材料

          秸稈還可以作為多種材料生產的原材料,如紙、餐盒、制簾柵、育花盆、包裝板、隔音板、保溫材料等。基于當前我國秸稈作為原材料來進行物品生產情況來看,秸稈的消耗量占到全國產生量3%左右。由此可見,秸稈焚燒是一種資源浪費行為,將其應用到工業(yè)生產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2.3電能開發(fā)方面

          篇4

          我國幅員遼闊,具有廣闊的農業(yè)資源,在當前的發(fā)展過程中,雖然獲得了較高的收益,但是關于農業(yè)的生產習慣卻沒有得到提高,并且這種現象逐年加重,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因此,為了人們能夠再一次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也應該加強對大氣環(huán)境的治理。本文就對當前由于農作物秸稈焚燒而引起的大氣環(huán)境現狀進行探討,進一步闡述其帶來的危害,在今后對大氣環(huán)境的保護工作中,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措施加以處理,以便于從根本上改善大氣環(huán)境。

          1 農作物秸稈焚燒帶來的危害

          在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秸稈資源是不得不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秸稈資源,為大氣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為何這么說呢?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糧食生產最多的國家之一,秸稈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占據著豐富的比例,每年我國在生產秸稈的產量上就會達到8億噸之多,但是這一數量卻與我國秸稈的利用率極不相符,在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的方面,我國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實際上秸稈的使用量僅僅占到生產數量的一般,那么另一半無法處理就會進行焚燒,長此以往就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之中,燃燒秸稈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大氣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利于我國走上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必須要認識到焚燒秸稈帶來的危害,這樣才能對大氣環(huán)境引起足夠的重視。

          首先,大量的秸稈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會產生嚴重的資源浪費,農民在種植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但是在實際豐收之后,卻又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經濟效益的降低,這樣不利于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事實上,秸稈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只要人們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處理,就能夠獲得可觀的財富,例如人們可以將秸稈生產成為有機肥料,這樣農民的經濟效益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還能避免秸稈的焚燒為大氣環(huán)境帶來的嚴重影響。其次,秸稈焚燒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為秸稈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顆粒性物質,人體在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后,對口鼻等器官造成極大的傷害,長此以往,也就不利于身體的發(fā)育,重則還會對生命產生嚴重的威脅。第三,焚燒秸稈還會帶來安全隱患。在秸稈焚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黑煙,這些黑煙飄散在空氣中,如果車輛在周圍行駛,就會使司機難以辨別方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果是在機場以及公路周圍進行焚燒,那么后果會更加嚴重,不僅能導致人員的傷亡,還會帶來財產上的損失,這些都是難以控制的因素,隨著當前類似事件的增多,也應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2 秸稈焚燒主要原因探析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焚燒秸稈所產生的危害性后果,本文將具體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處理。首先是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因為當前我國農村的勞動力存在嚴重不足的情況,因為在農村的年輕人更多的是選擇前往城市進行工作,而不斷以進行農業(yè)種植,所以農作物很難進行有效的收獲,更不必說要將大量的秸稈進行捆扎的處理了,因此,更多的農民選擇將沒有有效利用的秸稈進行焚燒處理,減少占用的空間。其次,對于焚燒秸稈的認識性不足,農民在焚燒秸稈的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將會嚴重影響到大氣的環(huán)境,因此,依然按照多年的經驗進行焚燒,這一行為已經成為了習慣,所以很難得道改正,這也就造成了屢禁不止的現象。第三,秸稈的使用率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實際的秸稈使用率僅僅能夠達到生產量的一般,這一數據說明我國秸稈的使用還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如果能夠采取有效的手段將這些秸稈進行“消化”,那么大氣環(huán)境也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

          3 治理秸稈焚燒的建議

          3.1 構建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綜合執(zhí)法體系

          在現階段,對于秸稈焚燒行為的執(zhí)法部門為地方各級環(huán)保部門及其監(jiān)察機構,秸稈禁燒執(zhí)法任務就要靠各個轄區(qū)內的環(huán)境執(zhí)法大隊來完成。但事實上,一般區(qū)、縣級的環(huán)境執(zhí)法人員也就10至20人的編制,卻要負責對所轄區(qū)、縣以下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廣大農村種植區(qū)域進行環(huán)境執(zhí)法,難度之大,顯而易見。因此,防止出現市、區(qū)級環(huán)保部門“看不見”、“管理難”的問題,有必要構建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綜合執(zhí)法體系,進行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權力的移交。

          3.2 嚴格踐行大氣質量責任制度

          地方各級政府在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應當擺在突出位置。如何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運行好地方政府大氣質量責任制應是關鍵。其實《環(huán)境保護法》中早已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地區(qū)行政區(qū)域的環(huán)境質量負責”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了開展環(huán)境質量工作的責任主體為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大氣質量作為環(huán)境質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應當納入到政府的目標規(guī)劃和日常管理之中。

          3.3 擴大秸稈禁燒區(qū)域的范圍

          《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中的對秸稈禁燒區(qū)域的界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條,主要為機場、交通干線、高壓輸電線路周邊等涉及公共安全區(qū)域。其《辦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防止因焚燒秸稈火勢蔓延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降低焚燒秸稈后其產生的濃煙影響交通路況而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可能。不難看出,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在出臺該《辦法》的過程中,對于秸稈焚燒所產生的安全隱患是充分得以考慮的。但由于焚燒秸稈不僅僅會造成安全隱患,更是對周邊區(qū)域產生巨大的環(huán)境污染。針對這一情況,十分有必要擴大秸稈禁燒區(qū)域的范圍,特別是將居民住宅區(qū)域、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中心區(qū)域、飲用水源區(qū)域等與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相關及周邊區(qū)域列入到秸稈禁燒的區(qū)域范圍之中。

          結束語

          秸稈焚燒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秸稈焚燒問題實質是主體的經濟利益和關乎社會公眾的環(huán)境利益、關乎政府的法治能力建設之間的博弈。處理好秸稈焚燒問題,完善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法律政策,不僅僅是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更是對推進生態(tài)農村發(fā)展建設和環(huán)境污染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傳統上,農村處理農作物秸稈方法就是就地焚燒,桔稈焚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長期吸入,初期是咳嗽、氣短、嗓子疼、胸悶,時間長了就發(fā)展成哮喘、氣管炎、肺心病、結核病等。兒童對大氣污染最敏感。有關資料表明:兒童年齡越小,大氣污染對其影響越大。在燃燒秸稈后短期內不會造成作物收成損失,但從長期來看會產生損失。如,焚燒一畝玉米稈相當于損失13公斤碳銨和15公斤磷肥,現在成都平原已經基本上禁止了焚燒秸稈。為此得尋找秸稈再利用的途徑。

          首先,應該充分認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地位與作用。農作物光合作用產物一半在籽實中,另一半就在秸稈中。秸稈和籽實一樣含有豐富的有機養(yǎng)料。運用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深化對農作物秸稈地位及其利用的認識,是加快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隨著現代農業(yè)和現代加工技術發(fā)展,對農作物秸稈的認識也有所轉變,秸稈和籽實一樣都是重要農產品。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緩解能源緊張的重要措施,是保護環(huán)境,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是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捷徑。

          隨著秸稈處理技術的發(fā)展,除了仍在應用傳統方法時,改進創(chuàng)新了一批新的利用方法。這些方法主要涉及能源,肥料和飼料三方面。具體有五條途徑:一是作為農用肥料;二是作用飼料;三是作為農村新型能源;四是作為工業(yè)原料;五是作為基料。

          把秸稈作為農用肥料,即秸稈還田。秸稈還田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三方面。物理方法即用秸稈還田機將秸稈壞碎,再用犁粉碎的秸稈翻入土壤層?;瘜W方法即用特殊試劑將農作物秸稈腐蝕分解。生物方法即培養(yǎng)發(fā)酵細菌分解有機質。成都市雙流縣農民用化學秸稈還田技術。使用秸稈還田技術的農民只需要把小麥、油菜等作物的秸稈直接鋪在田面上,多方面灌水施肥,再灑上一種專門腐爛無生命纖維的腐稈靈之后,就可以直接插秧苗了。

          秸稈飼料。秸稈富含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有機物。作為粗級飼料,其營養(yǎng)價值極低,應對其加工處理,秸稈飼料的主要加工技術主要包括:(1)直接粉碎飼喂技術;(2)飼料機械化技術;(3)秸稈微生物發(fā)酵技術;(4)秸稈氨化技術等農作物秸稈能源。秸稈腐干燥后,隨溫度升高,物料的揮發(fā)物質逐步析出,并在溫度下發(fā)生裂解,再與O2、C反應,生成CO、H2、CH4、CnH2n將氣體成分,這個過程稱秸稈氣化,產生的氣體叫秸稈氣。秸稈氣是一種好的能源物質。綿竹市遵道鎮(zhèn)和土門鎮(zhèn)建立的秸稈氣化站,將秸稈轉化為燃氣供居民和農民生活用能,此舉應大力在全市推廣。秸稈能源的另一個利用是秸稈發(fā)電。農作物發(fā)電既可緩解農村能源緊張,又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

          建材輕工和紡織原料,秸稈是高效,長運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厚料,既可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木資源,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制造絲和人造,生產糠酚,糠、酒和木糠醇,加工纖維極等。目前,河北省石家莊市已經基本擁有秸稈-紙漿-紙產品,秸稈-極材-建筑材料等產業(yè)鏈的整體格局,并取得了好的經濟效益。

          秸稈基質。秸稈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項與食品有關的技術,農作物秸稈是良好的食用菌基料,配合必要的培養(yǎng)基就可以生產食用菌。產菌后的剩余物還可直接用作肥料。

          以上措施在德陽少數地區(qū)已開始實施,可以大力推廣,并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資料查閱,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了針對德陽地區(qū)農作物秸稈焚燒污染防治新方案。

          秸稈可經過粉碎成壓榨,生產出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液可用于發(fā)酵工程,殘渣可再次被進行綜合利用如農用肥料,飼料等,生產流程圖如圖1。秸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多種礦質元素,提取其汁液可作為發(fā)酵工程的培養(yǎng)基,剩下的殘渣經適當處理可作為農用肥料、飼料、建材等工農業(yè)原料。這樣既恰當處理了桔稈所產生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又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秸稈發(fā)酵生產在德陽的推廣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1)原料豐富,離原料地近。德陽素有“西部食倉”之美譽,秸稈生產量大。

          (2)交通便利: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的鐵路干線和通往每個村的馬路或水泥路共同組成了一個完善的交通網絡。

          (3)科技發(fā)達,德陽雄厚的科技實力使它具備了發(fā)展像發(fā)酵工程這樣地前沿科技領域行業(yè)的能力。

          (4)產品需求量大,不管銷往外地還是本地。

          (5)能量的多級利用:利用高科技手段對秸稈原料進行了合理的分類利用,盡可能地減少了能量的浪費。

          (6)有效防止了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

          (7)推動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yè)的發(fā)展。

          對農作物秸稈再利用方案困難分析:

          (1)對于秸稈還田,如果秸稈粉碎不充分,秸稈腐爛時間延長。因此會影響下一季種值時間。未充分粉碎的秸稈會影響作物對水分,養(yǎng)料的吸收。正在腐爛的秸稈,溫度很高,可能不利于植物生長。另外,被埋在土層中的秸稈會阻礙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層生長。

          (2)考慮到德陽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很多技術設備農民并沒有購買力,例如大型機械粉碎機。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信息網.http://.

          篇6

          在農業(yè)發(fā)達的周口市,昔日被農民視為“寶貝”的秸稈,今天卻成了“累贅”,如今,家家戶戶都用煤氣灶,秸稈就沒地方用了,只好一燒了之,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秸稈焚燒會給社會生活環(huán)境帶來多大的危害。2010年國慶期間,周口市政府因秸稈焚燒問題受到省政府的批評;2011年的國慶期間,周口市的秸稈焚燒再次達到極點,并因問題的嚴重性受到了省環(huán)保委的點名通報。

          據統計,周口市每年可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總量1 000多萬t,其中小麥秸稈500萬t,玉米秸稈300萬t,豆類秸稈50萬t,棉花秸稈110萬t,芝麻秸稈11萬t,花生秸稈30萬t,甘薯秸稈21萬t,其他農作物秸稈13萬t。雖然作物秸稈有所利用,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秸

          稈被焚燒,秸稈的綜合利用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1.周口市秸稈焚燒污染現狀

          1.1空氣環(huán)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2011國慶長假期間,農民大量焚燒秸秸稈,周口市區(qū)再成“霧都”, 煙霧彌漫,刺得人眼睛發(fā)酸、掉淚,連門窗都不敢打開。這些煙霧正是來自周邊縣區(qū)農民焚燒的秸稈。周口市中心醫(yī)院的夏磊主任說,焚燒秸稈引起的煙霧對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特別是老年人影響很大。此外,秸稈焚燒后產生的氣體對眼睛危害也很大,嚴重時能導致眼睛出血,引發(fā)結膜炎等眼疾。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SO2、CO2、可吸入顆粒物3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當可吸入顆粒物達到一定濃度的時候,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者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的時候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的發(fā)生。

          1.2引發(fā)火災。

          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可燃物,尤其是在靠近村莊、樹木、電線桿附近,一旦引起火災,后果不堪設想。近年來,由于現代化農業(yè)機械在我市的廣泛使用,小麥、玉米等作物秸稈的利用和處理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決,一些農民為了圖省力干脆將其焚燒以致呈現出“村村點火,處處冒煙”景象。2009年沿106國道周口路段因焚燒麥秸桿而導致大火曼延了十幾里,火勢曼延到了沿途農戶家中?;搓柨h安嶺鎮(zhèn)陳樓村一農民養(yǎng)殖戶,一棚雞子一會兒的功夫就由活雞變成了燒雞,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大量秸稈資源就這樣付之一炬,據統計我市每年秸稈實際利用率僅20-30%,大量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反卻污染大氣,造成火災事故。

          1.3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在高速公路兩旁,由于大量的農田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去年,從10月1日起,每逢傍晚和夜里,走在市區(qū),煙霧繚繞,行人和車輛淹沒在霧靄中,能見度不足百米,天還沒黑,開車的人就提前打開了霧燈照明。據調查從沈丘縣沿寧洛高速公路到周口途中,在沿線的沈丘、項城等地境內,路兩旁到處濃煙四起,有的甚至把秸稈堆放在高速公路下的路溝內,一把火燒掉。據周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事故大隊民警介紹,農民焚燒秸稈造成市區(qū)煙霧彌漫,能見度偏低,道路通行條件較差。在2011國慶期間,周口市區(qū)道路交通事故比往常有所上升。與此同時,由于煙霧導致事故頻發(fā),高速公路不得不間隔性予以封閉。周口市高速交警支隊有關人員介紹,“十一”期間,周口轄區(qū)高速公路共發(fā)生交通事故21起,其中追尾事故19起,占事故發(fā)生總數的90%。“罪魁禍首”大多來自焚燒秸稈產生的煙霧及大霧天氣。

          1.4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

          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農作物對土壤養(yǎng)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業(yè)收益。秸稈燒掉真的能肥田嗎?咨詢專家后得知,秸稈燒掉浪費不說,焚燒還會使土壤的透水性、透氣性、蓄水能力大大減弱,破壞地表有益微生物,根本起不到肥田作用。

          2、秸稈焚燒污染對策

          焚燒秸稈不但污染空氣,而且還是一種資源浪費,但為何年年喊“禁燒”,年年管不???秸稈處理“出路”何在?

          2.1政府出資補貼,綜合利用作物秸稈

          現在周口市政府解決秸稈焚燒采用的是“堵”而不是“疏”,每逢夏秋收割完畢,政府部門就下通知禁止秸稈焚燒,對焚燒秸稈行為實行嚴管重罰,但是這些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既沒有堵住,也沒有真正的去疏導。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正確引導,給農民的秸稈一個出路,還市民一個潔凈的生活環(huán)境。

          如果市縣鎮(zhèn)府部門出資建幾個綜合利用秸稈的大型工廠,組織專門人員去田間地頭收購秸稈,這個問題會有望得到解決。在商水縣魏集鎮(zhèn)徐寨牧業(yè)公司,筆者看到,前來賣玉米秸稈的農民排起了長隊,秸稈隨到隨收,價格是六分錢一斤。村民趙偉峰承包了30多畝地,他說:“賣秸稈的錢差不多夠買化肥了?!痹诜鰷峡h韭園鎮(zhèn)寶樂場奶業(yè)養(yǎng)殖場,一輛輛拉滿玉米秸稈的拖拉機排成了長龍?!坝衩捉斩捵儚U為寶,成了奶牛的飼料,一畝玉米秸稈能賣100元~200元。”該養(yǎng)殖場一位負責人說。

          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企業(yè)的支持力度,通過一定的補貼和政策上的傾斜,促進秸稈產業(yè)逐步發(fā)展壯大。政府部門可以聯系有沼氣設施的企業(yè)、飼養(yǎng)場和其他需要秸稈的企業(yè),建立合作關系,籌集一些粉碎機,收購秸稈或幫助農民秸稈還田。杜絕焚燒,最根本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能采用保護價收購就是最好的辦法,把這錢裝進老百姓的口袋里,農民感覺劃算,誰還會燒呢?

          2.2秸桿還田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在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的同時還有增肥增產作用。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秸稈還田具有促進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狀,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性狀,增加團粒結構等優(yōu)點。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一般可增產5%~10%?!鞍宋濉逼陂g中國農科院,西南農業(yè)大學,湖北農科院等單位進行的秸稈還田試驗結果表明,實行秸稈還田后一般都能增產10%以上。堅持常年秸稈還田,不但在培肥階段有明顯的增產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顯,有持續(xù)的增產作用。

          秸稈還田一般分為堆漚還田、過腹還田、秸稈直接還田等方式。在周口市畜牧業(yè)發(fā)達的縣鄉(xiāng),應鼓勵農民采用過腹還田的方式。這是用秸稈飼喂牛、馬、豬、羊等牲畜后,以畜糞尿施入土壤。

          但是結合周口市的實際情況,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引進或支持農民購買機械設備,大力推廣秸稈機械直接還田,這樣可以補充土壤的肥力,增加經濟效益。機械化秸稈還田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機械將收獲后的農作物秸稈粉碎翻埋或整稈翻埋或整桿編壓還田??梢淮瓮瓿啥嗟拦ば颍c人工作業(yè)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僅爭搶了農時,而且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增強了地力,提高了糧食產量,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3推廣秸稈沼氣技術

          周口市的沼氣生產工程已經開始很久了,但是由于落實和監(jiān)管不到位,所以大部分卻停留在形式上。雖然有些農村已經建起沼氣池,但由于技術落后,沒有將秸稈作為沼氣的原料,使農村以秸稈為首的主要能源大大浪費掉,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優(yōu)越性。政府應當以政策的方式,加強宣傳,落實農村的沼氣工程,并專門配備技術和監(jiān)督人員,讓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堅持下去,并見到成效。這樣能節(jié)約大量的資金,而且清潔、可靠、經濟,又充分利用了秸稈資源

          2.4秸稈加工飼料

          農作物秸桿內含有一定的的粗蛋白、粗纖維、氨基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卻不易被牛、羊、兔、雞、鴨、魚等禽畜直接吸收利用。秸桿生化蛋白飼料技術就是利用微生物技術改變秸稈的物理、化學性質,把農作物秸稈發(fā)酵為動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單糖、雙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從而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在秸稈生物處理過程中還產生并積累大量營養(yǎng)豐富的微生物菌體蛋白及其它有用的代謝產物,營養(yǎng)增加,飼料變軟變香,并含有多種消化酶、多種維生素B、D、E 等和生長因子,能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刺激其生長發(fā)育,同時能延長飼料保質期。通過發(fā)酵處理后的秸桿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水平提高40.6%和95.8%,精氨酸、胱氨酸、組氨酸水平大幅提高,糖、脂肪含量增加,這樣與玉米,豆粕,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和配制成全價飼料經顆粒飼料機壓制成顆粒飼料適口性好,動物采食量大,便于儲存運輸。

          在周口市畜牧業(yè)發(fā)達的縣鄉(xiāng),政府應鼓勵農民引進和購買新型收割機、拖粒機,在收割拖粒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加工成飼料。在農忙季節(jié),農民把帶回家的秸稈直接喂牛,僅僅利用了很少的一部分,應加強宣傳,并針對農民的錯誤認識,予以糾正,使農民從思想上認識到秸稈這種資源的優(yōu)點,減少低茬收割,將秸稈加工成飼料,使牲畜的飼料來源更加廣泛,節(jié)約開支。

          2.5生產秸稈生態(tài)板材

          秸稈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秸稈墻板的保溫性、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許多發(fā)達國家已把“秸稈板”當作木板和瓷磚的替代品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yè)。此外,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制造人造絲和人造棉,生產糠醛、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纖維板等等。

          周口市政府可以有針對性的招標、引進這樣的秸稈生態(tài)板材技術和專門生產企業(yè),并給與一定的優(yōu)惠條件,就地取材,進行秸稈深加工,既能帶動周口市經濟的發(fā)展,又能解決秸稈的再利用問題,又能促進剩余勞動力就業(yè)。

          2.6引進和發(fā)展秸稈制粒

          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主要由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等作為原料經生物炭化制成。產品易燃、即燃、無煙、無味、無污染、無殘渣、不易破裂且形狀規(guī)則,含炭量高達80%以上,熱值高達4300至6100大卡,可以再生,燃燒時排放的SO2很少。作為秸稈生產大市的周口市,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等資源極為珍貴。每生產1噸玉米可生產2噸秸稈,3噸玉米秸稈就可以產出1噸蜂窩煤,可代替熱值相當煤炭或液化氣。在周口市引進和發(fā)展秸稈結塊、制粒技術,可以引導農業(yè)生產走向一條健康的道路,不僅為農民解決了燃料的問題,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疏導了農民焚燒秸稈的問題。

          2.7加大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力度

          提倡人們合理科學利用秸稈資源,一起保護環(huán)境。只要我們按照這些方法去做,秸稈污染一定會得到有效治理,環(huán)境會變的更加清潔,國家在環(huán)境治理方面的投資也會變得越來越少,經濟也會得到發(fā)展。(作者單位:周口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

          參考文獻:

          [1]劉利,潘偉斌,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86

          [2]劉鴻,周口市農村環(huán)境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1,23:127-129

          篇7

          基于芒市農業(yè)局和土壤肥料中心的調研,對農作物秸稈利用狀況進行梳理;重點分析了目前芒市農作物秸稈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討如何提高秸稈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發(fā)展;從芒市實際情況出發(fā),從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的目標出發(fā)提出相關建議,為芒市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焚燒秸稈;秸稈還田;生態(tài)農業(yè);綜合利用

          自從1999年國家環(huán)保部出臺《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以來,明令禁止焚燒秸稈工作已經開展了16年,但2015年秸稈焚燒火點衛(wèi)星巡查監(jiān)測結果顯示秸稈焚燒火點有所增加。環(huán)境保護部公布數據顯示夏秋兩季共監(jiān)測到秸稈焚燒火點4488個(剔除衛(wèi)星誤判火點,不包括云層覆蓋下的火點),比2014年同期增加325個,增幅為78%。秸稈有多種利用價值,可是農民依然選擇就地焚燒,這就說明秸稈綜合利用渠道雖然很多,但實際實施效果不佳。芒市地處云南的西南部,是一個多民族的縣級農業(yè)市,秸稈資源總量達4276萬t,如何將秸稈“變廢為寶”對于芒市農業(yè)發(fā)展尤為重要[1]。

          一、芒市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狀況

          (一)基本狀況2014年芒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226hm2,總產2324萬t,農村經濟總收入498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880元[2]。秸稈資源主要包括水稻、玉米、甘蔗、小麥、煙葉、豆類、油菜、薯類、花生等農作物收獲籽實后的剩余物質。據統計,2014年芒市秸稈資源總量達4276萬t。其中:還田2568萬t、飼料消耗812萬t、原料生產消耗043萬t、焚燒量507萬t、棄置亂堆346萬t。秸稈焚燒量和棄置亂堆量占秸稈資源總量近20%,存在85萬t的秸稈資源被浪費。

          (二)芒市農作物秸稈還田狀況2014年芒市農作物秸稈資源中60%用于秸稈還田,其秸稈還田的主要方式有機械翻壓還田、堆漚還田、留高茬還田、腐熟劑處理還田等[3],其中機械翻壓還田和腐熟劑處理還田更為普遍,分別占秸稈還田總量的4317%和3011%。由于不同農作物秸稈的特性不同,各種農作物秸稈還田的方式選擇也不同,4074%的水稻秸稈還田方式選擇腐熟劑處理還田,5765%的小麥秸稈還田方式選擇機械翻壓還田,玉米秸稈還田的3735%選擇腐熟劑處理還田,馬鈴薯秸稈還田的8169%選擇機械翻壓還田。

          (三)芒市農作物秸稈飼料化狀況芒市農作物秸稈用作生產飼料占秸稈資源總量的1899%,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存在的農作物秸稈生產飼料的主要處理方法有物理法(簡單)和生物法(提升營養(yǎng)價值)兩種,芒市直接飼喂或將秸稈切成3~5cm的小段飼喂牲畜的物理處理法最為普遍。簡單的物理處理加工使秸稈更適宜牲畜采食,提高了秸稈的消化量,但營養(yǎng)價值吸收較少,消化率較低[4]。

          二、芒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芒市農作物秸稈資源20%被浪費,其余80%簡單處理利用,效果不佳,綜合利用水平偏低。

          (一)農作物秸稈資源浪費嚴重以前農作物秸稈是農民的寶貝,可以燒火做飯、飼喂牲畜、堆漚農家肥,但隨著電磁爐、液化氣、配方飼料和化肥的廣泛使用,秸稈顯然已經成為農民的一項負擔[5]。秸稈還田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成本,生產飼料環(huán)節(jié)較多不能快速清理土地,使得很多農民選擇一把火就地燒掉污染環(huán)境,或者堆置亂棄影響村容村貌。被浪費的85萬t秸稈資源中至少含有425t氮、97t磷和971t鉀,相當于2125t復合肥;4t農作物秸稈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相當于1噸糧食,85萬t秸稈資源可為畜牧業(yè)節(jié)約21萬t糧食;如果這些秸稈資源用于制造燃氣,可生產11300萬m3燃氣,供11300戶居民一年使用,即便是直接燃燒也可以產生425萬t標準煤的熱值[6]。芒市農作物秸稈資源20%被就地焚燒或丟棄,是對農業(yè)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各種利用方式效果不佳目前芒市農作物秸稈資源80%進行了加工利用,基本與全國綜合利用水平持平,但就芒市已利用部分的利用方式和比重來看,秸稈綜合利用效果不佳。第一,秸稈還田科技水平較低,直接粉碎秸稈還田粒度過大(大于3cm),延長了秸稈腐爛的周期,為病蟲害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簡單的粉碎翻壓還田數量過多,會給土地造成分解負擔,并影響種子的生根發(fā)芽[7]。第二,農作物秸稈用作飼料處理過于簡單,不利于牲畜消化吸收。直接飼喂或簡單切碎處理雖然可以提高牲畜適口性,增加牲畜的食用量,但秸稈中含有很多牲畜無法直接消化的粗纖維,需要一定的生物處理才能提高秸稈飼料的食用價值。第三,芒市農作物秸稈原料生產消耗過少。2015年前三季度芒市累計接待中外游客26283萬人次,完成旅游社會總收入3707億元。作為一個多民族的旅游城市,農副工藝品產業(yè)未能充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秸稈編制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工藝品無論從產量還是銷量來看都未達到預計水平。

          (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識淡薄一方面,各級政府缺乏正確的宣傳、引導和扶持,普遍認為只要秸稈不就地焚燒,就與自己無關。目前秸稈還田技術和飼料加工技術滯后,又得不到政府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從農民利益角度來講,秸稈就地焚燒不僅省錢、省事,還能形成草木灰增加土壤肥力,強制禁燒嚴重損害農民根本利益。雖然通過各種強制措施,遏制了部分農民焚燒秸稈的行為,但未從根本上解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8]。另一方面,農民缺乏秸稈變廢為寶意識,隨著非農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不再愿意耗費很大精力在土地上,秸稈處理費時費力,凈增收益不明顯,農作物秸稈無疑是農民的一項負擔,焚燒或按規(guī)定簡單處理成為秸稈的主要去向。雙方對秸稈綜合利用認識不到位,使秸稈資源無法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三、芒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對策建議

          (一)擴寬農作物秸稈利用方式結合芒市農業(yè)生產特征、秸稈資源狀況,充分利用芒市生態(tài)資源和旅游資源,從兩個方面加大秸稈的綜合利用[9]。一方面,在豬、牛、羊集中飼養(yǎng)片區(qū)推廣生態(tài)化種養(yǎng)結合新技術。芒市2015年前三季度累計出欄豬206839頭,牛24677頭,羊15237只,全年預計出欄牲畜33萬頭(只),秸稈飼料化可以大大降低養(yǎng)殖成本,提高肉質。牲畜的糞便可以直接還田,減少化肥的使用,優(yōu)化土質,也可以生產沼氣,為農民提供生活能源,沼液還田。政府引導,企業(yè)參與,農民主體將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能源化、肥料化,一舉三得。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秸稈編織工藝品產業(yè)。農民利用秸稈編織具有民族特征的工藝品不僅能宣傳民族文化,還能為農民增加收入,一舉兩得。秸稈編織的扇子、草籃、草墩、草墊等工藝品既有觀賞價值,還具有一定的生活用途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除此之外,草席廣泛用于農副產品包裝材料和保溫材料,并且可以機械化生產,可以大規(guī)模的將秸稈變廢為寶。

          (二)調整農作物秸稈利用方式針對農作物秸稈利用效果不佳的問題,應當優(yōu)化秸稈還田和秸稈飼料化的具體內容。一方面,正確引導生態(tài)農業(yè)思路減少秸稈粉碎還田的數量(低于30%),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秸稈粉碎粒度(小于3cm)[10]。土地對秸稈的分解和吸收受秸稈粉碎還田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影響。提高堆漚還田、過腹還田比重,降低秸稈粉碎粒度,不僅有利于減輕土地分解負擔,還有助于避免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秸稈還田效果。另一方面,推廣并扶持秸稈青貯處理方式。青貯是一種投資少,操作簡單,營養(yǎng)價值高,并且適宜全國推廣的秸稈生物處理方法。青貯飼料氣味酸香、顏色黃綠、柔軟、適口性好且容易被動物消化吸收、營養(yǎng)不易丟失,極大地發(fā)揮了秸稈飼料的食用價值。芒市年均氣溫195℃,為秸稈青貯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轉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識農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也離不開農民的實際行動。一方面,政府應當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視程度,加強宣傳、引導、扶持和監(jiān)督的力度。新方式、新思路的推廣需要政府的宣傳和引導,科技的進步和普及需要政府的扶持,發(fā)展的方向和過程需要政府的監(jiān)督和調整。例如,秸稈編織工藝品的宣傳和培訓、“秸稈—飼料—糞便—沼液”方式的引導和扶持、秸稈粉碎技術的進步、青貯技術的推廣都需要政府角色的有力支撐。另一方面,農民要積極轉變思路。芒市是一個熱區(qū)資源豐富的重點農業(yè)生產地區(qū),應當主動探尋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致富的出路,推動農業(yè)向著綠色、安全、生態(tài)的方向發(fā)展。農民要主動接收政府的宣傳和引導,積極利用扶持政策發(fā)家致富。例如,隨著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食品安全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農民應當積極應對,通過堆漚還田、過腹還田等施用農家肥的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提升農產品品質。

          [參考文獻]

          [1]番紹玲.德宏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24):185.

          [2]王艷芬.芒市農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云南農業(yè),2009(9):63.

          [3]胡曉明,張無敵,尹芳.云南省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23):

          [4]肖體瓊,何春霞,凌秀軍,等.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世界農業(yè),2010(12):31.

          [5]張國云.云南德宏州循環(huán)農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調查,2010(5):9.

          [6]李志坤.秸稈產業(yè)化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再生資源與循環(huán)經濟,2015,8(3):28.

          [7]查良玉.秸稈機械集中溝埋還田的經濟效益分析[J].浙江農業(yè)學報,2015,27(3):467.DOI:10.3969/j.issn.1004-1524.2015.03.25

          [8]王勝曼.河北省農作物秸稈產業(yè)化發(fā)展存在的問題[J].農機化研究,2008(80):241.DOI:10.13427/j.cnki.njyi.2008.02.065

          篇8

          中圖分類號 S21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98-02

          Abstract:Fengyang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y,annual crop straw output reached 700,000t. During the harvest,the crop straw burning has become the priority of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our county invested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forbiding burning straw,although it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but the burning of straw still often occurre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arm of straw burning,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raw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n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Key words:Crop straw;Harm;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鳳陽縣作為農業(yè)大縣,常年糧食種植面積12萬hm2,全年的農作物秸稈產量可達70萬t以上,其中可收集的在55萬t左右,具體為小麥秸稈20萬t,水稻秸稈30萬t,玉米秸稈5萬t。由于科學的秸稈利用方式和意識尚未建立起來,特別是當前農村對秸稈綜合利用途徑不多,秸稈還田普及率低,加上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農村現有勞動力少,秸稈收集費工費時,農民為了省事,往往一燒了之。加劇了環(huán)境污染,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因此開展作物秸稈處理和綜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焚燒秸稈危害

          1.1 污染環(huán)境,危害人體健康 焚燒秸稈時,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刺鼻的煙霧氣味會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fā)生,甚至造成窒息。

          1.2 引發(fā)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焚燒秸稈時,若遇上四五級風的天氣,極易引燃周圍易燃物,很容易引發(fā)田間大火,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3 引發(fā)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由于大量農田大多分布在公路兩旁,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極易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每年都有新聞報道,因焚燒秸稈造成飛機航班延誤、機場被迫關閉、高速公路無法通行的事件,嚴重影響了公路和民航的安全,給交通造成損失。

          1.4 破壞土壤生態(tài)平衡 秸稈焚燒破壞土壤生態(tài)平衡導致土壤有機質下降,因為秸稈焚燒會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從而影響作物對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2 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從2011年國家發(fā)改委、農業(yè)部、財政部聯合印發(fā)《“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開始,到2014年國家發(fā)改委辦公廳、農業(yè)部辦公廳聯合《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目錄(2014)》和安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4年全省秸稈禁燒工作方案的通知》,都對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作出了規(guī)劃,以確保實現“到201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為貫徹執(zhí)行這些政策,2014年5月31日,鳳陽縣政府辦公室《鳳陽縣秸稈禁燒工作考核及獎懲辦法的通知》,雖然對秸稈焚燒的危害有一定認識,環(huán)境污染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但對秸稈處理和綜合利用沒有可行的辦法。聯系近幾年的工作,針對存在問題,參考已有的秸稈利用經驗和做法[4-8],對作物綜合利用概述如下:

          2.1 用作有機肥 當前農業(yè)生產中化肥使用量一年比一年增多,造成土壤板結,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缺乏嚴重。據農業(yè)專家測算,我縣每年生產的農作秸稈所含氮、磷、鉀相當于我縣目前所施用化肥量的25%以上,因此通過秸稈還田、秸稈堆肥等肥料化技術,使秸稈變成綠色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從而變廢為寶。

          2.2 用作畜禽飼料 目前我縣個別養(yǎng)牛場采用大量收購玉米秸稈,通過青貯、微貯等方式進行飼料化處理后,作為粗飼料;又將牛糞便還田,形成了良性的循環(huán)農業(yè)。這種方式簡單易行、省力省時,便于長期保存,解決冬季牲畜飼料缺乏的問題,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2.3 用作能源 我國人均可利用的能源很少,通過固定成型燃料、秸稈燃燒發(fā)電、秸稈沼氣等能源化技術處理,在解決作物秸稈處理的同時,又能解決能源緊缺的問題。根據規(guī)劃,到2017年,安徽省將在各縣建成1個秸稈燃燒火力發(fā)電站,以緩解能源緊張問題。

          2.4 用作工業(yè)原料 秸稈本身含有天然纖維素纖維,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為工業(yè)原料,用于板材加工、造紙、化工等行業(yè);另外利用秸稈還可生產墻體材料、秸稈防火板、秸稈裝飾材料等一些新型建筑材料。目前,中國科技大學已成功試驗將木屑、稻殼、玉米棉花秸稈等多種原料熱解加工成生物油;蚌埠豐原集團利用生物發(fā)酵技術,處理秸稈產生纖維素乙醇,這2項技術具有國內先進適用性,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實驗室成果走向市場,形成產業(yè)化生產。

          2.5 用作特種栽培和養(yǎng)殖的原料 我縣在安徽科技學院食用菌研究院的技術支持下,利用作物秸稈培育食用菌技術已基本成熟,2007年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在小崗村創(chuàng)業(yè)園生產的雙孢菇用的基料就是稻草和牛糞。在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發(fā)酵后的培養(yǎng)基還可用作優(yōu)質的有機肥還田,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將秸稈經過粉碎堆制處理后,可作為蚯蚓餌料飼養(yǎng)蚯蚓,而蚯蚓糞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3 目前我縣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1)政府引導和社會輿論宣傳不夠。雖然縣政府及早出臺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實施方案,大力加強宣傳,在全縣各路口、街道、村莊、田間懸掛宣傳橫幅,但是社會和公眾的認知接納不夠,因為我縣農村青年勞動力多半外出務工,從事生產人員多是留守的老人,而作物收獲季節(jié)性強,時間緊,收集處理秸稈費工費時,為了省事往往一把火一燒了之。

          (2)秸稈作為畜禽飼料和工業(yè)原料,流通體系不健全,秸稈收購波動大,價格高、生產運行成本高。而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量大,根本消化不了。

          (3)秸稈堆置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腐爛后還會造成水體污染等問題,因而經濟、社會效益不高,影響各方投入和積極性。

          (4)秸稈作為能源,加工成生物油或乙醇,關鍵技術和先進設備欠缺,推廣和應用困難。

          (5)社會資金投入不足,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根據秋季水稻良種補貼面積,縣財政給予每667m2補助45元,用于對低茬收割、秸稈還田、離田清運、集中堆放等補助費用的發(fā)放。其中:按20元/667m2標準補貼給低茬作業(yè)農機手,按每25元/667m2標準用于具體實施秸稈還田、離田清運、集中堆放等人員補助,各方積極性不高。因此,秸稈并沒有最終處理消化,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4 結語

          通過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實施,不僅能實現秸稈的多層次利用,促進畜牧業(yè)和副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可改良土壤,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使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增長,保持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其中秸稈還田是目前條件下,秸稈綜合利用有效手段,秸稈還田包括秸稈機械化粉碎直接還田、高溫堆肥還田、過腹還田、氣化還田等技術,這就需要政府、農機、農技及相關企業(yè)等部門的合作。

          參考文獻

          [1]薛向磊,黃丙申,初旭宏,等.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J].農業(yè)科技與裝備,2014,243(9):57-59.

          [2]楊戈.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研究[J].農業(yè)科技與裝備,2013,227(5):61-62.

          [3],孫可偉,柴希娟.秸稈的綜合利用[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6,24:22-24.

          [4]陸文卿,田艷峰.秸稈處理的三種方法[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6,2(27):37.

          [5]張啟峰,張世平,邵延文,等.玉米秸稈制取木糖醇的研究[J].黑龍江大學學報,1996,13(1):102-107.

          [6]劉俊峰,易平貴,金一粟.稻草、麥稈等農作物秸稈資源再利用研究[J].資源科學,2001,23(2):46-48.

          篇9

          [中圖分類號] F3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236-01

          目前秸稈的利用問題仍然是政府環(huán)保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晝夜監(jiān)控、全民齊動員的方法進行督促和管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并沒有根本上解決禁燒的問題,政府部門急切需要找到一種合理有效、利惠于民的方法解決秸稈禁燒的現狀,從而打造一個和諧、環(huán)保的灌云,因此而言,如何對秸稈進行綜合有效的利用是解決秸稈禁燒的重中之重。

          一、連云港市灌云縣秸稈禁燒的工作現狀

          隨著我縣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逐漸的提高,秸稈由過去的生活燃料逐漸被人們所遺棄。這就使得在我縣,甚至整個江蘇省到了水稻和小麥的收獲季節(jié)之時,秸稈成為了農田里的累贅,為了盡快、“有效”的解決這些累贅,通常情況下是將這些秸稈焚燒了之,然而他們往往在焚燒秸稈的過程中忽視了空氣污染的問題,有的甚至自顧的焚燒秸稈卻造成了嚴重的火災,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灌云縣政府相關單位對這些情況相當的重視,不僅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監(jiān)管和監(jiān)督這種情況,而且利用各種方法去提供相關的技術使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由于政府的方法和方式等緣故造成秸稈禁燒工作收效并不明顯,大多數居民在監(jiān)督之外又重新回到了秸稈焚燒的行列中去,并沒有真正的達到禁燒工作的目的,政府部門通過工作重點的轉換,將工作重點由過去的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轉移到如何合理的引導農民去合理的利用秸稈。根據我縣的基本情況,現將秸稈綜合利用的基本方法做如下說明。

          二、秸稈的利用

          1.秸稈發(fā)電

          首先從整個江蘇省出發(fā),江蘇省作為能源小省、農業(yè)大省其農作物的秸稈殘留相當的豐富,全江蘇省的秸稈資源有超過4300噸,在全國農作物的秸稈殘留中位居前茅,如何將這些秸稈用于發(fā)電,不僅僅能夠解決資源少的天然現狀,而且還能夠改善秸稈禁燒的問題。

          利用秸稈發(fā)電主要具有以下三種技術方式:首先是秸稈的自燃發(fā)現。這種發(fā)電方式相對而言技術簡單,作為我省的主要秸稈發(fā)電利用方式,在秸稈發(fā)電的初期,我省在秸稈發(fā)電的運營中,處于虧損趨勢,但是到了2009年之后我省的秸稈發(fā)電呈現了盈利趨勢,而且2010年之后其秸稈發(fā)電的業(yè)務收入穩(wěn)定的增長比保持在30%以上,因此而言秸稈發(fā)電,具有較高的發(fā)展空間,但是秸稈發(fā)電也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主要體現在秸稈發(fā)電項目在運用的過程中,建設成本較高,而且秸稈發(fā)電對于秸稈的供應總量要求較高,因為一旦供應不足則會產生停工,一旦停工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其次秸稈在回收過程中價格較高;最后秸稈發(fā)電設備在利用過程中對其維護成本較高。

          2.秸稈作為飼料

          在農作物收獲之后,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秸稈制成供給家禽和家畜使用的飼料,這就需要我們經過一定的粉碎和深加工。由于秸稈屬于相對比較低級的飼料,我們需要適當的對秸稈進行氨化和堿化,然后再經過發(fā)酵處理,最后經過發(fā)酵貯存。對于秸稈的處理過程相對比較困難,因為其中秸稈的微生物處理是各國的難題也是各國微生物處理的重點,相對而言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去將秸稈合理完全的轉換為有機飼料。

          3.利用秸稈制造沼氣

          利用秸稈制造沼氣這在我省極為常見,秸稈在制作沼氣之后其所生產的廢渣(主要指的是沼液、沼肥),這兩種物質不僅僅可以用于我們的魚類飼料,而且還可以用于我們的農田施肥,因此而言秸稈制造沼氣在目前來看是利用效率最高的一個項目,此外我國在利用秸稈制造沼氣方面的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并且掌握了超過6套的不同沼氣制造方案,此外沼氣設備相對比較便宜,而且其設備的安全性能比較高,對于利用秸稈制造沼氣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制造沼氣的過程中形成的輸氣管道的焦油容易堵塞管道,因此而言需要我們定期進行清理。

          4.秸稈直接還田

          在這兒所說的秸稈直接還田并不是傳統的直接放置于田中,因為這樣不僅僅影響了下次種植,而且影響相關作物的生長。在這兒將秸稈經過發(fā)酵,職稱農家肥施予田中,或者將秸稈磨成粉狀直接埋在田中直接發(fā)酵,這樣做的結果可以使發(fā)酵后的秸稈和秸稈粉作為農田的改良劑,使農田環(huán)境得到改善。

          5.秸稈覆蓋果園

          由于灌云縣屬于暖溫帶,常年平均氣溫處于14攝氏度左右。因此,其有豐富的果園環(huán)境,我們可以通過秸稈覆蓋于果園空地上,這樣不僅僅可以防止果園的水分蒸發(fā),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環(huán)境,此外在其他地區(qū)利用秸稈覆蓋果園還可以大大減少水土流失,這樣的操作相對其他技術而言,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用的特點,在秸稈綜合利用過程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6.秸稈的變廢為寶

          在傳統的秸稈處理過程中常常通過焚燒的方法,這樣做極度不科學,不僅僅危害了環(huán)境而且造成了浪費。因為秸稈可以走入我們的生活,秸稈可以通過利用制作成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編織袋、而且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以作為保溫材料的一種、而且秸稈可以通過深加工做成一種人造炭,這種人造炭不僅具有熱量高、生火快的特點,而且相對于傳統的煤炭,更加的環(huán)保。

          三、結論

          本文主要先通過分析連云港市灌云縣秸稈禁燒的工作現狀,然后又從六個方面分析秸稈利用在秸稈禁燒工作中的作用,通過這六個方面的作用,我們可以明顯發(fā)現,其實在過去的秸稈利用過程中并沒有通過合理有效的方法促使農民參與到秸稈利用的實惠中去,只有讓農民在秸稈利用中得到實惠,才能自主的投入到秸稈的利用中去,我們就不用在秸稈禁燒中下功夫了,人們自然而然的就不再去焚燒秸稈了,以上的秸稈利用的方法是個人的意見,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更好的方法提出來造福于民。

          參考文獻

          篇10

          一、秸稈露天焚燒的危害

          其一,污染空氣環(huán)境,損害身體健康。農作物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等元素,特別是剛收割的秸稈尚未干透,經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煙塵,不僅對大氣環(huán)境造成損害,可吸入顆粒也直接通過呼吸危害人身健康。

          其二,破壞土壤結構,破壞土壤質量。農戶普遍存在這一誤區(qū),即田間焚燒秸稈省時省事,同時也能起到追肥作用。事實上,在田間焚燒農作物秸稈僅能利用所含鉀的40%,其余氮、磷、有機質和熱能則全部損失。且秸稈焚燒時地面溫度急劇升高,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會大量損耗,造成土壤板結,嚴重破壞了土壤的生態(tài)平衡,不利于農作物的再生長。

          其三,影響公共安全,帶來生命財產隱患。由于秸稈焚燒為農戶自發(fā)行為,因此燃燒后極易引燃周圍易燃物,且缺乏撲救措施和力量,給周邊村莊、電壓設備、人身安全等帶來重大隱患。燃燒秸稈形成大量的煙霧,使能見度大大降低,嚴重干擾了道路交通和航空航運的暢通安全。

          二、秸稈焚燒現象產生的原因

          由于秸稈綜合利用率較低,應用范圍不夠廣,特別是近年來農村出現重化肥輕有機肥、重用地輕養(yǎng)地、重產出輕投入的傾向,加之缺少必要的政策引導,因此近年來秸稈焚燒有愈演愈烈趨勢。

          從經濟角度分析,大氣資源的共享性誘發(fā)農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過度支配;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秸稈逐漸退出飼料、燃料等傳統功用范疇,較高的秸稈處置成本和較低的秸稈應用回報,使作為理性經紀人的農民從機會成本角度出發(fā)選擇以焚燒方式處理秸稈;秸稈環(huán)保利用技術成本過高、推廣不夠、市場較窄,且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也無法充分調動相關企業(yè)的規(guī)模化回收利用的積極性。

          從社會角度分析,我國農村土地集約化程度低,大都是一家一戶零散經營,分散式焚燒自由度高,缺少統一統籌的規(guī)范管理平臺;由于城市化進程和勞動力自由遷移,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農忙時留守的婦女、老人較難將秸稈打捆搬運離田,就地焚燒在所難免。

          從管理角度分析,當前管理主體單薄,機制上表現為權力單向運動、缺失互動,尚未形成社會廣泛參與的互動管理;管理方式單一,理念上體現為管制性,著力點更多體現在“堵”和“禁”上,而秸稈如何處置、如何利用“疏”的力度仍然薄弱,因此容易導致政策失靈。

          三、秸稈焚燒中政府職能發(fā)揮的現狀

          在處置秸稈焚燒問題上,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應對,努力作為,取得一定成效。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明文規(guī)定,焚燒麥秸是違法行為,國家環(huán)保總局、農業(yè)部等多個部委多次聯合下發(f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等通知,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進行有效保障。利用衛(wèi)星遙感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全國秸稈焚燒情況實施在線監(jiān)控,將收集到的有關焚燒火點數、焚燒時問、焚燒經緯度、火區(qū)影響范圍等信息及時通報,從技術層面進行有力監(jiān)督。先后出臺鼓勵循環(huán)農業(yè)發(fā)展和秸稈綜合利用的稅收優(yōu)惠、補貼激勵政策,包括對秸稈能源化利用企業(yè)消耗秸稈提供專項財政補貼,對使用秸稈生產電力、熱力給予所得稅減免優(yōu)惠等,從政策層面進行引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也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嚴禁焚燒秸稈的具體工作意見和辦法,開展包掛、巡邏、宣傳等多項工作措施,并實行嚴格的問責制處罰監(jiān)管不力的各級責任人。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政府職能發(fā)揮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第一,預案不足。無論是立法禁止還是事后處置,都著眼于秋收秋忙這一特定時間段,都聚焦于“禁燒”這一目的,未能從源頭考慮進行提前干預、事前預防,未能作為一項長效工作進行推進,也未能讓農民形成“不愿燒”這一共識。

          第二,投入不足。秸稈來源遍布全國農區(qū),卻缺乏普惠性的扶持政策;在秸稈環(huán)保利用方面,沒能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科技攻關,找出低成本、高效率和少二次污染的秸稈利用方法與途徑;在財政補貼方面,補貼數額和農民處理秸稈成本存在差距,導致農民積極性不高。

          第三,服務不足。在支持農民機械化收割方面,沒能充分解決收割機因功率不夠機械收割留茬較高、秸稈運輸不便等問題,秸稈收儲運、終端產品應用等依然是薄弱環(huán)節(jié),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缺少與相關企業(yè)的溝通合作,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未能協調配合,沒能真正在農民、企業(yè)之間搭建秸稈回收利用的商業(yè)合作新平臺。

          第四,宣傳不足。偏重警示性宣傳,缺少環(huán)保宣傳、科技宣傳和補貼政策宣傳,未能充分將秸稈禁燒上升為農民普遍認可的自律意識和公德理念。

          四、秸稈焚燒中強化政府職能的建議

          秸稈禁燒和回收利用需要農戶、企業(yè)的支持參與。但無論是秸稈飼料、秸稈還田、工業(yè)原料,如僅憑一家一戶這種分散種植模式和企業(yè)自發(fā)自覺行為,都很難形成秸稈回收、開發(fā)、利用的規(guī)?;a業(yè)。因此,政府的積極介入和積極作為必不可少。在秸稈處置工作中,政府要克服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的問題,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微觀控制走向宏觀調控。應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能,充分運用經濟職能和社會管理手段,組織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疏堵結合,真正由“管制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不斷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更加有效方式。

          1、強化激勵措施,出臺和完善有關秸稈利用的優(yōu)惠政策

          激勵機制重在以利益引導為價值導向,在尊重農民、企業(yè)的前提下,政府應提供相應財政資金,通過與利益相關方簽訂契約合同的方式實現協同治理。一方面,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突出產業(yè)化帶動,對相關生物質發(fā)電企業(yè)、秸稈收購企業(yè),加以培育、扶持,實施稅收等優(yōu)惠,并協助市場推廣和拓展。另一方面,加大秸稈禁燒補貼、秸稈青貯補貼、秸稈沼氣菌種費補貼、秸稈反應堆技術補貼等方面的實施力度,將秸稈還田、打捆、青貯等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并加大對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yè)的補貼力度,真正調動農民主體正確處置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的積極性。

          2、強化合作機制,構建處置利用秸稈的有效平臺

          政府應與相關企業(yè)充分合作,努力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實用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要針對不同農作物秸稈特質,通過組織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科技攻關,找出低成本、高效率和少二次污染的秸稈利用方法與途徑,變廢為寶。要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加強農民主體之間的合作,以土地集約化經營,著力解決農民土地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為秸稈規(guī)?;厥绽锰峁┛刹僮骺臻g。

          3、強化管理監(jiān)督,建立秸稈禁燒的工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