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07:47: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雛鷹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各區(qū)、縣(市)科技局、錢塘新區(qū)經發(fā)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科技型初創(chuàng)企業(yè)成長,完善高新技術企業(yè)培育庫,助推我市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重點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根據《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培育工程實施意見》(杭科高〔2020〕71號)的有關規(guī)定,經研究,決定開展2021年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認定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1.注冊地在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企業(yè)法人,符合我市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導向要求。
2.企業(yè)注冊成立時間在2015年3月11日-2020年3月10日之間,具有良好的成長性,且申報時企業(yè)上年度銷售額在5000萬元(含)以下。
3.企業(yè)上年度職工數不少于10人,且企業(yè)從事研發(fā)和相關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yè)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5%。
4.企業(yè)研發(fā)經費單獨建帳,上年度研發(fā)投入不低于50萬元,上年度的研究開發(fā)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上年度銷售收入小于3,000萬元的企業(yè),比例不低于5%;
(2)上年度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企業(yè),比例不低于4%。
5.企業(yè)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至少一項Ⅱ類及以上知識產權),且企業(yè)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fā)揮支持作用。
6.企業(yè)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質量事故、嚴重環(huán)境違法行為或嚴重失信行為。
二、申報流程
1.企業(yè)申報。通過杭州市科技創(chuàng)新云服務平臺(d.zjsti.gov.cn/ccphangzhou/)進行網上申報。推薦使用Chrome瀏覽器或360瀏覽器極速模式打開,企業(yè)用戶點擊“法人登錄”,使用浙江政務服務網賬號登錄,無政務服務網賬號的請先注冊。登錄系統(tǒng)完善基本信息后,進入“市認定類--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認定”模塊填寫《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認定申請表》,并上傳佐證材料。網上申報截止日期為4月28日。經所在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后,將《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認定申請表》和佐證材料一式一份(加蓋公章),報各所在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門留存,申報材料可通過郵寄方式送達。
2.審核報送。各所在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對申報企業(yè)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和企業(yè)申報條件、運營狀態(tài)以及上年度是否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質量事故、嚴重環(huán)境違法行為或嚴重失信行為等進行審核,并通知企業(yè)完成網上補充完善材料。各地科技管理部門網絡推薦截止時間為5月20日,推薦截止后,不設材料補正環(huán)節(jié)。經主要領導簽字后,各地科技管理部門于5月21日前,將紙質推薦函和《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推薦匯總表》(均加蓋公章)報送至市科技局。
三、其他事項
1.為有序推進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培育工程實施,根據當年市財政預算,“雛鷹企業(yè)”認定數量為800家左右。
2.本次評審采取網絡評審,擇優(yōu)認定,請各申報單位認真核實網絡填報數據。
3.為避免在申報截止日由于企業(yè)同時申報而造成系統(tǒng)無法提交材料的情況,請各申報企業(yè)早做準備,盡量提前提交網絡申報材料。
四、聯系方式
(一)業(yè)務咨詢
市科技局高新處: 康智勇 聯系電話:87060184
王立華 聯系電話:85394613
各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業(yè)務咨詢電話:
序號
區(qū)、縣(市)
聯系人
聯系方式
1
上城區(qū)
陳 峰
87099631
2
下城區(qū)
金信軍
28910613
3
江干區(qū)
汪珠亮
86972240
4
拱墅區(qū)
林佳霖
88259497
5
西湖區(qū)
伍海舟
85112750
6
濱江區(qū)
金 鑫
88162553
7
蕭山區(qū)
吳穎芳
82898281
8
余杭區(qū)
馬田園
86242942
9
富陽區(qū)
李露茜
63323730
10
臨安區(qū)
陳文奇
63758628
11
桐廬縣
劉偉秋
58508190
12
淳安縣
葉麗琴
64824524
13
建德市
徐炎敏
64733644
14
錢塘新區(qū)
屠佳陽
82985357
15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
朱琦偉
87173417
(二)網絡技術咨詢
陶 礫 聯系電話:87054113
附件: 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推薦匯總表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2021年3月10日
附件
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yè)推薦匯總表
區(qū)、縣(市)科技局(蓋章) :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
序號
企業(yè)名稱
區(qū)縣(市)
注冊日期
統(tǒng)一社會
信用代碼
技術
領域
銷售收入(萬元)
主營業(yè)務收入(萬元)
研發(fā)投入(萬元)
研發(fā)費用占比
企業(yè)職工數
科技人員數
科技人員占比
I類專利
Ⅱ類專利
推薦意見
申請數
授權數
申請數
授權數
[中圖分類號] F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3)06-0052-04
[基金項目]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J07B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40535026),中國低碳發(fā)展宏觀戰(zhàn)略項目(201208)。
[作者簡介] 朱守先(1975 — ),江蘇銅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fā)展與環(huán)境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資源環(huán)境與區(qū)域發(fā)展。
一、導 言
2013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19)召開在即,“基礎四國”在杭州舉行第17次氣候變化部長級磋商會議,會議就氣候變化大會成果和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磋商,認為大會優(yōu)先任務是有效履行巴厘進程各項決定,兌現業(yè)已做出的承諾,特別是發(fā)達國家應根據其歷史責任,率先承擔全經濟范圍的量化減排指標,并切實兌現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的承諾。
早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15)開幕前夕,印度、巴西、南非代表曾齊聚北京,共商氣候大會上的基本立場,源于國名英文的首字母縮寫,四國開始被冠以“基礎四國”稱謂。
基礎四國同時也是20國集團(G20)11個重要新興工業(yè)國家的重要成員,2012年基礎四國以占世界17.85%的GDP產出,導致了占世界34.75%的碳排放,中國和印度的碳經濟強度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本文從發(fā)展階段、資源稟賦、技術水平三方面,比較分析基礎四國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條件,以期為發(fā)展中國家公平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政策依據。
二、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內涵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13:自然物理基礎》,以更多的觀測和研究證據證明了全球氣候變暖,進一步確認了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人類活動導致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半以上的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結論的可信度進一步提高,超過了95%;預估未來全球地表氣溫將繼續(xù)上升,到本世紀末將再上升0.3~4.8℃。
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減緩,需要人類采取干預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者通過碳匯的形式將溫室氣體轉移。適應,是對自然或人類系統(tǒng)實際的或預期的氣候刺激或其影響而做出調整,以求趨利避害。
減緩氣候變化,需要采取相應的手段或措施。由于溫室氣體的排放與有關社會經濟和技術等驅動因子直接相關,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需要考察技術潛力,明確主要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以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
適應是人類社會對預期或實際的系統(tǒng)功能、過程或結構變化而產生的影響,采取的一種有目的應對行為。一般而言,適應主體可以是人類社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包括資源環(huán)境系統(tǒng)、支撐系統(tǒng)和人文系統(tǒng)等。適應的目的,是通過降低人類社會對全球變化的脆弱性,減輕不利影響,增強有利影響,規(guī)避風險。
減緩是一項相對長期、艱巨的任務,而適應則更為現實、緊迫,對發(fā)展中國家尤為重要。減緩與適應必須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平衡、同舉并重。
三、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條件
(一)發(fā)展階段
人類發(fā)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是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從1990年開始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的標準,指數根據平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國民教育和生活水平計算,在世界范圍內可以進行國與國間的比較。
人均GDP并不是衡量人類發(fā)展的唯一指標,因此人類發(fā)展指數需加入兩個與生活品質有關的指標——健康和教育。人類發(fā)展指數是在三個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預期壽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程度,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人類發(fā)展指數的分類標準是相對的,2012年以國家總數187的四分位數作為人類發(fā)展指數分類的基礎,分為極高、高、中等和低人類發(fā)展指數。人類發(fā)展指數位列極高、高和中等的組別各有47國,低人類發(fā)展指數的組別有46國。巴西、中國、南非、印度位次依次為85、101、121、137,除巴西外,其余三國均處于中等人類發(fā)展水平。
鑒于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基礎四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重要代表,堅持公平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共同但有區(qū)別責任原則,是氣候變化談判和氣候政治的基石。發(fā)展中國家當前仍然面臨應對氣候變化資金和技術的雙重約束。2012年的IPCC-SREX報告顯示,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和世界銀行,在2007年和2010年開展的適應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成本研究中認為,發(fā)展中國家每年適應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成本不低于700億美元,并有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要實現經濟轉型、走低碳發(fā)展的道路,建立節(jié)能低碳的社會經濟體系,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二)資源稟賦
以能源和碳匯為基礎的資源稟賦,是決定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物質基礎之一。
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大規(guī)模使用,根據化石能源品種的碳排放強度進行分類,可以噸標準煤排放/噸CO2為界,將能源品種劃分為高碳能源、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其中煤炭和石油碳排放強度分別為2.741噸CO2/噸標準煤和2.136噸CO2/噸標準煤,屬于高碳能源,天然氣碳排放強度分別為1.626噸CO2/噸標準煤,屬于低碳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屬于零碳能源。
因此能源資源稟賦可以從能源消費結構進行分析。高碳能源比重越大,表明能源消費結構越不清潔低碳。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能源統(tǒng)計數據,2012年,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碳能源強度分別為2.359t CO2/tce、2.268t CO2/tce、1.274t CO2/tce和2.52t CO2/tce,世界平均水平為1.932t CO2/tce。其中中國、印度和南非也是G20中高碳能源煤炭消費比重超過50%的三個國家,而巴西由于零碳能源水電比重高達34.4%,碳能源強度僅為南非的50.5%,這就導致盡管巴西能源消費總量為南非的2.22倍,而碳排放總量僅高出南非12.19%的原因所在。各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與優(yōu)化,除了資源稟賦之外,還取決于各國資金和技術的實力。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算:全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茖W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約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林業(yè)具有多種效益,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基礎四國除巴西外,其余三國森林覆蓋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強森林資源和保護與建設成為低成本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技術水平
技術水平因素與發(fā)展階段緊密關聯,但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實用工具,技術發(fā)揮了決定性作用。開發(fā)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低的技術以及傳播創(chuàng)新以應對氣候變化,對于發(fā)展中國家減排極為關鍵。技術進步能夠從不同角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包括能源效率、氣候友好技術發(fā)展水平(如碳捕獲技術等)、管理效率、能源結構等。一般所說的氣候友好技術,主要針對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車等重點能耗部門,既包括對現有技術的應用,近期可商業(yè)化的技術,也包括遠期可能應用的技術。例如,從現階段來看,能源部門的低碳技術涉及節(jié)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fā)、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術、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CCS)等領域的減排新技術。
當前基礎四國已經在應對氣候變化技術領域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合作,如在雙邊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下,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成為中巴、中南(非)科技合作的優(yōu)先領域,氣候變化成為中印科技合作的優(yōu)先領域。中國和南非開展了煤炭液化方面的技術交流,南非研究引進中國的燃煤鍋爐等離子點火技術。中國和印度開展了能源比較研究、青藏高原氣候與環(huán)境合作研究和聯合試驗。中國和巴西分別擁有世界最大的兩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和伊泰普水電站,2012年兩座水電站發(fā)電量均超過980億千兆瓦時,水電仍是兩國近期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戰(zhàn)略重點,在融資、基礎設施建設、設備制造領域水電合作是兩國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向。
未來基礎四國要加強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同時要加強國際技術研發(fā)合作。加快技術引進、消化的速度,成為發(fā)展氣候友好技術的重要舉措。由于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實施技術標準指標可能會帶來技術或貿易壁壘及貿易保護主義,但是強制性技術標準,會促進企業(yè)淘汰落后技術,加快氣候友好技術投資和研發(fā)。
四、結論與建議
20世紀90年代啟動國際氣候談判進程以來,發(fā)達國家陣營與發(fā)展中國家陣營南北對立的基本格局貫穿始終。在南北對峙的基本格局下,針對不同階段或各種議題,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內部都存在許多不同的利益集團,其間的利益關系復雜多變。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基礎四國均在磋商機制的基礎上持統(tǒng)一的立場出現,為發(fā)展中國家謀取公平基礎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仍將是基礎四國的重要使命。
作為在世界氣候變化問題上立場一致的發(fā)展中大國,基礎四國加強基礎條件分析與能力建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所在。目前基礎四國的磋商機制和交往,僅限于應對氣候大會領域,基礎四國加俄羅斯構成的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域發(fā)展無疑將發(fā)揮更加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貯能技術分類及特性
⑴電磁貯能。電磁貯能按照介質不同可以分為兩類:超導材料和電容器貯能,即分別應用這兩種材質存儲磁場能,輸送功率的時候不需要任何形式能量的轉換,具有功率大、變換效率高、響應時間短等優(yōu)勢,能夠很好地提升電力網絡的輸出電能質量、削弱輸出功率波動。
⑵電化學貯能。主要包括:1)鈉硫電池;2)鋰離子電池;3)鉛酸電池;4)液流釩電池;電化學的存儲介質是常溫中性的,流動性好有利于散熱,便于實時監(jiān)控充放電狀態(tài)。但作為大型貯能技術的第一選擇來講還是十分現實的。
⑶物理貯能。物理貯能是在材料組成不變的基礎上,應用物理設備將一種能量轉換為另一種不同種類的能量,并在能量緊缺時將存儲的能量釋放的一種貯能技術。目前,主要的物理貯能方式有以下幾類:1)壓縮空氣貯能;2)抽水貯能;3)飛輪貯能。
2工業(yè)貯能的技術特性
各類貯能技術的貯能容量、模塊化程度、使用壽命、充電時間、地點要求、建設時間以及開發(fā)程度都不一樣,導致儲存原理也不一樣,所以對其特性的分析顯得極其必要。貯能技術的特征主要歸為下面六點:
⑴能量轉換率。只有較高能量轉換率才能保證系統(tǒng)處于高效運行狀態(tài)。
⑵儲存容量。一般來講,儲存容量通常比實際輸出能量要大一些。
⑶自放電效率。自放電效率,其與周圍環(huán)境、材質、空間設計等因素有關。例如,陽極的高溫易分解性影響自放電效率,一次性電池比充電電池自放電效率高一些。
⑷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我們通常將貯能系統(tǒng)分成兩種類型:功率型和能量型,而這兩種類型能夠相互補充,各有優(yōu)勢。
⑸使用壽命。自動控制水平和維護服務水平將直接決定其循環(huán)工作周期的長短。前者如果不能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將會進一步減少其循環(huán)工作周期。
⑹放電時間。放電時間即系統(tǒng)最大功率運行時能量的持續(xù)釋放時間,與系統(tǒng)功率是否恒定、工作情況和系統(tǒng)容量等條件有關。
不同貯能技術的比較見表1中。
3飛輪貯能的優(yōu)勢
(1)相比于化學電池,飛輪貯能機構能夠通過控制轉子轉速的方法來避免過充電的情況發(fā)生,并且沒有自放電的情況,從而其循環(huán)工作周期較長。(2)飛輪貯能機構充放電過程所耗費的時間都不長,通常以秒計算,儲電容量很容易地通過讀取轉子轉速的數值而計算得到。(3)飛輪貯能機構的維護量極少,使用壽命完全決定于電子元件的壽命。通常來講,壽命為幾萬次的深度充放電過程或20年左右。(4)飛輪貯能技術的輸出跟隨和自動化控制性能良好。(5)飛輪貯能機構基本不受溫度的影響,低溫或高溫均能正常工作。(6)飛輪貯能機構對建設地點無任何要求。
4飛輪貯能機構的應用領域
飛輪貯能技術的上述優(yōu)點決定了其在不同領域都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例如交通、供電和信息領域等等。飛輪貯能技術主要應用在以下各個領域中:
初一英語教學計劃范文一
一、抓好英語的常規(guī)教學,確?;A知識過關
(一)單詞過關利用自修時間、早讀時間,由科代表主持聽寫、默書。
(二)詞組過關
1、把學過的詞組歸納,方便學生記憶。
2、用詞組造句和中譯英訓練。在各個教學班內進行競賽。
3、句型過關組織學生結對子,一有空就你問我答,營造學習氛圍,同時加強筆頭的練習,使學生能熟能生巧。
4、課文過關把課文分段,按學習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對學過的課文盡量做到人人會背,有些課文還要求學生會默寫。
二、抓好語法學習
1、掌握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級的構成和用法。區(qū)分單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的構成,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變化。
2、學習一般過去時態(tài),重點突破不規(guī)則動詞。
3、學習過去進行時與現在進行時的區(qū)別。
4、學習聯系詞的用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每個單元圍繞著知識點反復訓練,層層滲透。每個單元結束都進行測驗,找出存在問題,及時補漏補缺。
四、抓好閱讀能力
培養(yǎng)每周規(guī)定學生閱讀三篇短文,帶著問題閱讀,閱讀之后要回答問題。
五、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逐步創(chuàng)作一些簡筆畫要學生寫出他們的動作編成故事,逐步培養(yǎng)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
六、促進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抓尖子培養(yǎng),努力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1、指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多讀和多做課外書,每月進行一次知識競賽,評出級組學習積極分子。
2、多關心后進生的思想和學習,平時要檢查和督促他們的作業(yè)及時給予他們幫助。
初一英語教學計劃范文二
一、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宗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正確把握英語學科特點,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地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全期教學總目標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教材簡要分析
《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全書共有十二個單元,另兩個復習單元。本教材各單元話題靈活,貼近生活實際。本冊書將學習的一些語法知識點有: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一般疑問句等。同時每個單元后都提供了一則笑話,用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學情簡要分析
通過半年的英語學習,大多數學生已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信息。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發(fā)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很吃力而自暴自棄,有的因此擾亂課堂次序,這給教學帶來不少困難。
五、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3、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與參與。
4、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具體來說:
1、認真專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加強直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需求,及時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提高學生興趣。如英語演講比賽、單詞聽寫比賽、朗讀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學唱英文歌曲,課前五分鐘活動等。
5、注重個別輔導,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培優(yōu)補差。
6、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的提高。
初一英語教學計劃范文三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一班共有學生45人,這屆學生英語基礎不是很好,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極大的轉折點,包括從心理上和身體上的。但本班學生還比較活躍,比較愛學習,面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新的老師,所以對英語學習還是有著濃厚的興趣,也帶著希望和夢想,希望這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二、本學期教育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新目標(新版)七年級英語(上冊)有3個預備篇單元和9個正式篇單元,一共是12個單元。本次教材是改版后的第三屆,現在教材知識體系比較集中,每個單元每節(jié)知識點都安排一定的基礎練習,這樣對鞏固學生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
語法知識點
1.一般疑問句及回答;
2.指示代詞、人稱代詞、物主代詞
3.名詞復數的變化;
4.方位介詞;
5.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回答和對劃線部分提問
6.實義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及變化;
7、名詞所有格;
8.一般現在時。
9.時間表達法。
四、本學期將采用的教育教學方法:
英語的教育教學方法很多,各有優(yōu)、缺點,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加以彌補。針對我教的班級,本學期本人打算用下列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
1.用英語教英語(Teach English in English);
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訓練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進行很多的訓練,這就要求我們用英語來教英語,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訓練。
2.用英語想英語(Think English in English);
用英語想,也就是用英語思考。學英語而不用英語思考,一定學不好。用英語思考就是在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思考的介入,或者說本族語思考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這是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志。
3.背誦和多種練習結合
實事求是的說,大量背誦課文與大量多種練習的結合,乃是對于一切各不相同條件下的英語教學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4.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英語的內容較多,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交際等等內容,如果對每一項內容都采用同樣的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學生也不可能學好,再好的教師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是不可違背的。
五、本學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和掌握記憶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3.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
4.備好學生、課本、課標,確立教案。
5.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 望。
6.語言點講解要做到精講多練,舉一反三,使學生理解準確、深刻、透徹。
7.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增強語感,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8.加強書面表達訓練,每一單元結合內容布置相應的書面表達練習,擇優(yōu)選讀,講解技巧,使學生逐漸找到英語寫作的竅門。
前言
營銷稽查工作在營銷管理工作中的位置舉足輕重,保證營銷工作各環(huán)節(jié)按時、有序、保質完成,以實現向客戶提供優(yōu)質的電能和服務。
一營銷稽查工作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的影響。
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靜態(tài)的市場,客戶需要的是同樣的電力需求和服務,那么,營銷管理人員便可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開展用電業(yè)務。事實上,這樣的靜態(tài)環(huán)境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用電需求,供電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客戶用電現場千差萬別,業(yè)擴流程、電價標準、計量方式等都各不相同,這就給日常營業(yè)工作帶來難度,這些變化必然要求企業(yè)對各項業(yè)務工作進行檢查,適時的進行調整。
2、管理權力的分散。
只要客戶數量、生產經營活動達到一定規(guī)模,企業(yè)負責人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對面地組織和指揮全體員工的勞動。時間與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人部分事務,由于同樣的原因,這些人還會委托其他人完成這些工作,這便是企業(yè)管理層次形成的原因。例如在基層供電企業(yè),有分管營銷的副經理,有專職工程師,有營業(yè)組、用檢組、電費組、裝接班等班組和人員,企業(yè)的管理權限分散在各個管理層次,這種分權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存在的必要。每個層次的負責人都必須定期或非定期的檢查直接下屬的工作,以保證授予他們的權力得到正確的利用,利用這些權利組織的業(yè)務活動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如果沒有稽查,沒有為此而建立的相應控制系統(tǒng),管理人員就不能檢查下級的工作情況,即使出現權力不負責任的濫用、或工作不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等情況,也無法發(fā)現,更無法采取及時的糾正行動。
3、工作能力及責任心的差異。
由于工作人員工作能力、技術水平及工作責任心的差異,他們的實際工作結果可能在質和量上與計劃、要求、規(guī)范不符,某個環(huán)節(jié)可能產生的這種偏差、差錯會對整個流程、活動的進行造成沖擊。例如電價不到位的情況、抄表時的估漏錯抄現象、用電檢查不到位或電能計量裝置安裝工藝質量不符合要求等現象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會發(fā)生。因此,加強對營銷各項工作的稽查是非常必要的。
二營銷稽查工作的開展
1、健全營銷稽查體系。
健全營銷稽查體系是開展稽查工作的前提?;鶎庸╇娖髽I(yè)可以成立營銷稽查考核管理領導小組和各營銷專業(yè)稽查組,形成營銷稽查體系。營銷稽查考核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全年營銷稽查工作計劃,制訂各項工作標準和稽查要求,檢查專業(yè)稽查組的工作,衡量專業(yè)稽查組的工作成效,對專業(yè)稽查組稽查出的重大問題制訂處理辦法,并進行考核。各營銷專業(yè)稽查組按各營銷專業(yè)稽查主題設立,負責根據各類電力法規(guī)以及有關規(guī)章制度、工作標準及要求,按專業(yè)對營業(yè)業(yè)務、用電檢查、裝表接電、電能計量、電價電費、抄核收、傳票傳遞、流程時限、客戶側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質量、服務質量有始有終、循序漸進地逐項進行檢查、督辦,隨時發(fā)現營銷工作各環(huán)節(jié)與工作要求、規(guī)范相偏差、背離的行為、工作差錯及超期現象,適時的糾正偏差。
2、按季度、月制訂稽查計劃。
營銷稽查工作不是一個突擊性的或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工作,按季度、月制訂稽查計劃是這項工作長效、有序進行的保證。每月稽查計劃可以根據當前工作重點定性、定量的制訂,給專業(yè)稽查組指明工作重點和方向,使小組成員有計劃的安排當月工作。
3、建立信息反饋制度。
負有控制責任的管理人員只有及時掌握了反映實際工作與預期工作績效之間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因此,應該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網絡和制度,使反映實際工作情況的稽查信息適時地傳遞給適當的管理人員,使其及時發(fā)現問題。這個網絡還應能及時將偏差信息傳遞給被稽查的班組或個人,以使他們及時知道自己的工作狀況,為什么錯了,以及需要怎樣做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建立這樣的信息反饋制度,不僅更有利于保證預定計劃的實施,而且能防止基層工作人員把稽查、衡量和控制視作上級檢查工作、進行懲罰的手段,從而避免產生抵觸情緒。專業(yè)稽查組應定期以匯總表或稽查報告的形式匯總并向上級反映稽查情況,提供資料,做出分析,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對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提出考核意見,對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并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鑒。
三 營銷稽查的主要內容
1、電費電價及抄核收。
電費電價及抄核收工作是一項非常嚴格的互相牽制的重要工作,是電力企業(yè)生產全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也是電力企業(yè)生產經營成果的最終體現,這一環(huán)節(jié)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電力企業(yè)能夠足額及時回收電費,從而直接影響電力企業(yè)的經濟收入,所以這也應是營銷稽查工作的重點。電費電價及抄核收的稽查內容主要包括:電能表抄表人員的抄表質量;電費記錄人員的錄入準確率;復核人員的復核準確率;電價執(zhí)行情況;差錯處理是否符合規(guī)定;新客戶立戶抄表收費是否及時;電費臺帳及報表的正確率;柜臺收費及電費充值卡銷售是否符合規(guī)定;銀行劃撥、欠費、催交電費及違約金收取情況等。其中抄表質量的稽查尤為重要,很多電費差錯、客戶投訴、經濟事故都是由于估抄、漏抄、錯抄或抄表人員對各類電表故障、電量突增突減等異?,F象未及時報辦造成的。
2、營業(yè)業(yè)務。
營業(yè)業(yè)務工作是業(yè)擴報裝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整個營銷工作的龍頭、一旦業(yè)務工作發(fā)生差錯,將直接影響到下步工序的進行,甚至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客戶服務工作。稽查內容包括:各項業(yè)務費用收取的準確率;各種業(yè)務報表的準確率;各種傳票、資料、圖紙流轉的及時率;各種業(yè)務傳票填寫和營銷應用管理系統(tǒng)錄入的正確率;系統(tǒng)業(yè)務流程的準確率等。
3、用電檢查。
用電檢查工作是以國家有關電力供應與使用的法規(guī)、方針、政策,以及國家和電力行業(yè)的標準為準則對客戶的電力使用進行檢查。隨著電力企業(yè)職能的轉變,用電檢查工作的重點也逐步由純粹檢查客戶的設備安全、用電安全轉向對客戶合理用電、節(jié)約用電的指導;需求側管理;電價執(zhí)行到位情況、計量裝置完好情況的檢查等。稽查內容包括:各類變更用電是否按規(guī)定手續(xù)辦理;定比、定扣是否按要求每年調整一次并逐步取消;大用戶電價執(zhí)行情況;圖紙審核是否及時、正確;是否存在用檢員檢查責任的用戶安全隱患;用戶檢查檔案(包括系統(tǒng)檔案)內容是否齊全等。其中大用戶電價執(zhí)行情況和用檢檔案可作為稽點。
4、裝表接電及電能計量。
電能計量裝置是供電企業(yè)的“一桿稱”,電能計量裝置的檢定質量、配置及安裝工藝直接影響到計量電能、收取電費的準確性,從而影響著企業(yè)的經濟效益?;c在于:現場裝、換表質量;電能表、互感器的配置情況、電能計量裝置故障處理、現場驗表、周期巡視情況;檢測儀、封印鉗使用情況;電力報修質量等。
5、業(yè)擴流程。
在電力走向市場的今天,客戶所期待和要求的供電質量和服務質量也在逐步提高,優(yōu)質服務在電力企業(yè)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優(yōu)質服務絕對不僅僅是對客戶提供微笑服務,而是真正讓客戶享受到優(yōu)質、方便、真誠的電力供應和服務。當前業(yè)擴報裝時限已成為供電企業(yè)對社會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這一承諾除了依靠營銷工作人員各自對所辦業(yè)務負責之外,還要依靠“業(yè)擴流程”這一稽查工作實現監(jiān)督、催辦的職能,嚴格控制超時?;閮热莅▽Ω邏盒卵b及增容、低壓新裝及增容、居民新裝及增容、各類變更業(yè)務、“綠色通道”的全過程督辦,直至歸檔、立戶抄表收費。這項工作既是當前營銷稽查工作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6、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管理工作稽查。
重要客戶供用電涉及客戶用電安全和電網安全能否得到保障?;閮热莅ㄖ匾蛻糌摵煞旨壵J定,重要客戶周期巡檢情況,重要客戶清單及重大安全隱患報備政府相關部門情況,客戶責任隱患整改整治督導情況,重要客戶保供電預案編制情況,新增用戶執(zhí)行業(yè)擴供電方案編制規(guī)范中有關用電安全方面要求的情況。
四 稽查工作要求
1、營銷稽查方法。
利用營銷應用管理系統(tǒng)中的信息數據和稽查業(yè)務管理模塊,檢索、資料核查與現場核對相結合,提高稽查工作效率,拓展稽查范圍。利用負荷管理系統(tǒng)信息分析高壓客戶用電是否正常。通過企業(yè)內部信息網絡,進行遠程稽查。采用日?;榕c專項稽查等方式。召開座談會與個別訪談等方式。
2、處理好適時稽查與適度稽查。
工作中的偏差、差錯等只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擴大。糾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產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產生的可能性,從而預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營銷稽查工作也應做到適時、超前?;槌3=o被稽查者帶來某中不愉快,但是如果缺少稽查則可能導致營銷業(yè)務的混亂。有效的稽查應該既能滿足對營銷業(yè)務監(jiān)督和檢查的需要,又要防止與基層營銷人員發(fā)生強烈的沖突。適度的稽查應能同時體現這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認識到過多的稽查會對基層營銷人員造成過多的限制,扼殺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過少的稽查會使基層營銷單位中的個人無視管理的要求,我行我素,最終導致各種違規(guī)和差錯行為的產生,甚至導致營銷業(yè)務的渙散。
3、處理好全面稽查和重點稽查。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1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1.教學中主張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認真轉變教學理念,倡導活動教學模式。
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愛好,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2.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機制。
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評價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
3.善于進行教學反思。
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而展開 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向課堂 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擔任八年級一班、八年級二班英語教學工作。八年級一班現有人數55人,八年級二班有學生55人。一班的學生基礎很差,學習興趣也不是很高,本學期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況且有各別學生英語成績下降,不盡如人意,學習不主動,本學期要進步一嚴格要求學生,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改進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
三.教材分析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1.學會描述過去發(fā)生的事物、活動以及自己的感受2.復習動詞過去式的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變化3.能用how was/were…句型詢問事情的情況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能討論經常發(fā)生的活動。 2.能使用頻率副詞(always,usually, sometimes, never)來討論日?;顒拥念l率3.能以How often提問及回答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1.能描述事務或時間的屬性以及人的性格特征。2.能學會運用形容詞的比較等級。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要求學生能掌握形容詞、副詞的最高級。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能夠與人交流討論對電視等節(jié)目的喜好。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1.能學會用be going to表示將來計劃的動作或活動。2.知道哪一些動詞可以用這種形式。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學會使用一般將來時。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本單元學習如何闡述事件的過程,并且了解一些食物的做法。
Unit 9 Can you came to my party? 1.會使用can語句征詢意見2.可以了解西方國家的party以及它們的風俗習慣。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學習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
四.教學要求
1.課前預習,找出問題所在。
2.課后復習,精熟所學內容。
3.制定作業(yè)務必確實如期完成。
4.上課專心聽講,樂于參與活動。
5.具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6.能認識英語是生活的一部分,并能學以致用。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從教學的知識和能力方面來說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認識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樸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留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工作措施
1)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2)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3)準確引導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輔導好學困生;
4)作業(yè)做到全批全改,發(fā)現問題及時反潰或單獨輔導;
5)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盡量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6)實施"嘗試教學法"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7)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8)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9)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等充分展示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興趣。采取集體備課等形式,對新版教材認真研究,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10)具體的英語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盡量讓學生在較為逼真的情景中滲透文化,了解文化,設置任務,完成任務。活動安排:每周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共同討論探討教學方法和手段。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2為了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我們決定以單詞、課文、知識點為抓手,重點復習6—10單元。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每天復習一個單元,注重基礎知識及綜合能力。教師認真總結,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爭取最好的復習效果。具體復習計劃如下:
一、復習的主要目標:
1、通過每個單元逐一、細致地復習,使學生將本學期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化,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基本的單詞、詞組和句型。
2、通過背誦、默寫、做練習、歸納總結等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yǎng)成課前認真默寫,課上專心聽講,考后積極反思,尋找缺漏等良好的習慣。
二、復習的主要策略:
1、狠抓單詞、短語。
把學生分為6人一小組,要求學生熟記單詞,每個同學每天在小組長那里默寫一單元單詞(C層學生只默寫黑體單詞),教師負責督促檢查。26號舉行單詞檢測,成績計入素質報告冊;另外,6人總單詞數在前3名的小組(共五組)假期里免抄單詞的作業(yè)。
2、利用好早自習與中午激情英語朗讀時間,熟讀課文內容,甚至背誦,重點是課文3a的內容。
我們打算在21日第八節(jié)課時進行激情英語分層考試,檢測對課文的朗讀或背誦的熟練程度。其內容是:P6B、P7A、P12C、P14B、P15C、P20B、P22A、P30A、P31C、P36B、P38A、P46C、P48B、P54C、P56A、P64B、P65A、P70A、P72B、P80C,只進行口試,成績計入素質報告冊。
3、加強聽力和筆頭練習。
每個單元根據復習的內容讓學生在自習課上完成一張練習卷,給教學提供反饋信息。
4、及時評講,及時改正,及時補差,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緊張的復習工作即將展開,我們將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順利完成復習任務,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并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3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的兩個班,為了使學生能夠取得好的英語成績,特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狀況
我教的這兩個班通過七年級一年的英語學習,他們大部分學生沒有掉隊,特別是6班學生要好一些,2班學生基礎各方面都差一些。大多數學生已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信息。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簡單的書信。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發(fā)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很吃力而不想學英語了,但課堂紀律都很好,這就為學生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二、教學總目標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本學期教學內容
本學期8個單元的教材都圍繞喜歡和慶祝兩個線索,圍繞開展,內容豐富,涵概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許多的英語知識,通過生動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學習英語。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學期的重點將繼續(xù)學習詞匯和習慣用語,學習的一些語法知識點有:頻率副詞、詢問情況、方式狀語、提出邀請、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等。
其中狀語從句和形容詞是本冊的難點,將重點學習。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多聽課,特別學校組織的聽課,更要虛心學習
2、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3、正確引導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輔導好學困生
4、作業(yè)做到全批全改,發(fā)現問題及時反潰或單獨輔導
5、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盡量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
1.每天背誦課文中的對話。
目的: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培養(yǎng)語感。
2.每天記5個生詞,2個常用句子或習語。
實施: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3.認真貫徹晨讀制度:規(guī)定晨讀內容,加強監(jiān)督,保證晨讀效果。
4.堅持日測、周測、月測的形成性評價制度:對英語學習實行量化制度,
5.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4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結構:本冊書共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三個話題,而每個話題又由四個部分組成。
(2) 從語法層面上來看,課本重難點為: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情態(tài)動詞,形容詞的比較級等內容。
(3) 從聽說讀寫層面來講:課本側重于對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學著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也是重點。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八年級五、六班學生,學生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有的同學基礎知識掌握的很牢固,接受新知識能力比較強,而有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勢必會影響后面的學習,需要邊學習新知邊補習舊知識。不一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其作出不同的要求。使程度好的同學能力得到施展,又要讓基礎差的同學漸漸跟進。
三、提高教學質量
我將采取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1.課前預習
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讓學生課前就了解本節(jié)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并標示出來,這樣上課時就更容易把握重難點。上課前我在班內檢查預習成果,并明確獎懲措施,這樣一來預習就不再是空口喊出的噱頭,而成了有利于課堂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以后值得繼續(xù)沿用。
2.課堂環(huán)節(jié)
主要是指師生的課堂互動和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設置出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或小游戲。
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本學科的學科特點,以及所要講的內容,然后確定可行的活動計劃,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也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會到小小的成就感。小組合作學習絕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
3.作業(yè)批改與反饋
在作業(yè)方面,除了布置與批改,還要注重對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的反饋。每次布置完作業(yè),學生交上后我都要用心批改,錯誤之處作出標記,對個別同學批注批語。針對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要找出合適的時機來處理,使作業(yè)的的意義得到充分的體現,
4。因材施教
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對班內的學生分分類,哪些屬于讓老師省心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哪些屬于程度差的學困生,哪些又屬于聰明但不努力的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措施,分別體現在學習要求,作業(yè)難易差別,評價標準等方面。
四、教學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
學習新課改精神,組織小組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但在實行課堂改革時,要注意關注學生,聯系實際,爭取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獲得突破,打造出一堂高效的優(yōu)質課。
五、教研與教學活動安排
本學期,我將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與管理領域,尤其是課堂管理方面,我會多讀一些此類書籍,汲取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爭取能夠取得突破,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教研與教改方面,我將與英語組的各個成員一起努力,探討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教學安排方面,除了謹尊教學進度安排外,我還準備開設第二課堂——《美麗世界》。向學生介紹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世界那么大,我?guī)麄內タ纯?若有更多的精力的話,我會準備一次講座,從東西方的一些重要節(jié)日入手,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其背后文化上的差異,命名為《中西方節(jié)日》。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學進度
第一周
8.31-9.6
新生入學 教師培訓
第二周
9.7-9.13
Unit1 Topic1
第三周
9.14-9.20
Unit1 Topic2
第四周
9.21-9.27
Unit1 Topic3
第五周
9.28-10.4
單元測評 國慶假期
第六周
10.5-10.11
單元測評 國慶假期
第七周
10.12-10.18
Unit2 Topic1
第八周
10.19-10.25
Uni2 Topic2
第九周
10.26-11.1
Unit2 Topic3
第十周
11.2-11.8
單元測評
第十一周
11.9-11.15
期中復習
第十二周
11.16-11.22
期中考試
第十三周
11.23-11.29
Unit3 Topic1
第十四周
11.30-12.6
Unit3 Topic2
第十五周
12.7-12.13
Unit3 Topic3
第十六周
12.14-12.20
單元測評
第十七周
12.21-12.27
Unit4 Topic1
第十八周
12.28-1.3
Unit4 Topic2
第十九周
1.4-1.10
Unit4 Topic3
第二十周
1.11-1.17
單元測評
第二十一周
1.18-1.24
期末復習
第二十二周
1.25-1.31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5一、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八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本班共有學生48人,其中絕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好,而且進取心強。通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由于基礎不平衡,少部分男學生自覺性不高,認真程度也不及女學生,所以兩極分化已漸出現。為了更好地搞好本班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制定本計劃和設計教案的時候,必須做到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并自覺地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所學語言知識、展現自己的個性,切實完成本班英語教學工作,達到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扎實基礎教學
鞏固語言基礎知識注重過程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2.縮小兩極分化
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尤其要關心后進生,厚愛特困生,積極投入到愛心幫扶活動中去。要重興趣、重方法、求穩(wěn)定、求實效,避免出現大批掉隊和過早分化現象。
3.優(yōu)化教學方法
認真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教學要求及措施
1、要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培養(yǎng)新的課程意識并逐步將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自己日常的教學行為。
2、要把語音教學作為起始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語音教學主要應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應提供大量聽音、模仿、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在注意單音的準確性的同時,還要注重語義與語境、語調與語流相結合,要為今后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3、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技能三、四級的目標要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聽、說、讀、寫專項訓練,并開展適當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在注重交際、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不可忽視語言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
確保學生在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知識的三級目標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新的詞匯和語法項目,拓展、補充相關的話題和功能項目。
5、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盲目地加快教學進度。
教學一定要切合實際,做到重興趣、重方法、求穩(wěn)定、求實效,避免出現大批掉隊和過早分化現象。對英語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做好“提優(yōu)補差”。
6、積極參加集體備課,保證集體備課的質量。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要學進度和教案格式,更主要的是要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集體備課研究每單元的教學策略,特別注重對不同課型教學的研究。
7、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三級、四級)、體現“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即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參與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
在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8、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盡可能利用音像、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9、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英語墻報等,幫助學生增加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個性、展現才能。
10、課后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
對英語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要做好“培優(yōu)補差”。
11、重視形成性評價,并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
學期、學年的終結性評價應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筆試要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減少單純的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題。
四、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七周:Module1——Module6;模塊檢測,月考
第八周——第九周:Revision1;期中復習階段
第十周:五一節(jié)假期
第十一周:迎接期中考試
影視畫面是影視藝術造型語言的基本要素,是構成影視節(jié)目的基本單位,也是影視作品藝術思想和情感表達的具體體現。影視畫面構圖就是對場景中的被攝物體進行選擇,在空間關系上進行安排、組織、聯系和布局,其目的就是運用影視畫面的各種造型元素與結構成分,形成具有較強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感染力的畫面形態(tài),生動、有力地表現作品的主要內容,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具體來說,影視畫面通常采用多構圖與動態(tài)構圖等多種綜合構圖形式,把場景中的主體、陪體及環(huán)境等結構成分通過線條、形狀、光線、影調、色調等一系列造型元素,組成一個藝術的整體來傳達與表現影視作品的思想感情。影視畫面構圖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影視節(jié)目的制作質量,也影響著受眾的視覺反應和思維運動。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畫面時間和空間里對人、事、物、景進行合理布局,使畫面充分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意圖呢?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討影視畫面的構圖技巧。
一、注重畫面的對比與反差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形態(tài)各異,絕無雷同。人們都是在比較中找到差別,做出鑒定,得出結論。所謂對比,就是利用不同對象的相互比較突出其中主要對象,這里所指的不同對象的性質一般是相反的或其中之一是人們熟悉的。[1]有對比就有反差,對比與反差就是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在所有的造型藝術中,對比都是最富活力和最有效的法則之一。[2]構圖中的對比包括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等各種樣式的對比,它是指在影視構圖創(chuàng)作中將人、物之間的虛與實、大與小、近與遠、疏與密、曲與直、繁與簡、剛與柔、靜與動,色彩的冷暖和影調的明暗等種種反差對立出現,從而達到突出主體,渲染氣氛,增強視覺沖擊力,進而提高畫面的藝術感染力的目的。影視畫面的構圖對比有同時對比和相繼對比兩種。同時對比就是將畫面的主、陪體等結構成分及畫面的造型元素,同時安排在同一個畫面中形成一定的對比關系;相繼對比則是將相連畫面中的主、陪體等結構成分和造型元素,按一定的順序呈現形成一定的對比關系。由于影視畫面有時限性、運動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及畫面構圖具有簡潔性要求的原因,影視畫面的構圖更多會采用相繼對比,即利用畫面中先后出現的不同或類似的景物在觀眾的心理上產生對比,形成反差。當然,由于現代數字技術的發(fā)展,不少影視節(jié)目在制作時,也采用畫面的分屏技術將對比的畫面同時分屏顯現,從而也達到和實現了畫面的對比效果。
二、注重畫面的均衡與統(tǒng)一
均衡既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也是藝術的基本法則。畫面均衡主要是指構成畫面各種因素在視覺重量上的均勢。[3]換言之,畫面均衡就是經過藝術的構圖處理使畫面具有穩(wěn)定、完整、和諧的視覺感覺。由于影視畫面具有運動性的特點,均衡也相應呈現出動態(tài)性的特征。影視畫面的均衡體現在藝術上的均衡,也是畫面動態(tài)中的均衡及受眾心理上的均衡,絕不是簡單的形式和數量上的對稱和平均,而是對立與統(tǒng)一的關系。在影視畫面構圖中影響均衡的因素很多,如被攝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數量、大小、形態(tài)以及運動趨勢、影調明暗、色彩濃淡等。概括起來,均衡畫面的元素有兩類:一類是實體元素,如圖形、圖像、字幕、前景、后景、陪體及環(huán)境等;另一類是一些“虛”的元素,如人或動物的視覺力、事物的動勢或物體本身的方向性和指向性等。[4]處理畫面的均衡,通常的思路是從結構和色彩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結構的均衡是利用人們對事物空間關系產生的視覺心理作用來制造均衡。例如,可以將傳統(tǒng)造型藝術(如繪畫)中的“黃金分割”和“九宮格”構圖借鑒到影視畫面的構圖中來,按照黃金分割比例來安排被攝主體的位置,調配畫面的空間分布,這種構圖形式能夠達到賞心悅目的畫面視覺效果。因為,畫面當中處于黃金分割點以及正好位于畫面三分之一處的事物最能引起人的視覺注意,這樣的畫面也比較符合人的視覺審美習慣。另外,在拍攝運動畫面時很難使被攝主體始終處于最佳位置,這時攝影機應在保證畫面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盡量使用三角架,跟隨被攝主體運用推、拉、搖、移的變化,上、下、左、右平穩(wěn)地移動,將運動物體的前方、人物視線的前方和亮面主體的上方空間留足,以保證畫面的均衡。色彩的均衡是指根據被攝主體的顏色,盡可能地選擇與其相對的色彩背景及陪體等其他構圖元素的色彩,并要盡量避免不同色彩面積的均等、對稱和零亂分布,這樣才能達到突出主體、均衡畫面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聲音作為影視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不是構圖的實體元素,但它也有空間感和重量感。這里談及畫面上的均衡,還應該考慮到聲音作為另一種造型元素對畫面均衡的關聯作用與影響,即是說,可以把適當的聲音元素作為均衡畫面構圖的要素之一運用于影視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此外,由于影視畫面具有連續(xù)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影視畫面的構圖也具有明顯的整體性。因此,作為處理畫面構圖的技巧,均衡不僅應該從場景中的主體、陪體、環(huán)境、光線、影調、色調、線條、形狀等一系列因素考慮,還應該從剪輯的角度考慮,這樣可以有更多的處理均衡的方法。
三、注重場景的空間感和畫面結構的層次感
空間感在繪畫創(chuàng)作理論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由于影視畫面構圖與繪畫藝術一脈相承,自然需要注意畫面的空間感。[5]諸多優(yōu)秀影視作品中堪稱經典的鏡頭,很大一部分就是巧妙地運用繪畫的透視規(guī)律成功地表達出了影視畫面構圖的空間感。其實,影視畫面構圖除了主要是用線條透視、影調透視和色彩透視這些造型藝術語言來表現深遠的空間感外,還利用影視畫面的運動特性,借助于運動透視來加強畫面場景的空間感。如,通過攝影機或被攝主體的縱向運動可以直接加強場景的縱深空間,利用攝影機或被攝主體的橫向運動可以展示畫面的水平空間。同時,利用攝影機或運動主體運動的相對速度也會間接地影響觀眾心理上對畫面空間距離的理解。如,攝影機緩慢的橫搖與快速的橫搖,前者會給觀眾一個更廣闊的畫面橫向水平空間感,而后者會壓縮橫向水平空間;攝影機在運動的列車上拍攝窗外的景物時,不同景物相對于攝影機運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會表現出景物離列車遠近的不同,從而也能間接表現出場景的縱深空間。這一點是影視畫面構圖表現空間感與繪畫藝術構圖表現空間感最大的區(qū)別。
影視畫面的層次感是構圖又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畫面的層次主要由畫面的結構成分決定。畫面的結構成分又主要由主體、陪體、環(huán)境等因素構成。主體,也就是被攝主體,指的是影視畫面中承載著主題表現意圖所要重點突出的主要表現對象;陪體即指在畫面中與被攝主體形成諸如呼應、對比、引導等特定關系,輔助說明主體特質,表現主題思想的次要表現對象;環(huán)境是指畫面被攝主體周圍的事物、景致和空間,通常有前景、后景及背景之分。處理好畫面中構圖各結構成分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突出主體的位置關系和面積大小,是提高畫面層次感的基本思路。影視畫面突出主體一般可以采用給主體以最醒目位置、最佳光效或最大面積的直接表現法和通過對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來烘托主體的間接表現法兩種手段來進行處理。這樣的構圖,既能突出反映主題,又能在結構上主次分明,還能渲染影視畫面的氣氛,加強畫面的空間感與概括力。同時,構圖時合理運用場景中光影的明暗變化和色彩的濃淡對比也可以進一步增強畫面的層次感。
四、注重動與靜的結合
自然界的事物時時刻刻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因此,用攝影機表現運動變化的事物是影視畫面構圖的主要內容,它既可以表現運動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方向,也可以反映運動的軌跡、速度和節(jié)奏。為了使運動變化的事物本身具有的動態(tài)感能更有力呈現,在影視畫面構圖時常采用固定鏡頭來強化這種運動事物的動態(tài)效果,這是影視畫面構圖中動靜結合的直接表現形式,即是說用“靜態(tài)”的鏡頭表現“動態(tài)”的被攝事物,這就是“表現運動”。而使用運動的方式來表現被攝事物是影視畫面構圖的又一種主要形式,即“運動表現”。運動表現就是將攝影機通過推、拉、搖、移、跟、升、降等運動鏡頭來表現被攝事物。對于攝影師來說,使用運動鏡頭來構圖時要預留運動鏡頭的起幅和落幅部分,這種將鏡頭分成“起幅——過程——落幅”的“靜——動——靜”的拍攝方式是影視畫面構圖動靜結合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傊?,不論是表現運動還是運動表現,動態(tài)性是影視畫面的最大特點,與之對應的“動態(tài)構圖”形成多景別、多角度的畫面效果,可對一個空間進行多層次的立體表現,這與保持被攝對象和攝影機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靜態(tài)構圖“并不矛盾,影視畫面的構圖一定要注重動與靜的結合。在拍攝過程中,靜態(tài)物體要有靜感,而動態(tài)物體要有動感,只有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動靜相襯,才能拍出理想的畫面效果。
五、注重巧妙運用造型元素
畫面的造型元素通常有線條、形狀、影調、光線和色彩等。不同的造型元素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和作用。線條猶如畫面構圖的“主心骨”,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情感表現力,能夠起到刪繁就簡、提綱挈領的作用,同時也能產生視覺上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攝影師在畫面構圖時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在現有的場景空間中提煉出或直或曲、或實或虛的結構線條,這對畫面中各結構成分的組合關系可以起到“紅線串散珠”的藝術效果。對于形狀、影調及光線與色彩,在畫面構圖時也常常將其抽象為具有造型能力的常見字母或符號形態(tài)。如“O”型、“L”型、“C”型、“V”型、“T”型、“S”型、“Z”型等字母型構圖,及“∏”型、“”型、“十”型等符號構圖形態(tài)。這些形式還可向上下、左右、斜向發(fā)展演變?yōu)槠渌煌臉媹D形式。這些形式的構圖各有特點,如“O”型表示穩(wěn)定與和諧;“”型(倒T型)表示嚴肅與希望;“”型表示穩(wěn)定、安寧和莊嚴;“”型表示動感與不穩(wěn)定;“S”型則是一種極富變化的曲線構圖形式,可給人一種優(yōu)美流暢、迂回曲折的意境??傊?,不同的線條與造型會給觀眾不同的藝術想象,但只有與主題、內容、環(huán)境以及被攝主體的心緒和情感聯系起來合理運用,才能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影視畫面構圖是使影視作品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意圖形象具體化的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要運用一切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提煉簡化構圖的形式表達,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影視畫面構圖既有傳統(tǒng)造型藝術構圖上的特點,又具有影視藝術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其構圖的形式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攝影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影視畫面構圖技巧的培養(yǎng)與訓練,選擇、尋找最佳的畫面構圖方式,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與藝術表現形式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 謝善本.攝影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73.
[2] 王利劍.電視攝像技藝教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305.
[3] 羅蘊軍.試論電視畫面構圖的布局及結構[J].現代電視技術,2003(12).
一、 掌握基本的詞匯知識。詞匯總復習主要分為單詞拼寫、詞語釋義和詞形轉換三個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詞匯知識,又要具有運用詞匯的基本能力,養(yǎng)成根據單詞的讀音記單詞的拼寫形式的良好習慣,并用構詞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較法、歸類法等記住單詞。
二、體會英語語法的實際應用。語法的復習要兼顧句法和詞法。句法以掌握五種基本句型為核心,還要復習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礎上,分析理解詞法。詞法以動詞為重點,掌握正確的時態(tài)用法。在復習中要注意理清語法知識脈絡,使之系統(tǒng)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歸納語法規(guī)則,再以語法規(guī)則指導語言實踐,從而提高理解語法概念和規(guī)則的能力以及運用規(guī)則的能力。
三、正確使用交際用語。學習日常交際用語的目的,是使同學們具備與講英語的人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首先應能聽懂別人所講的日常交際用語,并能做出正確的應答,還應在聽別人講英語時,結合自己所處的場合、情景等,理解對方的大意。在復習中,要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簡表》中的表達方式進行簡單的交際。
四、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對初中畢業(yè)生來說是一種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詞匯量和豐富扎實的語言知識,同時還要提高思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常識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風土人情常識。這就需要同學們保證一定量的課外閱讀,并有意識地進行閱讀技巧訓練,如精讀、略讀、選讀、速讀、帶著問題讀,利用關鍵詞、關鍵句去領悟隱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聽力訓練。要想具備良好的聽力,必須靠平時反復訓練。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強化性聽力訓練,熟悉測試題型。結合聽課文原聲帶、聽力訓練題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六、強化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背誦典型的范文,大量的習作練習和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組織文章的能力,運用已學詞匯進行描寫的能力。
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
1、階段訓練(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導思想:按教材內容順序,抓綱靠本,使學生從零散知識的學習自然過渡到知識的系統(tǒng)歸納上,使基礎知識更加條理化。
在材料的整體處理及時間分配上,我們擬訂在三月初開始著手總復習,抓住課本,從初一開始,初一上下冊花一個星期時間復習,從初二內容起兩天復習一個單元,重要單詞、詞組、句子,讓學生對照著去復習。同時在課上老師按時態(tài)等把語法總結復習一下,再由老師針對學生的一些薄弱知識分單元編寫一些練習講義給學生加以練習,每個單元出一份練習,主要題型為:詞組翻譯、選擇題、首字母填詞、詞語釋義、詞形轉換、翻譯句子等。。由于針對四月底的口語考試,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還要穿行口語的復習輔導,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輪復習。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堅持打破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不搞填鴨式、滿堂灌,而是利用提問式、討論式、辯論式、啟發(fā)式等方法讓學生歸納、總結,群策群力,互相補充或由師生共同歸納出各個階段的知識要點、難點及考點。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有發(fā)言的權利,有查漏補缺的機會。
2.專項訓練(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導思想:在階段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語法專項練習并針對中考題型進行專項強化訓練,提高對各種題型的解題能力。針對中考題形進行分項練習,因此,結合我市的中考題型,對閱讀理解、翻譯句子、單項選擇、對話缺詞填空和書面表達等進行專項訓練,并把重點放在學法的指導、解題技巧的點撥上,引導學生了解、熟悉各個題型的特點,強化分類練習。
Summer holiday plan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How excited! I havemade a plan for my summer holiday. First of all, I will go to Hong Kong tovisit my aunt. And then I will stay with her for a while. As Hong Kong is the shoppingparadise, of course, I will ask my aunt to go shopping with me . I will also eatthe delicious food there. And then I will go home. I know that study comesfirst. So 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 After that I will go out play withmy friends. And then I will take a good rest to prepare for my coming back toschool.
暑假計劃
暑假即將來臨。多么的興奮啊!我已經為我的暑假制定了計劃。首先,我會去香港拜訪我的嬸嬸。之后我會和她呆一段時間。因為香港是購物天堂,當然我會叫我嬸嬸陪我一起去購物。我還要吃那里美味的食物。然后我就會回家。我知道學習是最重要的。所以回去之后我會先完成我的暑假作業(yè)。之后我就會和我的朋友出去玩。再之后我就會好好的休息來為回校做好準備。
二、文化營銷的概念和內涵
文化營銷從本質上理解為將企業(yè)的文化管理手段運用于企業(yè)的營銷活動中,用文化的方式來經營企業(yè),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當下,對文化營銷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文化營銷是有意識地通過發(fā)現、甄別、培養(yǎng)或創(chuàng)造某種核心價值觀念來達成企業(yè)經營目標(經濟的、社會的、環(huán)境的)的一種營銷方式?!蔽幕癄I銷的內涵在于從分析消費者心目中對于文化需求更高的層次著眼,在消費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社會物質生活豐富的現在,消費者的價值和滿足更多的偏向于對高層次文化的追求。這對于營銷者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營銷者必須將某種企業(yè)文化在產品傳遞過程中表達出來,只有當企業(yè)通過產品和服務所傳遞出來的文化與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契合時,消費者滿意才能真正實現。
三、文化營銷的理論基礎
1.文化營銷的經濟學基礎。
1.1效用論。在一個交換關系中,市場營銷學通常假定消費者尋求效用最大化,他們在充分和完整的信息條件下,各自以理性的方式選擇自己的行為。消費者的這種選擇行為受到“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影響。消費者從商品消費中獲得的邊際效用隨著商品消費量的增加而減少,他們會在有限預算條件下,尋求一種最優(yōu)的商品組合,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的目標。這些提供了相同總效用的商品組合形成了一條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描述的是能夠給消費者提供相同滿意度或等量總效用的商品組合。要想讓消費者獲得最大效用,必須在預算線以內提供給消費者滿意度最高、效用最大的產品,文化營銷則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而產生,用文化營銷的方式來讓消費者獲得最大滿意度,實現顧客讓渡價值最大化,從而實現效用最大化。1.2產業(yè)經濟學理論。波特(Porter)認為,企業(yè)經營得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獲得可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而它們所以獲得這些優(yōu)勢,是因為“廠商能夠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綜合成本進行所需要的活動,亦或以獨特的方式進行一些能創(chuàng)造購買者價值的活動,進而使得廠商實行溢價成為可能”。這是波特低成本—差異化“通用”戰(zhàn)略的實質。它對文化營銷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化營銷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而產生,文化營銷可以使企業(yè)通過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造購買者價值,從而實現企業(yè)產品的差異化。1.3信息非對稱理論。信息經濟學中的信息非對稱理論認為,由于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關于產品質量的信息存在著嚴重不對稱,消費者無法以傳統(tǒng)的、直觀的、直接的方式獲得產品質量的有關信息,這勢必阻礙自由交易,增加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甚至導致“檸檬現象”的出現。對于市場營銷來說,信息的非對稱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品牌命名時。品牌的名稱通常被消費者視為產品質量的主要標志,因為“消費者愿意為高質量的品牌支付額外的費用”。因而,營銷學十分強調品牌的重要性,將之作為產品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營銷的觀點則是由此引出,只有讓品牌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高質量的品牌,所以說,信息非對稱理論是文化營銷的主要理論依據。
2.文化營銷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2.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按照強度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當人們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就開始追求高層次的需求,高層次的需求則是文化的反映,因此,消費者的行為越來越具有“文化性”。他們看重的不僅是商品的使用價值,還有文化價值。消費開始重視商品的個性與品位等文化內涵。文化營銷就是在消費者物質需求滿足的基礎上,發(fā)掘消費者的文化需求,迎合消費者的心理變化,解決產品均質化的問題。2.2盧因的人類行為模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8226;盧因(KurtLewin)的人類行為模式如下所示:B=F(P——P1,P2,…,Pn,E——E1,E2,…,En)其中,B(behavior)代表個人的行為;P(personal)代表個人的內在條件和內在特征;P1,P2,…,Pn表示構成內在條件的各種生理和心理因素,如生理需要、生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態(tài)度等;E(environment)表示個人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E1,E2,…,En表示構成環(huán)境的各種因素,如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該模式表明,人類的行為方式、指向和強度,主要受兩大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即個人內在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因素。其中,個人內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兩類基本因素,而外部環(huán)境因素又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類因素。文化營銷則是以此理論為基礎,從個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著手,對內突破消費者的心理防線,對外在環(huán)境上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行為。